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道士惠詩次韻二首 其一
澤國秋霖漲渺彌,天都久客厭驅馳。
不辭短褐供萊戲,苦憶長頭課楚詞。
帳望巾車陶靖節,浪聞推轂鄭當時。
此身長恐儒冠誤,已媿當年學稼遲。
澤國秋霖漲渺彌,天都久客厭驅馳。
不辭短褐供萊戲,苦憶長頭課楚詞。
帳望巾車陶靖節,浪聞推轂鄭當時。
此身長恐儒冠誤,已媿當年學稼遲。
水鄉秋天的連綿大雨使水面變得浩渺無際,我在天都長久旅居,厭倦了四處奔波。我不推辭穿著粗布短衣像老萊子一樣盡孝戲親,卻苦苦懷念著師長教授我楚辭的時光。悵然遙望像陶靖節那樣乘巾車歸隱的生活,空自聽聞像鄭當時那樣被人舉薦的事。我這一生只怕被儒生的帽子耽誤,已經慚愧當年學習耕種太晚。
澤國:水鄉。秋霖:秋天的連綿大雨。渺彌:水勢浩渺無際。
天都:可能指特定的地名。久客:長久旅居。驅馳:奔波。
短褐:粗布短衣。萊戲:指老萊子彩衣娛親的故事。
長頭:指師長。課楚詞:教授楚辭。
帳望:悵然遙望。巾車:有帷幕的車子,這里借指歸隱。陶靖節:即陶淵明,謚號靖節。
浪聞:空自聽聞。推轂:舉薦。鄭當時:西漢人,以好舉薦賢才著稱。
儒冠誤:語出杜甫“儒冠多誤身”,指讀書人的遭遇不如意。
學稼遲:學習耕種太晚。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中可推測,詩人可能長期在外漂泊,在天都旅居時,面對秋天的雨景,觸發了內心的感慨。當時社會或許存在文人仕途不順、渴望歸隱的風氣,詩人也有類似的心境,對自己的人生道路進行思考。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對漂泊生活的厭倦和對歸隱的向往,以及對自身儒生身份的反思。其特點是用典自然,情感真摯。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具有廣泛影響力,但反映了當時部分文人的心境。
圣意藏羲易,人心勿舍旃。
玩爻知上古,經火嘆遺編。
六畫功成簡,三才道亦玄。
兄今微大過,默默識真筌。
維檝闐江海,輪蹄溢道途。
微晴困炎暑,一雨厭泥途。
天意自虛淡,物情空嘆吁。
是非今可卜,吾意獨何虞。
更闌燭花低,呼童起視夜。問夜如何其,露落月未謝。
皇帝共神明,朝燕或為罷。多儀禮有敬,少怠刑無赦。
今茲先農饗,上意在耕稼。駕言投明起,不敢私安暇。
馬蹄踏冰雪,霧露濕鞍馬。寒林月中影,十里開圖畫。
燈火望壇場,冠裳出次舍。鏘洋響金石,馨香紛彝斝。
百年禮樂中,萬事無雜霸。昏冥久塵土,今日聞韶夏。
心知至誠通,自可膏澤下。清風吹菽麥,綠陰密桑柘。
人家實倉廩,得以時婚嫁。四夷共安富,兵偃祭類祃。
山川百神寧,天子樂無假。敢后秋冬報,還見擊鼓御。
顧予真缺然,何以補漏罅。尚堪逐農樵,擊壤歌圣化。
一日復一日,悠悠竟何之。
萬物但此理,百年能幾時。
墨翟悲已誤,賈生哭奚為。
可憐日月輪,日夜爭東西。
黃金束帶錦貂裘,白發追隨每自羞。
已見冰澌流碧水,遙知春色滿皇州。
紅開金谷樓前面,綠暗玉津池上頭。
衰病到家應稍健,為公須醉百金甌。
門門趙州門,路路曹溪路。
此間無向背,云何說向趣。
佛游五濁世,不說無煩惱。
此心即是佛,云何說除埽。
滂沱自足慰民憂,更洗甌閩四五州。
風入遠林驚海坼,水吞平陸看川流。
禾麻嶷嶷私時澤,魚鳥欣欣愜所求。
涼簟飽眠吾亦樂,靜窺槐葉擬開秋。
云影冥蒙雨細飄,風傳秋意又經宵。
蒼溪岸側千峰翠,高樹枝頭一葉凋。
病久亦傷光景速,起來尤愛暑威銷。
徐徐步向亭中立,逸興飄浮酒氣驕。
天晴日馭去遲遲,恰是春風中半時。
柳色笑花須似錦,雨聲欺雪故如絲。
遷喬他日吾求友,發藥明朝汝得師。
樂事信知人不及,異鄉同有拜親期。
最憶東林勝,花間舊種橙。
龍珠相照應,鵠殼未飛鳴。
香臭先群眾,龍光望太清。
良庖不遐棄,亦足效和羹。
江湖曲曲抱千峰,堂在山光水色中。
云薄祇疑蓬島近,湖深遙覺海門通。
扁舟莼菜知無限,促席榴花定不空。
獨倚欄干西北望,子牟此興亦無窮。
春雨傷行色,秋風問后期。
欲吟黃鳥意,更遺白華詩。
客路看山色,親幃有夢思。
遙知到家日,正好采莼絲。
孤城縱目盡南東,山轉溪回翠且重。
云際靜浮濱漢水,林端清送上方鐘。
今時漢北無雛鳳,當日襄南有臥龍。
萬事廢興無足問,登臨吾樂正從容。
讀書雖苦亦何知,仕宦紛紛強此時。
舊學望君真短短,新詩愛我已枝枝。
清生野檻晨風遠,暖度山窗晝日遲。
出處從今能自卜,不庸蓍蔡已無疑。
溪流可到非千里,客夢相望欲十年。
勝概昔聞遺老說,樂游今見令君賢。
月移波影歸珠箔,風轉灘聲落綺筵。
安得浩歌尋澗曲,獨飛綸釣醉霜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