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鳳池寺
鳳去池荒今幾年,碧梧翠竹故依然。
鳴簷流水涓涓下,排闥群山袞袞前。
幸有清風繼蓮社,不堪斜日近虞淵。
歸途滿眼春耕了,勸課無功愧力田。
鳳去池荒今幾年,碧梧翠竹故依然。
鳴簷流水涓涓下,排闥群山袞袞前。
幸有清風繼蓮社,不堪斜日近虞淵。
歸途滿眼春耕了,勸課無功愧力田。
鳳凰離去、池塘荒蕪已有多年,碧綠的梧桐和翠竹依舊如從前。屋檐上流水潺潺落下,推開門群山連綿不斷涌到眼前。有幸這里有像蓮社般的清風雅韻,只可惜夕陽已接近虞淵。回程路上滿眼都是春耕結束的景象,我督促農事卻無成效,愧對這些辛勤耕田的百姓。
鳳去池荒:傳說有鳳凰曾棲息于此池,如今鳳凰離去,池塘荒蕪。
碧梧翠竹:碧綠的梧桐和翠竹。故依然:依舊如此。
鳴簷:屋檐上流水發出聲響。涓涓:水流細小、緩慢的樣子。
排闥:推開門。袞袞:連續不斷的樣子。
蓮社:東晉高僧慧遠在廬山創立的佛教組織,這里借指風雅之地。
虞淵:傳說中日落的地方。
勸課:鼓勵和督促農事。力田:努力耕種的人。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中“勸課無功愧力田”可推測,詩人當時可能擔任地方官職,負責督促農事。在游覽鳳池寺時,看到自然景色和春耕后的景象,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詩人游覽鳳池寺時的所見所感,既有對自然的贊美和對時光的感慨,也體現了對自身職責的反思。其特點是情景交融,將自然之景與個人情感緊密結合。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算特別突出,但反映了古代文人對生活和職責的思考。
昨佩魚符入鳳城,春風處處聽鶯聲。
欲尋舊友半為鬼,重到西湖疑隔生。
浮世正如投六簙,野人何意慕三旌。
嚴州戍滿真當老,猶幸為民死太平。
崄絕無微徑,淙潺有細流。
寒巖依作屋,墮毳拾為裘。
木客求相識,毛人約共游。
百年如一瞬,塵世幾公侯。
豪氣人言苦不除,固應屏跡向江湖。
封侯萬里獨心在,糊口四方何事無。
薄俗更堪開眼看,老翁寧辦折腰趨。
鼠肝蟲臂今無擇,付與乾坤造化爐。
病不禁寒怯早霜,東齋隨事具杯觴。
清時寛大何妨醉,白首龍鐘未減狂。
枝葉扶檠山果熟,鹽醯調適野蔬香。
興闌徑覔華胥路,枕藉圖書滿一床。
野艇迢迢信所之,歸來常及欲昏時。
陂塘煙重怨姑惡,林薄月明悲子規。
出谷寺鐘初縹緲,穿籬績火已參差。
欣然笑向譍門說,又了浮生一首詩。
從事今朝真到齊,春和盎盎卻秋凄。
色如夷甫玉麈尾,價敵茂陵金褭蹏。
瑞露頗疑名太過,槖泉猶恨韻差低。
山園雪后梅花動,一榼常須手自攜。
長記殘春入蜀時,嘉陵江上雨霏微。
垂頭驢瘦悲鈴馱,截道狐奔脫獵圍。
曉度市橋花欲語,晚投山驛石能飛。
杜鵑言語元無據,悔作東吳萬里歸。
永夜東齋里,人聲靜不嘩。
衣篝起香穗,書幾落燈花。
爐暖聽寒雨,窗明送曉鵶。
文章空自苦,白首不名家。
赤日黃塵勢已窮,凄風苦雨卻匆匆。
盛衰黙定見天造,寒暑宻移成歲功。
柯葉凋零無茂木,羽翰憔悴有覊鴻。
誰知病客悲秋意,盡在空堦點滴中。
一作劍關客,閑逰將十年。
不嫌狂駭俗,自許醉知天。
瑞草溪橋路,青衣野廟壖。
霜天獵歸處,萬里入橫鞭。
城南城北如鋪雪,原野家家種蕎麥。
霜晴收斂少在家,餅餌今冬不憂窄。
胡麻壓油油更香,油新餅美爭先嘗。
獵歸熾火燎雉兔,相呼置酒喜欲狂。
陌上行歌忘惡歲,小婦紅粧髻簪穗。
詔書寛大與天通,逐熟淮南幾誤計。
五月暑猶薄,中庭試葛衣。
蛙聲經雨壯,螢點避風稀。
塵念三生誤,歸心半世違。
殘年端有幾,可復負漁磯。
著腳紅塵已恨深,便應畢世住山林。
貴人自作宣明面,老子曾聞正始音。
議論坐狂當永棄,簿書緣病復難任。
東齋幽寂憑誰畫,開幔床橫一素琴。
豪舉當年氣吐虹,即今憔悴一衰翁。
寄懷本自俗塵外,移病何妨寒雨中。
香暖候知銀葉透,酒清看似玉船空。
故人吳蜀音塵斷,安得相攜一笑同。
徹骨貧來累始輕,孤村月上正三更。
汝因油盡眠差早,我亦尊空醉不成。
南陌金羈良自苦,北邙麟冡半無名。
書生事業期千載,得喪從來未易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