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尹叔見寄 其二
心似行云憶故山,干戈滿地欲歸難。
愁腸索寞頻澆酒,病骨支離懶正冠。
鄭太田多猶乏食,阮公錢入便辭官。
久知身世皆如夢,萬事何須苦控摶。
心似行云憶故山,干戈滿地欲歸難。
愁腸索寞頻澆酒,病骨支離懶正冠。
鄭太田多猶乏食,阮公錢入便辭官。
久知身世皆如夢,萬事何須苦控摶。
我的心像那飄浮的云朵,常常憶起故鄉的山巒,可如今戰亂遍地,想要歸鄉實在艱難。愁腸孤寂,只能頻繁地借酒澆愁,身體病弱,連端正帽子的力氣都沒有。鄭太家田多地廣卻仍缺糧食,阮公一有俸祿便辭官而去。我早已知道人生世事都如夢幻一般,萬事又何必苦苦去追求掌控呢。
行云:飄浮的云。
干戈:指戰爭。
索寞:孤寂、落寞。
支離:衰弱、瘦弱。
鄭太:東漢人,家中富有,有田四百頃,但仍缺糧。
阮公:指阮籍,他曾因有俸祿而短暫為官,后辭官。
控摶:意為控制、追求。
此詩創作背景應是處于戰亂時期,社會動蕩不安。詩人在這樣的環境下,漂泊在外,無法回到故鄉,內心充滿了對故鄉的思念和對戰亂的無奈,從而創作了這首詩來抒發自己的情感。
這首詩主旨是抒發詩人在戰亂中的思鄉之情和對人生的感慨。其突出特點是運用意象和典故來增強情感表達。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具有廣泛影響力,但能反映當時文人在戰亂中的心境。
人心易汩沒,豈徒出徒入。
無方□點檢,一點或□懈。
□□□□□,彼此成亡羊。
所以古哲人,警惕恒自將。
動若集于木,息如系苞桑。
此機日就熟,庶足升高堂。
譬如匣中鏡,拂磨吐新光。
一塵不使留,光輝日煌煌。
凡我讀書人,斯言佩毋忘。
老才難挫。記從公、平湖春汎,柳綿輕播。酒客半酣爭岸幘,并艤畫橋雙舸。公亦脫、紅絲布裹。顧語吾翁兒小異,定他年、騰達應先賀。詎今日,聲我墮。
敢云百尺樓頭臥。只平生、幾枝紅豆,繆蒙許可。莫向名流還艷說,祗益小人之過。恐笑口、詞場都破。才盡江淹真閣筆,檢殘編、悉付銀缸火。恨總是,言愁作。
追惟獻歲發春間,和我新詩憶故山。今日始知詩是讖,魂兮應已度函關。
風流云散了無馀,天祿空存舊直廬。小吏獨來開鎖鑰,案頭塵滿校殘書。
崆峒道人良多識,
易以真為難以力。
豈無群圣可相師,
亦有一篇言道德。
霏霏屑屑。略上些兒色。斂盡翠眉剛半纈。應是春光不徹。
未妨雨細寒輕。綠波淺映盈盈。更著一分螺黛,和煙綰住流鶯。
又隨桃李一時榮,
不逐東風處處生。
疑是四方嫌不種,
教于蜀地獨垂名。
地僻真教遠市囂,何曾爆竹聽終宵。
年隨馬齒骎骎長,事共鴻泥漸漸消。
是處朝正沸車馬,何人曲宴隔云霄。
無端振觸春明夢,如此韶光度寂寥。
虛傳大苑種葡萄,不及君家荔子高。
玉貌肯將風味減,冰肌偏耐烈炎熬。
仙人海上安期棗,王母天邊朔子桃。
瓊苑祇今推第一,松喬擬頌續王褒。
江亭背立海城關,圍住鯤沙七線灣。
蜃閣消歸山外水,漁燈分占水中山。
眾星羅野珠千點,孤月當空玉一環。
短笛劃然長嘯起,歌聲直遏碧云間。
更上層樓興未闌,濤聲數過幾沙灘。
亭亭目極三千界,扇扇窗開十二欄。
酒醉那知瓶報罄,棋敲不覺漏催殘。
冷然如在諸天宿,夢立瀛洲最上巒。
誰將姑布動公卿,洛下原來舊有聲。一領青衣雙碧眼,教人到處說髯生。
曾聞早歲遇奇人,知汝傳來骨法真。不為千金輕一決,偏將物色到風塵。
不惟寶劍沖斗,
亦自高冠切云。
令祖豈非艾子,
先師莫是茅君。
滲綠镕金素壁開,
長廊午后好徘徊。
明知不藉西風力,
橫被高梧壟斷來。
未遇公卿盡好看,
會將碧眼照人寒。
邯鄲夢覺君休問,
試卜何時可掛冠。
在眼曰見,在耳曰聞。
在手執捉,在足運奔。
豁開則東西南北,把住則毫發不存。
別卻江春近一年,
贈君惟有衍波箋。
故人給札如相問,
懷刺生毛尚自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