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差靈巖寺主大師詳公赴寺
黃紙除書下九天,岱宗西麓鎮金田。
鷲峰肅肅臻多士,蘭社熙熙撫眾賢。
像室光華輝曉日,禪心清凈擢秋蓮。
山泉自此增高潔,云集十方結勝緣。
黃紙除書下九天,岱宗西麓鎮金田。
鷲峰肅肅臻多士,蘭社熙熙撫眾賢。
像室光華輝曉日,禪心清凈擢秋蓮。
山泉自此增高潔,云集十方結勝緣。
皇帝的詔書從朝廷下達,任命詳公大師前往泰山西麓的靈巖寺主持事務。靈巖寺所在的鷲峰肅穆莊嚴,吸引眾多賢士前來;僧眾聚會的蘭社和睦融洽,詳公大師安撫著各位賢才。佛像所在的殿堂在朝陽映照下光彩奪目,詳公大師的禪心如同秋日的蓮花般清凈高潔。從此山間泉水更顯高潔,各方信眾云集此地結下美好的緣分。
黃紙除書:指皇帝的詔書,古時詔書用黃紙書寫。除書,授官的文書。
九天:指朝廷。
岱宗:泰山的別稱。
金田:指佛寺,佛教以黃金鋪地為說法的理想之地。
鷲峰:靈鷲山的簡稱,這里代指靈巖寺。
蘭社:指僧眾聚會之地。
像室:供奉佛像的殿堂。
擢:挺立。
此詩可能創作于詳公大師受朝廷敕命前往靈巖寺擔任主持之時。當時佛教在社會有一定影響力,朝廷重視寺廟的管理和佛法的弘揚。詩人可能是為了表達對朝廷任命的認可和對詳公大師的敬意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詳公大師赴寺主持事務,突出了寺廟的莊嚴和佛法的興盛。其特點是語言典雅、意境祥和,展現了佛教文化的魅力。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有限,但反映了當時佛教寺廟的相關情況。
十客九不解,一解值吾仇。
譬如巧蛾眉,同鏡見之羞。
結交恨不廣,難在相綢繆。
掩篋謝年少,所藏非所求。
乘風飛步碧崔嵬,萬壑千巖入眼來。
古甃直穿滄海破,浮圖高拂白云開。
龜公埋沒今無冢,烏喙登臨舊有臺。
立盡斜陽不歸去,一聲孤雁過蓬萊。
江湖新識面,恰似舊相知。
腹貯三余學,才工十詠詩。
聲名蘇太史,家世鄭當時。
客路攜琴去,終須遇子期。
武公后裔有仍孫,德望才名世所尊。
擬向山中專注易,忽傳地下趣修文。
月樓不復賡詩句,春閣猶思共酒樽。
痛恨死生千古隔,西風吹淚濕秋云。
讀易窗閑久,多時不點朱。
硯干蟾渴水,篋破蠹侵書。
氣味如僧淡,形容似鶴癯。
交游空滿眼,誰念病相如。
倚山寶閣照崔嵬,山鳥山云自去來。
竹籟曉和幽梵合,藤花春入古松開。
丹空遺灶形難蛻,草暗孤城首重回。
處士凄涼猶是晉,廬山蓮社許參陪。
玄發相逢雪滿顛,一番欲別一凄然。
離亭落日馬嘶渡,舊國西風人喚船。
湖海已空彈鋏夢,山林猶有著書年。
蓬萊不隔青禽信,還折南枝寄老仙。
銀橋疑駕海天長,丹粟離離照翠觴。
影浸山河瓊殿冷,舞深風露羽衣香。
亦知廣莫元無野,卻笑溫柔別有鄉。
手折一枝驚昨夢,素娥憐老授玄霜。
去年種松樹,未有蒿與蓬。
今年松漸長,埋沒蓬蒿中。
老髯何蒼蒼,歲華不改容。
回視蒿與蓬,零落悲秋風。
古人重畎畝,有祿不待干。
德成祿自至,釋耒列王官。
不仕亦不貧,本自足饔餐。
后世恥躬耕,號呼脫饑寒。
我生千禩后,念此愧在顏。
為農倘可飽,何用出柴關。
雨里西風已倦游,老懷悲感不禁秋。
世無阮籍誰青眼,今有杜陵人白頭。
雁擺行知兄弟義,燕營巢為子孫謀。
誰憐湖海飄蓬客,只影孤燈相對愁。
聞君有奇氣,千巖在胸中。
歲晚攜甘旨,歸以獻乃翁。
乃翁松柏姿,深村侶樵農。
風塵了不識,七十顏如童。
舉桉各華發,抱孫戲花叢。
境閑意易足,食淡神常豐。
乃知世網外,宇宙皆空同。
仰山千歲酒,彩袖圍春風。
幽居少塵事,贏得一身閑。
竹屋無人到,柴門盡日關。
斜陽明晚浦,落葉瘦秋山。
隔水雙飛鷺,忘機自往還。
狺狺多楚狗,何處續離騷。
草徑無塵入,秋峰與節高。
菰香清野飯,柳色老宮袍。
笑問劉安鼎,相看已二毛。
管城二子樣尖新,分惠山房勝餽金。
淮兔拔毛夸匠巧,魯魚正字見功深。
抄書未得纖毫力,握管難忘一寸心。
揮翰玉堂無夢到,雅宜茅屋寫清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