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州道中雜詩十三首 其五
浮云作秋陰,細雨如朝霧。
放形山水間,意適無艱步。
忽遇古招提,空翠森回互。
倚杖聽泉鳴,悠然不能去。
浮云作秋陰,細雨如朝霧。
放形山水間,意適無艱步。
忽遇古招提,空翠森回互。
倚杖聽泉鳴,悠然不能去。
飄浮的云朵形成秋日的陰云,細密的雨絲如同早晨的霧氣。我在山水間自由自在地漫步,心情暢快,行走也不覺得艱難。忽然遇到一座古老的寺院,四周樹木蒼翠,相互環繞。我倚著手杖聆聽泉水的鳴響,悠然沉醉,舍不得離去。
放形:放任自己的身心,不受拘束。
招提:寺院的別稱。
空翠:指綠色的草木。
回互:回環交錯。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考。從詩中可推測詩人在越州道中,可能是在游歷途中,被秋日山水景色所吸引,有感而發創作此詩。當時社會環境或許相對穩定,詩人得以悠然自在地游覽山水。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對山水的喜愛與陶醉。其特點是意境清幽,情感閑適。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古代文人對自然的熱愛和追求。
蓮幕從軍客,蓬仙典校人。
才章過鮑謝,交契敵雷陳。
婉婉謀畫暇,翩翩書問頻。
徒知感高義,猶阻奉清塵。
前載賞花鄉國中,三行粉面綺羅紅。
去看持斧邊城下,十萬軍聲鼓吹雄。
每歲春輝長忽忽,此時朝騎又怱怱。
卻將半暗塵沙眼,去看東都御柳風。
先秋顥氣已潛生,洛邑方知節候平。
庭院乍涼入共喜,園林經雨氣尤清。
回舟伊水風微溜,緩轡天津月正明。
自有臯夔分圣念,好將詩酒樂升平。
長江觸山山欲摧,古佛咒水山之隈。
千航萬舸??前過,仰視絕頂皆徘徊。
足踏重濤怒洶涌,背負喬岳高崔嵬。
予昔過此下荊渚,班班滿面生蒼苔。
今來重到非舊觀,金翠晃蕩祥光開。
縈回一徑上崄絕,卻立下視驚心骸。
蜀江迤邐漸不見,沫水騰掉震百雷。
山川變化禹力盡,獨有道者嘗閔哀。
琢山決水通萬里,奔走荊蜀如長街。
世人至今不敢嫚,坐上蛻骨冷不埋。
余今劫劫何所往,媿爾前人空自咍。
賞景塵囂外,放懷岑寂中。
寒崖映流水,古檜生清風。
坐有琴酒樂,路非車馬通。
何當遂初志,來此期芝翁。
日落長安道,大野渺荒荒。吁嗟秦皇帝,安得不富強。
山大地胍厚,小民十尺長。耕田破萬頃,一稔粟柱梁。
少年事游俠,皆可荷弩槍。勇力不自驕,頗能啗干糧。
天意此有謂,故使連西羌。古人遭邊患,累累鬭兩剛。
方今正似此,猛士強如狼。跨馬負弓矢,走不擇澗岡。
脫甲森不顧,袒裼搏敵場。嗟彼誰治此,踧踧不敢當。
當之負重責,無成不朝王。田侯本儒生,越略今洸洸。
右手握麈尾,指麾據胡床??h浩浩,邊鄙有積倉。
秦境古何在,秦人多戰傷。此事久不報,此時將何償。
得此報天子,為侯歌之章。
大雪初晴日半曛,高樓何惜上仍頻。
數峰??崒劍铓立,一水縈紆冰樓新。
昆嶺移歸都是玉,天河落后盡成銀。
幽人自恨無佳句,景物從來不負人。
多少儒衣只假涂,貴來誰肯更觀書。
其間或以文爭勝,未見如君識有余。
長把六經為準的,最應三代是權輿。
可憐后世名空在,直釣而今豈得魚。
大邑曰南城,唯君治道行。何曾設鉤距,到底是聰明。
鼎在神奸伏,鷹來鳥雀驚。詐窮多自笑,刑重亦知平。
府史如廉士,農桑學頌聲。在官嗟不久,丕績已垂成。
嶺路當過庾,州圖喜得英。遠人天與幸,弊俗日將清。
游刃非無地,摶風別有程。上心應寤寐,彝器待書名。
兩世煢煢各一人,生來且喜富精神。
欲教齠齔從師學,祗恐文章誤爾身。
但有犁鋤終得飽,莫看紈綺便嫌貧。
不知別后啼多少,苦問家僮說未真。
形勝山前感物華,卻乘清興過僧家。
樓臺消廢無人問,今古傳聞只自嗟。
云擁斷崖埋石筍,泉沖涼雨落金沙。
憑君識得尋幽趣,只管高譚至日斜。
枯藤生幽谷,蹙縮似無材。不意猶為累,刳中作酒杯。
君知我好異,贈我酌村醅。衰意方多感,為君當數開。
藤樽結如螺,村酒綠如水。開樽自獻酬,竟日成野醉。
青莎可為席,白石可為機。何當酌清泉,永以思君子。
龍坂彌年別,長茲仰道風。
夢曾瞻使節,喜忽得詩筒。
詞藻春林秀,恩私地鎮崇。
因將示知者,傳誦滿江東。
夜半春歸曉始驚,鬰然佳氣入山亭。
千門喜慶逢元日,一座光華見使星。
難得同時傳壽斝,合將新句勒詩屏。
漁郎莫向游人道,洞口而今盡不扃。
高竹碧相倚,自能發余清。
時時微風來,萬葉同一聲。
道污得夷理,物虛含遠情。
階前閑步人,意思何清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