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云門長老持公一首
夢境清游記昔曾,而今雙鬢已鬅鬙。
此生有分尋云水,到處逢人說葛藤。
紫芋波棱真在眼,青鞋布韈未輸僧。
會投枯木堂中老,只恐詩情罷不能。
夢境清游記昔曾,而今雙鬢已鬅鬙。
此生有分尋云水,到處逢人說葛藤。
紫芋波棱真在眼,青鞋布韈未輸僧。
會投枯木堂中老,只恐詩情罷不能。
曾經在清悠的夢境中游覽,如今兩鬢已經頭發蓬松雜亂。這輩子有緣去尋訪山水,每到一處遇到人就聊些禪機。紫色的芋頭、菠菜仿佛就在眼前,腳穿青鞋布襪不比僧人差。本打算去投奔枯木堂中的長老,只擔心自己詩興發作停不下來。
鬅鬙(péng sēng):頭發蓬松雜亂的樣子。
尋云水:指尋訪山水,有修行、游歷之意。
說葛藤:葛藤在禪宗里比喻糾纏不清的禪機、話語,這里指談論禪理。
波棱:即菠菜。
青鞋布韈(wà):青色的鞋子和布襪子,是一種樸素的穿著,常為僧人或隱士所穿。
枯木堂:一般指僧人修行的地方。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較難確切知曉,但從詩中可推測,詩人可能隨著年齡增長,對塵世生活有所感慨,向往一種禪修的閑適生活。當時社會可能佛教文化較為盛行,禪修之風影響著文人,詩人在這種氛圍下產生了對禪修生活的向往。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對禪修生活的向往,突出特點是情感真摯,語言質樸。它展現了詩人在時光流轉中的心境變化,在文學上反映了當時文人受佛教文化影響下的一種精神追求。
一重關復一重關,一步難于一步難。
地僻林深晴亦濕,山高風猛夏猶寒。
斷崖云影掛枯樹,劈澗雷聲走怒湍。
不信世間陵谷變,野樵偏識舊衣冠。
錢唐家家重生女,自小無人識機杼。
教成歌舞十二三,花燕身材柳鶑語。
去年學得琵琶成,今年學得彈秦箏。
豪家亟輦明珠斛,來換綠珠入金谷。
啟行小女肩輿來,親情送別羅酒杯。
拜辭父母登車去,歡喜出門不回顧。
親恩無復雉將雛,兒意亦忘鴉反哺。
阿婆八十泣送門,自憐終身無阿孫。
笑言阿婆不須泣,舟子乘潮渡江急。
明月亦清哉,清風絕點埃。
村童催睡去,野叟問禪來。
樂事賞心夜,清風明月梅。
夜深群籟靜,猿鶴莫相猜。
春事今如此,憑高興未闌。
半簾疏雨過,一院落花閑。
草色迷幽逕,禽聲出晚山。
東風能育物,不改鬢毛斑。
湖干野泊不知更,水國荒寒愴旅情。
一夜奔雷吁可怪,滿空寒雨注如傾。
颶風翻海驅潮勢,戰鼓轟天震地聲。
到曉定應三尺雪,短篷忽漏赤暾明。
我愛山居好,軒窗傍水開。
游魚吹墮絮,閑鶴啄荒苔。
有字人誰問,無租吏不來。
寂寥門逕側,數尺長蒿萊。
唐有一僧妙醫藥,得大醫王三昧覺。雨中盥手瀑簷飛,驚嘆病龍腥唾落。
須臾云霧忽銷霽,白發老人來矍鑠。自言病中困行雨,愿得良針蘇脈絡。
授方寸劑應時愈,拜奉僊方效思邈。此事今無古信然,說與時人謾驚噱。
早來忽得絹素軸,挺挺祥龍露頭角。心知此龍非病者,噴霧灑云天洗濯。
龍身不病澤四方,萬物全生總安樂。此龍此醫今是誰,天王長老僧無著。
偶為西湖萬山出,三省興中歌四勿。
中庸公子惠新詩,句里韓筋猶柳骨。
文章感慨須和平,能泣鬼神風雨驚。
和聲似鳴國家盛,送東野序序文鳴。
西野文鳴東野法,積中和順英華發。
我詩不作郊島寒,曾誅莓苔隨意踏。
誰道楊花本無才,天展湖山圖畫開。
何須更問逋之覓,夜深明月半窗梅。
策蹇又山行,看山不識名。
平林秋后薄,疊嶂日邊明。
云近侵衣濕,泉幽照影清。
歸樵饒樂意,笛弄兩三聲。
聘君今已矣,月入少微星。
又失宗盟長,空悲族譜亭。
生芻嗟莫致,歌薤若為聽。
只喜陰功在,三槐已綠庭。
四州八邑此同窗,鏗石鏘金日擊撞。
鵬翼相將摶北海,龍頭更奪過西江。
蒿蘋是日開先宴,萸菊他時捷各邦。
橫浦自期吾豈敢,玉山對策又無雙。
長江幾載界殘棋,未著何知此地危。
萬舸軍中焉用汝,一聲鑼罷竟何之。
六民墮劫誰階厲,百罰鞭尸悔莫追。
欲識開頭搖手處,推篷一一問篙師。
世家矯矯漢申屠,博古通今命世儒。
豪杰雅知真北學,扶搖久已作南圖。
揚州臺近催騎鶴,闞水秋深尚憶鱸。
好載白云同一出,簷頭新港即榮涂。
洲渚但明月,人煙如曉星。
春泥才故里,秋水又浮萍。
衣破披蓑冷,廚空煮草腥。
抱兒含笑語,衣里麥青青。
澗水流亭北,莓苔片石平。
寒山幾點白,殘日一杯清。
希圣言猶在,斯人天不生。
當年結深屋,豈為適閑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