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臨川按閱兵將錢巽叔侍郎賦詩次其韻三首 其三
經綸屯難正云雷,誤沐恩光玷上臺。
報國有心同犬馬,和羮無補愧鹽梅。
偶持漢節如荊楚,幸會群英共酒杯。
更辱佳篇與褒飾,珍藏他日詫田萊。
經綸屯難正云雷,誤沐恩光玷上臺。
報國有心同犬馬,和羮無補愧鹽梅。
偶持漢節如荊楚,幸會群英共酒杯。
更辱佳篇與褒飾,珍藏他日詫田萊。
在國家艱難之時本應大展經綸,我卻意外蒙受恩寵忝居高位。我有心像犬馬一樣報效國家,卻像鹽梅不能調好羹湯般對國事無所補益。偶然持著符節來到荊楚之地,有幸能和眾多英才共飲美酒。更榮幸得到您的美好詩篇來褒獎我,我會好好珍藏日后拿給鄉親們看。
經綸:整理絲縷,引申為籌劃治理國家大事。屯難:艱難困苦。云雷:《易·屯》有“云雷,屯”,象征艱難險阻。
恩光:指皇帝的恩澤。上臺:指三公等高位。
和羮:比喻大臣輔佐君主治理國家。鹽梅:鹽和梅子,是調味的必需品,比喻國家的棟梁之臣。
漢節:漢朝使臣所持的符節,這里指作者出使的憑證。荊楚:古代楚國的別稱,泛指今湖北、湖南一帶。
羮:gēng,湯。
詫:夸耀。田萊:荒地,這里指家鄉的鄉親。
具體創作時間地點不詳。從詩中“屯難”可推測當時國家處于艱難時期。詩人可能是在出使荊楚之地,與錢巽叔侍郎等群英相聚時,錢侍郎賦詩,詩人依韻和詩。此時詩人忝居高位,面對國家困境,深感自己責任重大卻未能有所作為。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報國之心和自感無補國事的愧疚。其特點是情感真摯,用典自然。在文學史上雖可能無顯著地位,但反映了當時士大夫在艱難時局下的心境和擔當。
斗斗??,雷驅電馳。
垂手未游象外,虛空突出毫釐。
目前難遏密,冷落有誰知。
父攘羊,子證之,從教萬古黑風吹。
赤城玉京天,冠簡奉香火。
一旦僧有之,道容易佛坐。
忽為道復得,瞿曇加巾裹。
屢改神不聞,二家自人我。
日隱原上村,秋陰起桑柘。
杳杳隨煙鐘,悠悠遠峰下。
境空放梵長,天迥飛云瀉。
松門晚色靜,碧草凈可藉。
風吹籬邊花,寒香正盈把。
薄游涉清曠,所歷向瀟灑。
樂幽抵嗜芰,味道如啖蔗。
至人患有身,矧復簪纓假。
息心同冥寥,聊此縶吾馬。
一生花里蝶翩翩,
愿得群芳在眼前。
舊夢揚州猶未覺,
甘心十萬解腰纏。
西曹深處見春來。
朔風初定雪初晴,遙見春暉上檻明。
三尺游魚冰下見,一行歸雁柳梢橫。
香爐茶銚隨宜置,茸帽筇枝稱意行。
已是上元鐙節過,市樓猶聽夜吹笙。
三年經苦戰,四海盡閑田。
戶出添都馬,人輸助國錢。
但知山可撼,肯信海難填。
自古兵猶火,焚身亦可憐。
芳樹欣欣,于何向榮。
豈知樹有蠹,人面如人心。
彝齊不把磻溪釣,蕭何不食商山芝。
人生離合會有時,傾城傾國奚以為。
永嘉城頭角聲咽,大星墜地光不滅。白頭老母望兒歸,不見桐船淚垂血。
桐船輕疾如游龍,將軍百戰多威風。不知乃由阿母訓,不殺賊歸母須慍。
桐船昨出時,別母換征衣。祇言兒向閩中去,那知陷入鯨鯤圍。
鯨鯤日伏臺澎側,閩中將吏誰敢擊。幕府聞得桐船來,火急軍書催赴敵。
將軍之來非出師,國家有事安得辭。貽書中丞誓必死,要令大節千秋知。
天茫茫,波浩浩,吹桐船,落賊島。矢石既盡壯士亡,將軍挺立神不撓。
大呼狂賊速殺我,群丑投戈擁公坐。抉傷且學魯臧堅,捐軀夙志今朝果。
圣主酬忠禮數全,可憐讕語尚紛然。果然不出將軍料,誣作哥舒語浪傳。
有卒潛逃自賊壘,自言親見將軍死。話到蛟龍食魄時,阿母聞之悲不止。
母勿哭,母教兒殺賊,兒死身不辱。桐船雖敗鬼猶雄,森森直節誰能同,便是龍門百尺桐。
青松比君子,時花喻美人。
孤懷與世忤,何發娛佳辰。
佳辰不能再,花月常如新。
斗酒自斟酌,念我平生親。
故人各天涯,天涯如比鄰。
懷中一尺素,卷之能千春。
不知我者謂何哉,
布襪青鞋日日催。
長嘯一聲啼鳥外,
朵頤有象著山雷。
青山如畫昔曾游,
岳色湖光一片秋。
人臥綠溪千尺瀑,
潮音日在萬峰頭。
暮潮初退。沙嘴人家燈影細。
柔櫓聲聲。不許行人夢得成。
蕭然在望。醉眼推篷山色爽。
水底魚龍。夜擁囗珠出海東。
非水石可憑,
非音聲所及。
花笑鳥啼,
圓通證入。
多難頻仍漫自傷,兵戈從古致兇荒。此身本合填溝壑,不見前賢臥首陽。
鄉閭十室九空囷,百里寧辭負米頻。菽水未能供一飽,車錐深羨去年貧。
數畝荒田歲入微,筆耕不救腹中饑。嗷嗷八口難為計,未過春寒盡典衣。
山川滌滌野如焚,幾處憂惶望作云。富室未須欣獨飽,蓋藏難獻犬羊群。
拂衣歸臥白云廬,牛角前頭掛漢書。欲向田園謀食力,豈能枵腹事耕鋤。
空囊羞澀莫為歡,漫道明霞高可餐。卻羨當年杜工部,猶然留得一錢看。
癡兒索飯婦無裈,支枕翛然自閉門。不是安貧學高士,誰能推食與王孫。
蕭然甕牖與繩樞,曳屣高歌樂不殊。栗里先生知此意,行行那復為饑驅。
南薰吹雨到寒窗,一洗妖氛復舊邦。卻嘆溝中諸餓莩,枯魚不及待西江。
東征士女慰來蘇,大度神功與祖符。引領王師徒望雨,好將何物備簞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