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毛竹山
一重關復一重關,一步難于一步難。
地僻林深晴亦濕,山高風猛夏猶寒。
斷崖云影掛枯樹,劈澗雷聲走怒湍。
不信世間陵谷變,野樵偏識舊衣冠。
一重關復一重關,一步難于一步難。
地僻林深晴亦濕,山高風猛夏猶寒。
斷崖云影掛枯樹,劈澗雷聲走怒湍。
不信世間陵谷變,野樵偏識舊衣冠。
一重又一重的關卡,每走一步都比前一步更艱難。此地偏僻樹林幽深,即使晴天也潮濕;山高風大,夏天也透著寒意。斷崖上云影映在枯樹上,山澗里如雷的聲音是奔騰的急流。不相信世間會有滄海桑田的變化,可那山野樵夫卻偏偏能認出舊時的衣冠。
重:層。
僻:偏僻。
陵谷變:出自《詩經·小雅·十月之交》“高岸為谷,深谷為陵”,比喻世事變遷。
野樵:山野中的樵夫。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中可推測,詩人可能在艱難的行程中,目睹了毛竹山的險峻和世間的變化,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以描寫毛竹山的艱難險阻為切入點,反映世事變遷。詩中對環境的描寫生動形象,情感深沉,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詩人對社會變化的思考。
除書五夜下青霄,共識吳公治行超。象緯坐看燕闕近,云霞行憶雁山遙。湖心錦纜維春色,城上金尊落暮潮。倘許侯芭仍叩閣,紫薇花下問瓊瑤。牙旗又轉越江西,荏苒年光惜解攜。轉粟暫勞蕭相畫,看花猶記白公題。云屯大陸千倉滿,雪照長淮萬舸齊。回首石門歌嘯地,幾從明月望丹梯。
圣主邊謀過六奇,指蹤決勝率前知。深沉清禁傳三鼓,猶報金牌出睿思。
羲農世已遠,澆風散太樸。伊誰返淳淳,舉世看落落。洪都養素翁,白首在林壑。斂華就質實,古人不落莫。譬如天然玉,所貴在其璞。圭璋與珊瑚,則已厭錐鑿。譬如生成木,老朽亦不惡。犧樽而青黃,其性則已斲。我讀質庵卷,夢想在寥廓。坐見太素心,雕蟲可無作。質庵乃小隱,棲遲厭世煩。旦旦鏟華采,而欲尋根源。舉世尚文辭,質庵訥不言。舉世尚華飾,質庵行是敦。一質而已矣,多文奚足云。吾請為質庵,近前一致詞。文質貴彬彬,昔聞之先師。不見子桑戶,謂孔文無質。欲說而質之,貽笑至今日。不見孔仲尼,譏戶質無文。欲說而文之,戶堅如不聞。我學仲尼者,質庵無我棄。他日見質庵,當以文相濟。
巧歷雖千歲,先知一日差。未能下算子,亦道是占家。
萬象包羅一卷詩,破空描出水天思。誰云鳳沼專歸勖,可惜鵝群已贈羲。秋雨迷離人問渡,野云黯淡客臨池。鹿鳴宴及來賓日,珊網精金著意披。
忍事寧生癭,今誰似我能。缺錢分灶婢,賒米乞庵僧。惡語聞皆恕,凡詩見亦稱。平生樓百尺,非復舊陳登。
萬帳貔貅大野開,風聲怒挾陣云回。天留一線容西上,地盡中原此北來。談笑公卿王猛意,倉皇戎馬李剛才。深宵無限關心事,卷入胡天畫角哀。莽莽平沙卷大荒,當年圣武定全羌。漢家佗尉蠻夷長,唐代渾瑊異姓王。冊譜球刀詒法物,圖開日月近宸光。興源待里尊藏處,猶見河山帶礪長。拂劍高吟《敕勒歌》,酪漿挏酒舞婆娑。黃龍誓飲金烏朮,白馬難盟藥葛羅。危局百年沈黑水,長城萬里劃黃河。青燐白骨秋笳集,墨沈新從盾鼻磨。轅門畫鼓亂駝鳴,落日川原磧路平。估客蠟書通敵報,胡兒繞帳聽吟聲。旌旗占斷金源路,砧杵催殘木葉城。草澤即今扶義起,相公何用受降名。
生落古人后,忽作古人想。古人在當時,誰知生景仰!同居天地中,成材在所養。寧為拙而直,勿為巧而枉!常存不朽心,骨干自英爽。春秋相循環,榮枯互來往。自立堅不移,陰陽任消長。
我聞峨眉山,插天青嶙峋。上有太古雪未化,不知天地冬與春。高懸更有秋空月,雪上清輝尤皎潔。光耀磊落之奇人,西漢馬卿宋軾轍。況君秋水點雙瞳,九天銜命下蠶叢。清無遺照同山月,畢獻珠光錦水中。
得雨雖遲也勝無,東皋預計麥苗蘇。青天轉粟趨行在,黃海傳烽迫上都。已嘆鰲翻難立極,豈容龍醒更遺珠。至尊薪膽勞明詔,醉撫橫腰玉鹿盧。
如此塵寰休問。且把銀壺共盡。莫放酒杯休。洗閒愁。知己暢談肝膽。共負中興百感。聚會本無常。惜流光。
文昌一閣冠崇岡,舊是西園翰墨場。太息桂宮淪浩劫,讀書聲杳白云鄉。
山川樓觀總邱墟,雙徑還成化佛居。四海重修輿地志,群龍仍護梵天書。野猿供筆詩成后,玉女焚香定起馀。大覺昔承天子詔,解知山體本如如。東南地望絕尊榮,國一重來更有情。一院秋風薝卜老,滿山春雨苾芻生。它方弟子來傳法,上國公卿盡慕名。隨處花云圍燕坐,予生自愧老于行。
南望荒荒驛路回,鑒江亭子定常開。仙帆影曳青霄出,漁榜聲隨白鳥來。楚客旅魂驚海嶠,梁園詞賦寄蒿萊。滿城擁彗迎征蓋,誰解當年倚馬才。
掖門放鑰響銅镮,平曉傳催百辟班。垂拱殿前人肅靜,獨聞鶯語轉間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