須江暮春雜題三首 其三
淮上風埃滿客衣,二年樓閣送斜暉。
心如落絮隨風去,春與殘花作伴歸。
塞外夕烽悲鼓角,江邊飛雨濕旌旗。
只今便覓東皋路,巳失南山種豆期。
淮上風埃滿客衣,二年樓閣送斜暉。
心如落絮隨風去,春與殘花作伴歸。
塞外夕烽悲鼓角,江邊飛雨濕旌旗。
只今便覓東皋路,巳失南山種豆期。
淮河上的風塵沾滿了旅人的衣裳,在樓閣上度過兩年時光,看著夕陽西下。我的心就像飄落的柳絮,隨著風兒遠去,春天也與殘花相伴而歸。塞外傍晚的烽火和悲號的鼓角聲讓人傷感,江邊的飛雨打濕了旌旗。如今我想立刻尋一條歸隱之路,卻已錯過南山種豆的時節。
風埃:風塵。
夕烽:傍晚的烽火。
東皋路:指歸隱之路。東皋,泛指田野或高地。
南山種豆期:化用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三》“種豆南山下”,指歸隱田園耕種的時機。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但從詩中“淮上風埃”“塞外夕烽”等內容可推測,當時社會可能處于動蕩不安的時期,戰爭頻繁。詩人可能長期漂泊在外,在須江暮春時節,觸景生情寫下此詩,表達自己對現狀的不滿和歸隱的愿望。
這首詩主旨是抒發詩人漂泊之感和歸隱之愿。其特點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將個人情感與時代背景相融合。在文學史上雖不算有重大影響,但體現了那個時代文人在動蕩社會中的心境。
晴景初開淑氣端,共看臘色已殘漫。天邊轉眼流光易,困里驚心世路難。自嘆百年懷抱切,還思一日圣恩寬。圜中蚤覺春先到,似恤累臣五夜寒。
共把愁眉且放開,喜看春臘再相推。城邊煦景新堤柳,墻外香風帶野梅。世運從今轉熙皞,圣恩不久自天來。故園咫尺佳山在,一日定游三百回。
村南村北桃作花,綠蕪盡處明春霞。我來看時雨初歇,野煙淡淡花未遮。側蕊傍花紛婀娜,長枝短干交橫斜。南者盛開北者蕊,一株氣候閒有差。
似留馀美戒先盡,含采不復相矜夸。我因避亂去鄉邑,花時悵望歸路遐。他鄉春色忽爛縵,故園花好將焉加。
符山之峰出花外,石骨皴綠無土沙。點染縱無灼灼華,此邦已覺清且嘉。況有武陵在人世,有田可賣吾將家。
一樹安榴高六尺,劍血凝鮮綴瓊碧。
畀向庭中四射光,珊瑚曉破扶桑日。
白頭青眼來狂夫,一斗傾翻復一石。
胡床高踞背花坐,翠葉紅葩頭上拂。
主人瞥見忽大笑,何事白頭成窈窕。
紅白交輝亦可人,惜哉老去非年少。
年少生憎不再逢,對君且作金芙蓉。
朱顏半逐落霞暮,玉蛆莫負玻璃濃。
謔兮謔兮漏沈夜,睡抱香魂把花嫁。
聞道紅裾妒石榴,今宵醉死花枝下。
黃金臺迥鴛鴻集
碧玉壺深日月長
大隱從來在朝市
謫仙況復富文章
夜色清如水新洗
月上燭明棲鳥起
灼灼其華散成綺
仙翁岸幘光明里
公明如月非如燭
文華亦非花得似
安危自以天下任
故與眾人同笑喜
手折芳枝嚼紅蕊
臨池想濯滄浪水
芳菲肯付游人醉
知公愛民一如子
月盈易虧花落易
直須催促公排比
公看光陰去無止
欻如白駒過隙耳
閨思切,
空使夢魂勞。
可是地荒偏少雁,
其如河廣不容刀。
想念到今朝。
天地一息大鵬風,未信逍遙尺鴳同。彼此衰榮無定在,人生元自不匆匆。
轉覺心情事事疏,題詩常是懶能書。相將又見西風起,尚喜攜琴到處居。
腳下莖蘆
到岸也未
隨流入流
浮逼逼地
古洞曾窺一線天,歸來塵世又千年。
笑騎遼鶴閩山去,荔子花開海月圓。
磷磷白石龍泓下,泉落清池月半彎。
憶與仙都周白士,鉤簾把卷對南山。
正月山園未有花,
梅花落盡亦堪嗟。
瑞香莫與蘭爭長,
獨立風前自一家。
去官因脫囚,
為感戴天仇。
史氏乃失實,
卻云逃報讎。
天地風塵幾草廬,銅坑山下閉門居。
時來將相都論命,老去英雄只著書。
吳會浮云蒼狗后,具區秋水白鷗初。
尋君便放煙波棹,七十二峰來釣魚。
雪滿清溪溪水濱,
憐余憔翠鬢毛新。
秋風久已聞張翰,
朗月何期遇許詢。
文學宴中將別客,
太常齋里是醒人。
明朝汝潁西游路,
江左風流憶葛巾。
孤棹邅回,濕云如夢吳天瞑。一彎新月到蘆花,晴雪寒無影。離思悤悤未定。更那堪、漏長人靜。倚舷凝眺,山澹無姿,水明生暈。
怊悵冬郎,已涼天氣江南恨。冷蛩哀雁攪馀思,淚點青衫凝。拌向旗亭酩酊。奈愁思、易催人醒。為秋銷瘦,詩號秋懷,賦題秋興。
博浪一椎,何嘗欲殺秦皇帝。當初眼里。只有韓而已。
亡命下邳,炎漢因之起。傷心地。徘徊故里。應悔私劉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