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郊二首 其一
高樓十二曲,倚遍到斜暉。
天幕清無翳,溪云凍不飛。
斷岡殘燒盡,遠樹宿禽歸。
久憶蓮華社,鐘聲隔翠微。
高樓十二曲,倚遍到斜暉。
天幕清無翳,溪云凍不飛。
斷岡殘燒盡,遠樹宿禽歸。
久憶蓮華社,鐘聲隔翠微。
我在十二曲的高樓上,把欄桿都倚遍,直到夕陽西下。天空清澈沒有一絲云翳,溪邊的云朵仿佛被凍住不再飄飛。斷開的山岡上殘火已經燒盡,遠處樹上歸巢的鳥兒飛了回來。我長久地懷念著蓮華社,那悠揚的鐘聲隔著青山傳來。
曲:曲折。
翳:云翳,遮蔽。
斷岡:斷開的山岡。
殘燒:殘留的野火。
宿禽:歸巢棲息的鳥。
蓮華社:東晉高僧慧遠在廬山邀集僧俗十八人成立的佛教團體。這里泛指佛教修行之地。
翠微:青翠的山色,也泛指青山。
具體創作背景不詳,但從詩中可以推測,詩人可能身處郊外,在高樓之上欣賞日暮之景,由此引發了對佛教修行生活的向往。可能當時詩人心境較為寧靜,且對塵世有所超脫。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佛教修行生活的向往。其突出特點是借景抒情,景色描寫細膩生動,營造出獨特意境。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具有廣泛影響力,但展現了詩人獨特的審美和情感表達。
相對話淫潦,愁陰何日開。
驚聞茶鼎沸,又道雨聲來。
屋避床床漏,階封步步苔。
農家方望歲,婦子倍增哀。
高城煙鎖萬峰低,遠接江東近海西。
禹穴衣冠秋草白,宋陵風雨夜烏啼。
依然民俗存于越,無數山村屬會稽。
來不加多去不少,九州到處客羈棲。
同功一體盡調元,獨抱沉痾反故園。壺遂暮年非不遇,人生到此可忘言。
青春蕓閣妙文詞,進讀金華鬢若絲。轉守七州多異政,奉常處處有房祠。
月旦嘗居第一評,立朝風采照公卿。門生故吏知多少,盡向碑陰刻姓名。
華屋丘山可柰何,百年光景一投梭。故人唯有羊曇在,慟哭西州不忍歌。
玉人曉起惜春殘。花事正闌珊。賣花聲送妝臺畔,開籃處、艷紫濃殷。萬朵氤氳,一枝芬郁,和露撚來看。
檀郎昨向鬢邊安。鎮日對紅顏。從今揉得花魂碎,細勻入、湘摺羅紈。別樣風流,馀香旖旎,猶擬傍云鬟。
黃泥坂西春欲回,
雪堂萬木連云栽。
白旄麾遍牧郊貔,羽扇分飛更出奇。
凍裂弓鍪元濟縛,嚙殘氈毳子卿詩。
蘆花夜月凝湓口,梅玉春風侈蜀眉。
一幅溪藤知幾返,鏤冰冷語不驚時。
天末春將老。過清明、海棠開罷,柳綿吹少。
幾日子規啼不住,棖觸離人懷抱。看一片、黏天芳草。
綠到平蕪將盡處,又斜陽、云外青山繞。空望遠,長安道。
故人此際應西笑。還念我、麻衣飲墨,緇塵撲帽。
十載詞場供跌宕,贏得中年近了。況歲晚、江湖潦倒。
哀竹豪絲蒼生志,盡昂頭、付與蘇門嘯。龍氣在,鴻飛杳。
攜手長亭折柳枝,相逢巴蜀忽相離。
風塵有債儒冠累,天地無情仕路歧。
逾限非關民社事,去官偏遇圣明時。
登樓王粲吟懷苦,萬里歸心托子規。
憔悴朱顏,君尚如斯,正復奚言。每閒居深悔,誤人紅豆,半生多恨,困我青氈。命也何窮,時乎易暮,才上華筵倍赧然。銀燈底,羨妙齡楚楚,少俊翩翩。
臣平自翔當年。亦弱冠、豐標絕可憐。謂羈難驥絆,頗矜神駿,笯偏鳳厄,竟失騰騫。水旱頻經,風沙疊犯,久矣今吾不似前。君還小,縱沈腰瘦減,潘鬢猶玄。
禁密鄰天上,清閒學瀼西。風光不相負,筆硯且幽棲。徑僻花通牖,階深蘚護泥。興來得佳句,自向壁間題。
雨后蛙喧吹,風前鶴報衙。觀書焚柏子,臨帖泛松花。客至檐鳴鵲,天晴散晚霞。此中清寂甚,底處著紛華。
院靜如僧寺,官閒類隱居。凍云低接樹,露井暗通渠。慮淡入禪定,心游到古初。自知迂拙甚,底處曳吾裾。
忽忽悲時事,悠悠念此心。道窮知己少,性僻避人深。樹色陰連屋,花香淡拂襟。盡于疏懶便,無補費光陰。
虛館深秋色,閒情坐日西。幽花當檻落,小鳥傍檐棲。石罽苔漫砌,天書鶴篆泥。雖無觀物妙,興至亦堪題。
閒官稀候吏,玉署例槐衙。樹隙鳥窺牖,水邊魚唼花。斷虹低返照,殘雨亂明霞。自是神仙境,幽幽遠世嘩。
未老先欣懶,辭人慣索居。愛花頻葺土,引水亦穿渠。乳燕離巢后,高梧落葉初。時防候謁吏,聊復整冠裾。
信步獨行吟,悠悠太古心。鳥聲聽處慣,山色望中深。憩石頻搔首,臨風一振襟。片云應送雨,小院落虛陰。
喜看殘暑退,短景日行西。兀坐偏神爽,冥心與道棲。風輕蛛葺網,雨過蚓蟠泥。詩拙慚人看,唯應僻處題。
庭空下饑雀,吏散早休衙。引鶴尋芳草,教童掃落花。有書消白日,無句詠青霞。市遠人聲靜,真堪斷俗嘩。
林宗好孫子,如我好閒居。得句頻貽我,論交最憶渠。異聞多白帖,妙句擬黃初。薄劣真無似,深慚共曳裾。
慷慨千年事,低回一寸心。行吟白日晚,悵望碧云深。曠志思超世,虛懷不滿襟。濟時吾豈敢,卷里較陶陰。
南泉起模畫樣,
長慶披砂揀金。
云門鼻孔先穿,
雪竇據款結案。
砥柱中流興不孤,妙高千古想眉蘇。
化人國里山名寶,龍母祠前海貢珠。
萬井煙花橫睥睨,一尊帆影落江湖。
風流地主文翁在,河馬從今應瑞圖。
直翁壽甫踰八,
叔方年不及希。
即今高冢麟臥,
何時華表鶴歸。
當門老樹郁青青,掌故宣南獨此亭。
臘后壁題隨堊換,燹馀街語踦閭聽。
去年重九詩應憶,今日春明夢已醒。
垂淚瓊華行刬卻,急攜君句慰山靈。
春意匆匆又欲還,一年都似片時閒。
青云有路終須到,白日無情不暫閒。
任老豈妨修古道,更貧未肯憶深山。
明朝獻壽何為祝,長著斑衣奉母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