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居剡源少遇樂歲辛巳之秋山田可擬上熟吾貧庶幾得少安乎乃和淵明貧士七首與鄰人歌而樂之 其五
古人重畎畝,有祿不待干。
德成祿自至,釋耒列王官。
不仕亦不貧,本自足饔餐。
后世恥躬耕,號呼脫饑寒。
我生千禩后,念此愧在顏。
為農倘可飽,何用出柴關。
古人重畎畝,有祿不待干。
德成祿自至,釋耒列王官。
不仕亦不貧,本自足饔餐。
后世恥躬耕,號呼脫饑寒。
我生千禩后,念此愧在顏。
為農倘可飽,何用出柴關。
古代的人看重耕種田地,有俸祿也不主動去求取。品德修養好了俸祿自然就來了,放下農具去做朝廷的官員。不做官也不會貧窮,本來就足夠有飯吃。后代的人以親自耕種為恥,呼喊著擺脫饑寒。我出生在千年之后,想到這些就羞愧在臉上。如果務農可以吃飽飯,何必走出柴門去求官。
畎畝:田地。
干:求。
釋耒:放下農具。耒,古代的一種農具。
饔餐:飯食。
千禩:千年。禩,同“祀”,年。
辛巳年秋季,山田收成較好,詩人生活或能稍得安定。作者受陶淵明《貧士》詩啟發,寫下這組詩。當時社會可能存在追名逐利、恥于農耕的風氣,詩人借此表達自己的態度。
此詩主旨是表達對古代耕讀生活的向往和對當下風氣的不滿。特點是對比鮮明、情感真摯。在文學史上雖不具重大影響,但展現了詩人獨特的價值觀和精神追求。
斜月西樓,樓外殘鶯啼曉。夜難眠,還起早,懶梳頭。胭脂勻了懨懨地,鸚哥那解人意。理琴弦,彈流水,恨悠悠。青杏黃時,還記花開那日。月朦朧,吹玉笛,影參差。近來才減傷春恨,晝閑長覺困。鏡奩中,驚瘦損,沒人知。
苧蘿村中祠西子,蒼梧城外祠綠珠。湔裙一派美施水,得似雙角井泉無。子胥鴟夷浮江水,夷光乃亦浮五湖。亡吳之罪亦足蔽,與誅妲己皆良圖。可惜吳亡不自死,下同紫玉在黃壚。夫差得爾一相殉,魂魄至今娛姑蘇。
蒼蒼千尺大夫松,不似湖嵌植小蘢。枕水一拳形崒嵂,凌云三干色尨茸。王衡星化姿兼茂,蓮社詩高席可重。乞與書窗端不惡,蕭然如對德人容。
看盡巴山看蜀山。子規江上過春殘。慣眠古驛常安枕,熟聽陽關不慘顏。慵服氣,懶燒丹。不妨青鬢戲人間。秘傳一字神仙訣,說與君知只是頑。
槐里歸來后,蒼生尚系思。史曾書直諫,人久挹光儀。踰嶺愁風熱,攜家渡海遲。想承前席問,還在中興時。
三月四月紅花里,五月六月瓶子里。作刀割破黃胞衣,六七千個赤男女。
花在中庭月在枝,當春曾為證昏期。移黃轉綠原難問,對面誰知背面時。
門前蒼耳與人齊,屋后青蛙作鬼啼。風雨瀟瀟天正黑,披衣不寐聽鳴雞。
老去才難盡,秋天憶射雕。白鷗波浩蕩,寒水不成潮。
交誼似君凋落盡,為僧此日感重萌。長因遺草添新恨,更值清吟愴舊情。墟壟鹿歸秋草沒,紙窗云去月華生。傷心逝者如流水,寒夜哀懷寐不成。
三千門館躡珠賓,半百還家衣錦身。卻是吏民私告語,十年前是賣薪人。
江風今夜寒,郎且江邊住。拂曉上樓看,郎船不知處。
倚棹寒江照白頭,看山不盡且遲留。無人為寫琵琶恨,自撥鹍弦過小洲。
六翮從風彼一時,青山如昨照須眉。扶筇可是當年者,扛筆亭頭更寫詩。
曾憶橫經泮水秋,碧霄先我得遨游。官同粉署君前輩,職守天津我繼休。江閣詩情來漸遠,河豚風味已全收。維舟此日城南道,還說當年事事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