將至三衢楊村道中小飲
衢江波上半帆風,散髪篷窗笑傲中。
晚境但深耽酒癖,窮途猶愧作詩工。
天邉垅坂三秦阻,海上山川百越通。
得盡余齡安一飽,此身何敢較西東。
衢江波上半帆風,散髪篷窗笑傲中。
晚境但深耽酒癖,窮途猶愧作詩工。
天邉垅坂三秦阻,海上山川百越通。
得盡余齡安一飽,此身何敢較西東。
衢江的波浪上船帆半展,乘著微風前行,我在篷窗邊披散著頭發,笑傲其中。晚年只深深地沉溺于飲酒的癖好,身處困境仍慚愧自己作詩還算精通。天邊的山岡坂坡被三秦阻隔,海上的山川與百越相通。能在余生吃飽飯安穩度日,我哪敢再計較自己是西是東。
三衢:今浙江衢州。
耽:沉溺。
三秦:泛指長安附近的關中地區。
百越:古代南方越人的總稱。
此詩具體創作時間不詳。從詩中“晚境”“窮途”等表述推測,可能是詩人晚年在旅途之中所作。當時或許詩人仕途不順,處于人生困境,但仍保持著曠達的心境。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晚年曠達的人生態度,突出特點是情感真摯,語言質樸。展現了詩人在困境中依然能自我寬慰、隨遇而安的精神。在文學史上雖無重大影響,但體現了詩人獨特的人生感悟。
帶香入鮑肆,
香氣同鮑魚。
未入猶可悟,
已入當何如。
出門行一步,形影便相失。何況大堤上,驄馬如箭疾。
夜夜如織婦,尋思待成匹。郎只不在家,在家亦如出。
將金與卜人,譎道遠行吉。念郎緣底事,不具天與日。
長安孟春至,枯樹花亦發。憂人此時心,冷若松上雪。
自知才不堪,豈敢頻泣血。所痛無罪者,明時屢遭刖。
故山秋草多,一卷成古轍。夜來遠心起,夢見瀟湘月。
大賢冠蓋高,何事憐屑屑。不令傷弓鳥,日暮飛向越。
聞知感激語,胸中如有物。舉頭望青天,白日頭上沒。
歸來通濟里,開戶山鼠出。中庭廣寂寥,但見薇與蕨。
無慮數尺軀,委作泉下骨。唯愁攬清鏡,不見昨日發。
愿憐閨中女,晚嫁唯守節。勿惜四座言,女巧難自說。
手推嘔啞車,
朝朝暮暮耕。
未曾分得谷,
空得老農名。
短鬟一如螓,長眉一如蛾。
相共棹蓮舟,得花不如他。
數片紅霞映夕陽,攬君衣袂更移觴。
行人莫嘆碧云晚,應無惆悵滄波遠,十二玉樓非我鄉。
千金畫陣圖,自為弓劍苦。
殺盡田野人,將軍猶愛武。
性命換他恩,功成誰作主。
鳳凰樓上人,夜夜長歌舞。
澗草疏疏螢火光,
山月朗朗楓樹長。
南村犢子夜聲急,
應是欄邊新有霜。
數點煙香出廟門,
女娥飛去影中存。
年年嶺上春無主,
露泣花愁斷客魂。
曾于清海獨聞蟬,
又向空庭夜聽泉。
不似齋堂人靜處,
秋聲長在七條弦。
越鳥棲不定,孤飛入齊鄉。日暮天欲雨,那兼羽翎傷。
州民言刺史,蠹物甚于蝗。受命大執法,草草是行裝。
仆隸皆分散,單車驛路長。四顧無相識,賓士若投荒。
重門下長鎖,樹影空過墻。驅囚繞廊屋,bb々如牛羊。
獄吏相對語,簿書堆滿床。敲枷打鎖聲,終日在目旁。
既舍三山侶,來余五斗糧。忍學空城雀,潛身入官倉。
國中天子令,頭上白日光。曲木用處多,不如直為梁。
恐孤食恩地,晝夜心不遑。仲夏天氣熱,鬢須忽成霜。
社鼠不可灌,城狐不易防。偶于擒縱間,盡得見否臧。
截斷奸吏舌,擘開冤人腸。明朝向西望,走馬歸汶陽。
荻花蘆葉滿溪流,
一簇笙歌在水樓。
金管曲長人盡醉,
莫怪當歡卻惆悵,
全家欲上五湖舟。
野雀空城饑,交交復飛飛。
勿怪官倉粟,官倉無空時。
月墮滄浪西,
門開樹無影。
此時歸夢闌,
立在梧桐井。
東西是長江,
南北是官道。
牛羊不戀山,
只戀山中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