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鄭禹功
鄭公高義絕陳雷,別我姑胥首重回。
書跡橫斜良足喜,訃音曲折可勝哀。
定知泡影垂垂盡,故傍江湖得得來。
俗眼看公終未是,無生滅處詠歸哉。
鄭公高義絕陳雷,別我姑胥首重回。
書跡橫斜良足喜,訃音曲折可勝哀。
定知泡影垂垂盡,故傍江湖得得來。
俗眼看公終未是,無生滅處詠歸哉。
鄭公高尚的道義超過了陳重和雷義,與我在姑胥分別后他頻頻回頭。看到他字跡橫斜本是令人欣喜之事,可曲折傳來的訃告卻讓人悲痛難禁。我知道他的生命如泡影般漸漸消逝,所以他才一次次地來到江湖之間。世俗之人終究不能真正理解鄭公,他已歸于無生無滅之境,讓人不禁詠嘆。
陳雷:指東漢的陳重和雷義,二人交友至誠,后因以“陳雷”比喻交誼深厚的朋友。
姑胥:即姑蘇,今江蘇蘇州。
訃音:報喪的消息。
泡影:佛教用以比喻事物的虛幻不實,生滅無常。
無生滅處:佛教概念,指不生不滅的境界。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推測是鄭禹功去世后,詩人聽聞消息有感而發。當時可能處于一個相對穩定的社會環境,詩人與鄭禹功有深厚友誼,鄭禹功的離世讓詩人悲痛萬分,從而寫下此詩表達哀思。
這首詩主旨是悼念鄭禹功,突出了鄭公的高義。其特點是情感真摯,用典自然。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體現了詩人對友人的深情厚誼。
大宋天師林侍晨,
飛罡躡紀召風霆。
四十五年人事足,
中秋歸去月三更。
飛盡浮云蕩紫煙,
我來搔首問青天。
嵩山月似寥陽月,
一夜開門河漢邊。
六節翩翩指北翔,臣誼翻令友情長。星分楚野迷千岫,思入燕天共一方。
蹇蹇王臣各未家,客中離異倍傷嗟。秋深古道非前色,愁見堤荷作舊花。
魯粵猶然稱二東,八千里路在其中。與君此地舟車別,秋色平分近遠同。
蘄峰中斷馬頭分,古道離顏共白云。交手再三揮手去,蕭凄畏對楚關曛。
拋得白云溪畔宅,
苦來燕市歷風塵。
才人命薄如君少,
貧過中年病卻春。
人生作計蛇添足,
世事難知卵有毛。
養得元身差快樂,
具他法眼始孤高。
一雨向何落,眾蟬空此鳴。
乍欣涼吹入,已復斷霞橫。
尚擬通宵聽,何妨礙月明。
豐兇終有數,憂苦自相并。
銀屏風過半掩。別夢誰拘檢。睡起單衣皺,馀香滅。紅銷黯。遙夜窺鏡檻。眉長斂。鬢也青青減。
數幾點。沈吟舊事,春來秋往愁賺。闌干盡處,露重月斜星澹。人影伶俜淚瀲滟。燈暗。回身才照妝臉。
劍池風冷石陂陀,
斷塔荒涼一再過。
聞道開元全盛日,
夕陽簫鼓畫橈多。
去日谷棲田,來時草履屋。歲功已告成,農事應休沐。
侵晨度陌阡,翻犁聽叱犢。偶問田間人,胡為日馳逐。
答言霜降逾,播谷兼種菽。天時不可留,人工應求速。
逸居雖足思,妻子安所畜。吾儕終歲勞,有秋便云福。
我聞語未終,私心如轉軸。力穡如此勤,猶恐缺饘粥。
念彼城市民,坐飽太倉粟。彼雖前生緣,酖毒已暗伏。
試看轉瞬間,饑餓滿溝瀆。
溪流可到非千里,客夢相望欲十年。
勝概昔聞遺老說,樂游今見令君賢。
月移波影歸珠箔,風轉灘聲落綺筵。
安得浩歌尋澗曲,獨飛綸釣醉霜天。
咫尺藍橋阿母家,崎嶇何必玉京賒。
銀屏待月聽瓊瑟,金犢迎風起鈿車。
纖手擁深通德髻,短箋烘暖浣溪霞。
當筵欲問新裁柳,看取春來撲面花。
法士慕觀音,想像如或見。我心觀世音,常向人間現。
僧徒慕大佛,誦經過千日。大佛在我心,不在傳與習。
齊人齊得口,不食魚與肉。如何不齊心,遇事生百毒。
古人重懿行,今人重詞說。詞說會媚人,不如甘老拙。
上士思修身,下士思修名。身名俱不管,何事誦遺經。
行盡迢迢路,
無山不是家。
跨門一句子,
擬議隔天涯。
椅桐百尺柯,鸞凰資其實。
蓬藿燦枝條,當秋乃蕭索。
寒暑更相遞,歲月一何迫。
人生日不遑,終焉將奚得。
蓬室豈無謀,所寶非金璧。
百年會當盡,榮枯唯自植。
軒前翠樹凌秋風,翠色飛入軒之中。
固非先零之蒲柳,亦豈早彫之梧桐。
奇材乃是盧家果,碧玉枝頭琢成顆。
清氣吹寒上畫屏,隔窗影亂香云朵。
霜花染作黃金丸,飲馀酒渴詩喉乾。
醉拍欄干飽風味,笑殺世間梅子酸。
晚翠遲遲猶晚節,吾儒對此心如鐵。
還當洗眼看蒼松,歲暮空山臥冰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