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竹八首 其四
高竹碧相倚,自能發(fā)余清。
時時微風來,萬葉同一聲。
道污得夷理,物虛含遠情。
階前閑步人,意思何清平。
高竹碧相倚,自能發(fā)余清。
時時微風來,萬葉同一聲。
道污得夷理,物虛含遠情。
階前閑步人,意思何清平。
高高的竹子碧綠相依,自然能散發(fā)清幽的氣息。不時有微風吹來,千萬片竹葉發(fā)出同樣的聲響。世道污濁卻蘊含著公平的道理,事物看似虛空卻包含著深遠的情感。在臺階前悠閑漫步的人,心境是多么的清凈平和。
發(fā)余清:散發(fā)清幽的氣息。
夷理:公平的道理。
物虛:事物看似虛空。
意思:心境。
具體創(chuàng)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可能是詩人在閑適之時,看到高竹,由景生情創(chuàng)作此詩。當時社會或許存在一些污濁現象,但詩人在自然中尋求到了心靈的慰藉。
這首詩主旨是借高竹之景,表達對自然的感悟和內心的平和。其突出特點是將寫景與哲理相結合。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詩人對生活細致的觀察和獨特的思考。
虎溪靖節(jié)翁,芥視千鐘粟。彭澤歸來時,東籬燦霜菊。悠悠對南山,俯仰情自足。
丞相清獻公,菊坡宋元老。帥蜀歸來時,寒香秋更好。壯齡功已完,晚節(jié)更自保。
策策窗前落葉乾,
晚香空自傲霜寒。
力貧未辦傾家釀,
一酌親顏也自歡。
翰林逼華蓋,天策視瀛州。
哀痛扶興運,從容贊廟謀。
終篇常稱愜,兩郡卻淹留。
更試平原爾,方看相且侯。
遠望云山暮靄浮,初生纖魄掛南樓。
樹頭宿鳥驚弓影,水面游魚怯釣鉤。
淡淡畫眉微有恨,深深學拜便含愁。
廣寒風動銀河淺,羅襪新裁夜出游。
秋霜無永茂,春日無堅凍。
及今不為歡,吊古徒自痛。
邯鄲夢榮華,及醒果為用。
方有在夢中,豈復知是夢。
酒興森然不可回,
重陽未到菊先開。
一雙鱍剌明吾眼,
催喚廚人斫鲙來。
鳳野分南紀,龍飛屬上游。
洲聯二水合,景似百泉幽。
碧沼金鱗出,芳畦玉粒浮。
時聞解珠佩,不為狎沙鷗。
是以禪門了卻心,
心心心外別無心。
如今只是舊時底,
不換源機放曠吟。
痛飲方期數百杯,
尋芳何事又空回。
花愁酒困春無著,
卻訝野僧蕭寺來。
紅滿園亭綠滿郊,
愁風愁雨豈天教。
留將畫舫臨湖側,
認取青簾出杏梢。
蒼苔濁酒同歌呼,白須紅頰醉相扶。
堯時皇質未全散,不論朝野皆歡虞。
望云云非云,就日日非日。
先秦迂儒強解事,極口譽堯初未識。
堯民與酒同一天,此外更誰為帝力。
仙老曾經甲子年,戲將陳跡畫中傳。
山川淳樸忽當眼,回望康衢一慨然。
不見只今汾水上,田翁鞭背出租錢。
雪后淡湖光,疏梅照寒泚。
我曾屏車騎,意行孤山趾。
蒙茸三兩枝,如遇隱君子。
結茅恨無緣,魂夢隨煙水。
今獲披畫圖,清景驚宛是。
想見含豪時,春光入杖履。
人花格并高,湖山郁風軌。
先生今太邱,遺愛紀惇史。
季方人中龍,世以二難擬。
頗聞歲寒期,嗜梅聚百紙。
花光與補之,野鶩等閒耳。
清芬在尺素,會應嘆觀止。
蕭然暫對破人顏,
一卷茶經紫翠間。
縱使秋霜鷹爪健,
何如此種意閒閒。
先主何心襲益州,士元抵死設奇謀。秋原依舊平于掌,落鳳坡前鳥雀愁。
談笑隆中起臥龍,地圖況已出張松。中山帝胄安天下,誰遣將軍觸箭鋒。
槃水平生謹自持,
苦為痎病費醫(yī)治。
一秋偏識端居味,
馀事何妨讀杜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