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夏二首 其一
生平寡嗜欲,頗愿得少閑。
盡讀未見書,徧尋云外山。
往來二十年,昔者盟未寒。
妻子見驅廹,低頭言作官。
朝翻朱墨案,暮對藜藿盤。
豈無一畝宮,令汝得少安。
向來棲息地,苔竹奉余歡。
何時二三子,共駕牛車還。
汝實江海人,悮令塵土干。
舊游在仿佛,欲往當不難。
但去眼界窄,自然心地寛。
生平寡嗜欲,頗愿得少閑。
盡讀未見書,徧尋云外山。
往來二十年,昔者盟未寒。
妻子見驅廹,低頭言作官。
朝翻朱墨案,暮對藜藿盤。
豈無一畝宮,令汝得少安。
向來棲息地,苔竹奉余歡。
何時二三子,共駕牛車還。
汝實江海人,悮令塵土干。
舊游在仿佛,欲往當不難。
但去眼界窄,自然心地寛。
我生平很少有嗜好欲望,只希望能有些許空閑。想讀完所有未見過的書籍,遍尋那云外的青山。二十年來往返奔波,當初的心愿仍未改變。妻兒催促我出仕,我低頭應承去做官。早晨翻看官府的公文,傍晚面對粗劣的飯菜。難道沒有一畝簡陋的居所,能讓你得到些許安寧?從前棲息的地方,有青苔翠竹陪伴我歡顏。何時能與幾位好友,一起駕著牛車歸還。你本是向往江海的人,卻誤被塵俗瑣事糾纏。舊日的游歷仍在記憶中,想要前往應當不難。只要離開這狹窄的眼界,自然會心地寬廣舒坦。
寡嗜欲:很少有嗜好欲望。
徧尋:同“遍尋”,到處尋找。
盟未寒:指當初的心愿或誓言仍未冷卻、未改變。
驅廹(pò):同“驅迫”,催促、逼迫。
朱墨案:指官府中用朱筆(紅色)和墨筆(黑色)批注的公文。
藜藿(lí huò)盤:藜和藿均為野菜,代指粗劣的飯菜。
一畝宮:指簡陋狹小的居所。
二三子:指志同道合的友人。
悮(wù):同“誤”。
舊游:過去的游歷經歷或居住之地。
心地寛:心胸寬廣。
此詩當創作于詩人中年為官時期。詩中“往來二十年”“妻子見驅廹”等句,暗示作者因家庭責任被迫入仕,卻始終懷念早年“盡讀未見書,徧尋云外山”的閑適生活。結合宋代文人常有的“仕隱矛盾”,可見此詩反映了詩人在官場束縛與自然理想間的內心掙扎。
全詩以質樸語言直述心跡,通過“求閑—入仕—思歸”的情感脈絡,展現了詩人對官場的厭倦與對自然生活的向往。詩中“但去眼界窄,自然心地寛”一句,以樸素哲理收束,升華了掙脫束縛、回歸本真的主題,具有平凡而深刻的感染力。
渡水穿橋一徑斜,潦收溪足露汀沙。 半山云影前山雨,十里香風晚稻花。 異縣悲秋多客思,豐年樂事屬田家。 故園正好不歸去,滿眼西風吹鬢華。
貞觀十一年,侍御史馬周上疏陳時政曰:臣歷睹前代,自夏、殷、周及漢氏之有天下,傳祚相繼,多者八百余年,少者猶四五百年,皆為積德累業,恩結于人心。今陛下雖以大功定天下,而積德日淺,固當崇禹、湯、文、武之道,廣施德化,使恩有余地,為子孫立萬代之基。豈欲但令政教無失,以持當年而已!且自古明王圣主雖因人設教,寬猛隨時,而大要以節儉于身、恩加于人二者是務。故其下愛之如父母,仰之如日月,敬之如神明,畏之如雷霆。此其所以卜祚遐長而禍亂不作也。
今百姓承喪亂之后,比于隋時,才十分之一。而供官徭役,道路相繼。兄去弟還,首尾不絕。遠者往來五六千里,春秋冬夏,略無休時。陛下雖每有恩詔,令其減省,而有司作既不廢,自然須人,徒行文書,役之如故。臣每訪問,四五年來,百姓頗有怨嗟之言,以陛下不存養之。
