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孫邦求 其三
投老侵尋兩鬢斑,十年情緒幾悲歡。
深傾玉醑何辭醉,養就金丹不畏寒。
鶴馭且蕓昆閬草,鸞臺曾著鵔鸃冠。
少時豪氣消磨盡,賴有詩情偶未闌。
投老侵尋兩鬢斑,十年情緒幾悲歡。
深傾玉醑何辭醉,養就金丹不畏寒。
鶴馭且蕓昆閬草,鸞臺曾著鵔鸃冠。
少時豪氣消磨盡,賴有詩情偶未闌。
到老來兩鬢漸漸斑白,十年來的情緒歷經了多少悲歡。盡情地飲下美酒,何必推辭一醉,修煉成金丹便不怕寒冷。駕著仙鶴去鋤蕓昆閬仙山的仙草,曾在鸞臺頭戴鵔鸃冠。年少時的豪氣已消磨殆盡,好在還有偶爾未消的詩情。
投老:到老、臨老。侵尋:漸進,漸次發展。
玉醑(xǔ):美酒。
金丹:古代方士煉的丹藥,認為服之可以長生。
鶴馭:仙人駕馭仙鶴,這里指仙人的行蹤。蕓:鋤草。昆閬:昆侖山和閬風山,傳說中的仙山。
鸞臺:唐代門下省的別稱。鵔鸃(jùn yí)冠:即鹖冠,武官之冠。
闌:盡。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中“投老侵尋兩鬢斑”可推測詩人已步入老年,經歷了人生的起起落落,可能在回顧自己的一生,感慨時光和人生,于是創作此詩以抒發內心復雜情感。
這首詩主旨是詩人對人生的回顧與感慨。突出特點是將現實的衰老與過去的豪情、虛幻的仙逸之境相結合。在文學史上雖可能無顯著地位,但展現了詩人個體的情感體驗和心境變化。
冉冉輕云幾葉,彎彎缺月半規。坐斷清宵何許,煙鐘長短來時。
怕問今宵月有無,落梅殘朵更清癯。花燈誰復張云母,綺席重看薦木奴。野馬日光才掩映,紙鳶風力已摶扶。兒童未盡嬉游意,怒畫僧虔蠟鳳珠。
蕭颯秋聲大地催,中天明月照愁來。佳人空谷頭愈白,壞劫神州國豈灰。吾道只應安畎畝,故園猶復夢池臺。曲生風味殊堪憶,潦倒多才未易裁。
地處三江即樂山,凌云有寺待盤桓。荔枝樓與東丁院,空向放翁詩卷看。放翁作客富詩卷,蘇子去鄉縈夢魂。不亞蘭亭漢嘉地,群賢畢至共商論。劍南詩稿閑來讀,頗羨凌云載酒游。不意平生醬油客,也隨流水到嘉州。兼味真能令舌強,論文復欲得心降。早欽大佛思相見,今夜夢魂應過江。晨興漫步古街坊,錦繡當前似畫廊。卻笑水車無賴甚,不鳴不動立陂塘。天繞祥云地布金,鹿園辛苦到雙林。莫輕小樣非真貌,稍慰平生禮佛心。摩挲石刻鬢成絲,公句端為我設之。身似管城無骨相,更堪筆墨亦差池。二千年事幾輪回,長閱風云坐水隈。今謁慈顏淚如雨,誰知彌勒又重來。鉤連層疊似蜂房,地下相從亦有方。不識精魂去何處,但馀金碗證滄桑。寺如孤峙表離堆,更倚當年爾雅臺。留題滿壁趙公句,卻少寒鐘日暮催。
詩到衰翁耐病時,辟渠三舍更何疑。才高王儉幕中雋,氣懾孫郎帳下兒。向我論交得無意,他時懷舊更長思。蓮莖把玩不為腹,羨殺逢人飲上池。
日影穿波跳碎銀,波光弄日走寒星。一時飛入船窗里,萬草千花變未停。貪看波日弄船窗,奇觀人間不作雙。忽被竹陰偷捲去,只馀一面撥醅釭。
空賜羅衣不賜恩,一薰香后一銷魂。雖然舞袖何曾舞,常對春風裛淚痕。
失卻蒼生望已深,高岡千古棄璆琳。光涵夜夜湖中月,一點先生不死心。
飛來雙白鷺,雙鳴復雙止。凝思寥廓天,弄影清泠水。予心慕貞潔,塵網誰相擬。為爾立斯須,況在羅敷里。
一曲南音靜夜時,何堪因禍只得詩。拈來水國香荷瘦,遠避長安病馬肥。屈子問天君問月,文心如玉命如棋。近年忽悟吳剛斧,正系風騷續命絲。
于維圣皇,受命自天。仁及庶類,恩周八?。禮義興行,無有遠邇。日照月臨,化成俗美。九夷八蠻,悉妾悉臣。罔敢踰越,聿來獻珍。鯨波洋洋,望之無際。島夷所居,動數萬里。玉音所至,莫不尊親。淪肌浹髓,被于皇仁。僉曰陋邦,服此聲教。海波晏然,圣德之效。乃梯乃航,惟恐或后。乃奉麒麟,歸于靈囿。惟茲麒麟,玄枵毓精。非時不出,非世不生。其產應期,祥光上燭。五彩繽紛,卿云煜煜。天無沴氣,地息妖氛。山川草木,發秀揚芬。既育既長,益奇益異。萬靈撝訶,百神擁衛。魁然其質,昂然其形。龍顱鳳臆,肉角麇身。牛尾馬蹄,折旋規矩。生物不傷,音協律呂。爰用入貢,涉歷海洋。秘怪屏跡,蛟鱷遁藏。龜龍導從,鸞鳳羽翼。載馳載驅,遂達京國。進之彤墀,得覲天顏。重瞳屢顧,百僚聳觀。嵩呼雷動,再拜稽首。吾皇圣神,永膺萬壽。皇帝曰吁,瑞不在茲。惟慎厥德,乃為禎符。爾公爾卿,百僚士庶。恪脩厥職,勿滋逸豫。三光昭宣,五緯弗虧。品物咸亨,惟瑞在茲。仰惟圣皇,體道謙虛。奇瑞屢臻,抑而弗居。戒慎滿盈,奉天法祖。度越百王,卓冠千古。洛龜呈夏,玄鳥降殷。赤雀興周,式昭前聞。維茲麒麟,實天所授。圣德格天,永承天祐。于維圣德,廣大難名。巍巍蕩蕩,堯舜莫京。恩霈八纮,澤覃四裔。如云之行,如雨之施。天錫多福,集于圣躬。惟皇萬壽,百祿是崇。雨順風調,民安國泰。海晏河清,萬世永賴。臣拜稽首,寶祚綿綿。圣子神孫,傳序萬年。
吳山嶺頭風蕭蕭,吳山落暉紅抹腰。蜿蜒鳥道自能認,只在山中非市朝。燒薪暖酒換魚煮,五十行歌氣如虎。朱翁側足金馬門,吾儂未舍無媒路。
六月官船發潞陽,水村煙樹共微茫。天門忽已如天上,秪見青山一帶長。
侵晨挾彈去,薄暮垂鞭歸。堂上歌鐘發,迎門換舞衣。生來豪俠地,不道冶游非。
已下迎徐榻,言遲訪戴舟。孤村禾黍晚,數里蓼花秋。且莫歸青嶂,還來看白鷗。百年能有幾,寧惜片時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