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夫人挽詞 其二
素幔秋風急,煙峰曉日殘。
香沈金獸在,鏡掩玉臺寒。
恩已霑封誥,人空委珮蘭。
他年作佳傳,誰為考幽刊。
素幔秋風急,煙峰曉日殘。
香沈金獸在,鏡掩玉臺寒。
恩已霑封誥,人空委珮蘭。
他年作佳傳,誰為考幽刊。
白色的帳幔在秋風中急舞,煙霧籠罩的山峰在曉日下顯得殘敗。香爐里的香已燃盡,只有金獸香爐還在;鏡子被掩上,玉臺透著寒意。她已得到朝廷的封誥恩寵,如今人卻逝去,空留下玉佩和蘭花般的美好。將來若要為她作佳傳,誰能去考證她幽微的事跡并刊印流傳呢?
素幔:白色的帳幔,常用于喪事。
金獸:指獸形的香爐。
封誥:封建時代朝廷對官員及其親屬的加封文書。
委珮蘭:委,舍棄、逝去;珮蘭,古人常以佩戴香草表示美好品德,這里指人逝去。
幽刊:幽微的事跡并刊印流傳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推測是在吳夫人去世后,作者為表達對她的哀悼而作。當時可能處于封建時期,封誥是對女性地位和品德的一種認可,吳夫人得到封誥說明其有一定的社會地位和良好聲譽。作者在其去世后,感慨其事跡或許會隨著時間被埋沒,故而有此挽詞。
這首挽詞主旨是哀悼吳夫人的去世。其突出特點是借景與細節描寫營造哀傷氛圍,情感真摯。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具廣泛影響力,但體現了當時挽詞的創作風格和對逝者的紀念傳統。
何處杜鵑聲。不耐愁聽。珊瑚枕上解朝醒。吹落楊花飛作絮,又近清明。
雙燕拂簾旌。猩色圍屏。辛夷花底閉門深。一縷茶煙人不到,慵炙鸞笙。
老杜詩猶在,
重華事已無。
千秋陵谷變,
塵起鵲山湖。
繡戶蕓窗八面開,漁莊酒色凈如苔。鯉魚三尺丹砂尾,聽得清歌出水來。
雨后芙蓉霜后楓,漁莊只在畫橋東。不知前面花多少,映水殘霞爛熳紅。
盼斷雙魚,不知尺素從何寄。水云迢遞。難得相思字。
十二紅闌,寂寞和誰倚。當年事。而今猶記。只是愁難洗。
恨同枉渚頻潮汐
情與游絲斗短長
垂釣蠻童緣底泣
難將心事問何郎
擾擾中原逐鹿忙,古今都會戰爭場。
關河鎖鑰嚴東洛,陵寢松楸隱北邙。
三尺劍鋒爭勝負,一枰棋子算興亡。
行人欲問前朝事,春草青青掩夕陽。
為茲春酒壽詩翁。我輩一尊同。
香動梅梢圓月,年年先得東風。
冰溪清淺流環玉,蓮幕漫從容。
但愿人生長久,揮弦目送飛鴻。
谷雨正芳辰,
采茶攜伴去。
能采多少茶,
出門心先慮。
季鷹真達士,棄宦歸東吳。
祿無盈寸榮,盎無升斗儲。
盤桓吳溪上,所樂只在魚。
懷組夸鄉里,佩印驕妻孥。
朝從高鳥翔,莫隨舜華枯。
富貴豈不好,不能少須臾。
朔風吹塵沙,出門皆畏途。
抱影廓獨倚,新榮非良圖。
幾載為郎共陸沉,
東方千騎忽骎骎。
尊前細雨江淮路,
賦里浮云海岱心。
陳臬君猶工握管,
望鄉吾已學抽簪。
秋鴻儻念離群客,
家在朱明洞更深。
出門終日雨霏霏,池上黃花約巳違。豈謂西風摧不盡,含章猶待主人歸。
秋圃狼荒問落英,背違多事可憐生。也應一笑呈襟素,何處人間待目成。
丞相當年握筆時,
封胡羯末總佳兒。
后來家有無窮事,
便是天仙也不知。
高樓控引大江流,
獅子山頭跡尚留。
天意自分南北塹,
偏安時作帝王州。
朱欄憑盡三吳盛,
碧水飄來六代愁。
豈為埋金無王氣,
何緣誠意不如婁。
一飯寂無事,晴光上小樓。
花枝媚秋色,云影逐江流。
悟境靜中得,詩情澹處求。
蘧蘧尋午夢,隨遇即莊周。
節屆商秋早,
農忙屢歲豐。
柴門歌再稔,
比屋樂同風。
人煙多慶色,
霜樹雜微紅。
極目高低景,
山川一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