昔唐堯茅茨土階,夏禹惡衣菲食,如此之事,臣知不復可行于今。漢文帝惜百金之費,輟露臺之役,集上書囊以為殿帷,所幸夫人衣不曳地。至景帝以錦繡纂組妨害女工,特詔除之,所以百姓安樂。后至孝武帝,雖窮奢極侈,而承文景遺德,故人心不動。向使高祖之后即有武帝,天下必不能全。此于時代差近,事跡可見。今京師及益州諸處營造供奉器物,并諸王妃主服飾,議者皆不以為儉。臣聞昧旦丕顯,后世猶怠,作法于理,其弊猶亂。陛下少處民間,知百姓辛苦,前代成敗,目所親見,尚猶如此,而皇太子生長深宮,不更外事,即萬歲之后,固圣慮所當憂也。
臣竊尋往代以來成敗之事,但有黎庶怨叛,聚為盜賊,其國無不即滅,人主雖欲改悔,未有重能安全者。凡修政教,當修之于可修之時,若事變一起,而后悔之,則無益也。自古以來,國之興亡不由蓄積多少,惟在百姓苦樂。但貯積者固是國之常事,要當人有余力而后收之。若人勞而強斂之,竟以資寇,積之無益也。然儉以息人,貞觀之初,陛下已躬為之,故今行之不難也。為之一日,則天下知之,式歌且舞矣。若人既勞矣,而用之不息,倘中國被水旱之災,邊方有風塵之警,狂狡因之竊發,則有不可測之事,非徒圣躬旰食晏寢而已。若以陛下之圣明,誠欲勵精為政,不煩遠求上古之術,但及貞觀之初,則天下幸甚。
為學心雖滿,知君如掩扉。
誰種薜荔花?盤根上幽石。玲瓏珠綴曉,香靄岑嵐夕。
卻誤貪寢人,遺衣掛苔壁。
丹即筌蹄道即魚,忘筌得道證空虛。莫堅守抱無為一,撲碎空虛一也無。
妙有靈丹常赫赫,含容法界自如如。隨緣應感長清靜,九載金剛不壞軀。
瘦影人如夢,寒鐘月在樓。西風撕弄小銀鉤。猶道隔廊、屧響誤回頭。
濕玉憐紅箸,輕珠泥翠喉。短弦掩抑不勝愁。卻向眾中、佯笑眼波流。
昔君湖上來,子規啼滿樹。今君從此去,溪流益奔布。
叆叆陰云中,群叫一如故。密葉暗不見,林花自紛雨。
凄然驚客耳,想當為其住。十日入山城,城北多野趣。
去冬歷枯涸,茲復改秾煦。出挹清明界,重尋舊游路。
湖鴨喧萍沚,園鳩快宿澍。石亭堪止息,幽賞會來助。
遙念北山下,猿鶴有孤寓。夜月對常好,還軌驟難遽。
作詩懷之子,因風以將附。
庚寅歲春,奉使過京師,感懷作
記神京,繁華地,舊游蹤。正御溝、春水溶溶。平康巷陌,繡鞍金勒躍青驄。解衣沽酒醉弦管,柳綠花紅。 到如今、馀霜鬢,嗟前事、夢魂中。但寒煙、滿目飛蓬。雕欄玉砌,空鎖三十六離宮。塞笳驚起暮天雁,寂寞東風。
古岸通新屐,西風倚望間。 白云黃葉寺,秋色夕陽山。 野菊如人瘦,沙鷗共我間。 朗吟獨歸去,流水掩柴關。
藤陰?■,藥闌披拂,過眼風光睕晚。幽閨料有惜花心,想素手、頻題冰繭。
經時病起,懷人愁緒,寄與折枝畫卷。襟期肯許倩花盟,記后度、春深夏淺。
風花日將老,佳期猶渺渺。 不結同心人,空結同心草。
江亭勝既冠三湘,仁智所樂皆其旁。翠岫俯映青羅光,上月喬木摩穹蒼。
亭下川遐覆銀塘,水面風來笑語香。騷人相值喜飛觚,雄辯清談五月涼。
飲馀相與坐方床,論文日暮興何長。佳篇疾讀韻瑯瑯,直疑星斗煥光芒。
格高調古說奇方,況復筆法追二王。事業無窮嘆茫茫,丹鉛點勘策非郎。
與公致道心可忘,浩歌直造無何鄉。
兩宮旄鉞何其盛,來自廬州共武昌。廣甸白云飛渺渺,大江黃鶴去茫茫。
靈妃旋旆神燈見,龍女吹笙水殿涼。八月灤河回象駕,愿勞太子奏多方。
耿耿孤光海上流,幾家空想大刀頭。欲探蟾兔應無跡,始信山河總是愁。
白露丹楓寒自化,清霜白骨爛誰收。此身若有雙鳧舄,不向人間嘆九州。
一覽清厓萬里過,百年秋興此時多。鮫童袂薄遺珠淚,織女機寒濕鳳梭。
鶴語不知人是否,烏啼數問夜如何。江湖莫動魚龍寂,應有凄涼及釣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