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趙伯魚
昔君叩門如啄木,深衣青純帽方屋。
謂是諸生延入門,坐定徐言出公族。
爾曹氣味那有此,要是胸中期不俗。
荊州早識高與黃,誦二子句聲瑯瑯。
后生好學果可畏,仆常倦談殊未詳。
學詩當如初學禪,未悟且遍參諸方。
一朝悟罷正法眼,信手拈出皆成章。
昔君叩門如啄木,深衣青純帽方屋。
謂是諸生延入門,坐定徐言出公族。
爾曹氣味那有此,要是胸中期不俗。
荊州早識高與黃,誦二子句聲瑯瑯。
后生好學果可畏,仆常倦談殊未詳。
學詩當如初學禪,未悟且遍參諸方。
一朝悟罷正法眼,信手拈出皆成章。
過去你敲門像啄木鳥一樣急切,穿著鑲著黑邊的深衣,戴著方形的帽子。我以為是普通學子便請你進門,你坐定后慢慢說自己出身公族。你們這些人的氣質哪有這樣的,想來是你胸中志向不同凡俗。我早就在荊州認識了高荷和黃庭堅,你誦讀他們的詩句聲音清脆響亮。年輕人好學真的讓人敬畏,我常懶得交談所以沒詳細說。學詩應當像初學禪法一樣,沒領悟時就廣泛參學各方。一旦領悟了正法眼,隨手寫出來都能成文章。
深衣青純:古代上衣、下裳相連綴的一種服裝,青純指衣服的鑲邊。
公族:諸侯或君王的同族。
爾曹:你們這些人。
高與黃:指高荷和黃庭堅,二人都是宋代詩人。
參諸方:佛教用語,指到各處參學。
正法眼:佛教指能洞察事物真相的眼力,這里借指學詩的訣竅。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中內容推測,應是詩人與趙伯魚相遇交談后所作。當時可能詩歌創作氛圍濃厚,詩人看到趙伯魚好學且有不俗氣質,便以詩相贈,分享自己學詩的心得。
這首詩主旨是教導趙伯魚學詩之法,突出特點是以禪喻詩,生動形象地闡述學詩要廣泛參學、領悟訣竅。在文學史上,這種以禪論詩的方法體現了宋代詩學的特色,有一定的理論價值。
湖西風月吳江舊,
廣德煙花越錦新。
不是五弦傳太古,
夢中誰與出天真。
真成滋蔓蔓難圖,古道荒城遍綠蕪。
尼父龜山空望魯,武侯魚浦失吞吳!
橫流大海潮何急?落日空山影自孤!
我是遺黎經喪亂,王民倉葛大聲呼。
生涯一葉舟,
五湖煙水闊。
扣舷歌滄浪,
波光漾秋月。
五月天山鴻雁回,披衣三拜寸椷開。
一條楖栗欣猶健,萬里鄉關嗟已灰。
座下半成忠義鬼,峰頭空剩雨花臺。
人間自是浮云過,檐雀風鈴亦助哀。
舊詩難做做新詩,
一句一行排列之。
誰說一遭詩便好,
做詩從此奠初基。
結鄰湖曲笑啼同,酒圣詩豪落眼中。
出管名山非俗吏,竟戕狂藥問天公。
陪游忍憶僧床對,娛老翻悲子舍空。
剩檢遺編儕作者,流傳猶識故家風。
刺水綠針抽,田低水退流。
未饑先作午,圖飽預占秋。
井遠瓶罌重,陂荒繭栗浮。
靜思田舍樂,卻為素餐羞。
非金非石亦非淵,分外深深分外堅。
攜手共看花底月,知心惟有世間天。
報投義重輕瓊玖,笑語聲歌勝管弦。
滿眼相逢盡相識,幾人得到這情田。
生意春如昨,榮枯豈不同。
晝燒籠澗黑,曉日跳波紅。
言論關時務,文章變國風。
入云聲漸遠,何處更相逢?
少出經時事事真,
倦眠饑食足閒身。
從他剝啄休相管,
世法應饒世外人。
一諾要之不可輕,古人于事貴能行。
若還行得方為諾,不爾徒言未必誠。
者邊才補了,
又見那邊穿。
不覺日又夜,
爭教人少年。
病后嬌兒熟睡初,騷心鄉思滿庭除。
寒林隕霜烏啼月,斗室一燈人讀書。
腕底波濤翻碧海,水邊亭榭夢紅蕖。
夜闌忽作樓蘭想,劍影離離射太虛。
盈盈春水桃根渡。問芳信、來何暮。
青翰舟上,錦鴛波底,總是關情處。
合歡新種中庭樹。相思欲寄云南句。
為問佳期何日許。飛鴻洲渚,流螢院宇。銀漢雙星渡。
旱馀得雨又傷多,塵世因饑百種魔。便使有方能辟谷,我雖獨樂奈人何。
喜雨還憂雨過多,人生可煞是多魔。事難恰好天誰問,天本無心可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