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枕
湘江翠竹斬云根,偃月初無刻削痕。
尚想繁柯俱笨尊,寧經彩鳯屢飛翻。
佳眠時有池塘夢,避暑不勞河朔樽。
殷殷晴雷喧白晝,兒童走報雨翻盆。
湘江翠竹斬云根,偃月初無刻削痕。
尚想繁柯俱笨尊,寧經彩鳯屢飛翻。
佳眠時有池塘夢,避暑不勞河朔樽。
殷殷晴雷喧白晝,兒童走報雨翻盆。
從湘江邊砍下帶著云氣的翠竹來制作竹枕,它形狀如半月卻沒有刻削的痕跡。還能想象它曾是繁茂枝干,未曾被看重,更沒經歷過彩鳳在枝頭翻飛。枕著它能有好夢,仿佛置身池塘邊,避暑也不用像在河朔時靠飲酒。竹枕發出如晴天響雷般的聲音在白晝喧鬧,孩子們跑來報告說大雨傾盆。
斬云根:砍下帶著云氣的竹子根部,形容竹子生長環境不凡。
偃月:半月形狀。
笨尊:不被看重,尊通“樽”,有貴重之意,這里反用。
河朔樽:指在河朔地區飲酒避暑的典故。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但從詩中可推測詩人處于閑適生活狀態。當時可能正值夏日,詩人使用竹枕消暑,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以竹枕為主題,描繪其外形、想象其前身,突出竹枕帶來的舒適感受。語言清新,富有生活情趣,展現了詩人細膩的生活體驗和對自然物品的獨特感悟。
尊開時傍竹間亭,
秋色宜人酒易醒。
最愛門前新水綠,
半溪涼月半溪星。
用亦無心舍亦輕,歲寒只有竹忘形。
水村容與吹黃葉,溪圃耘耔課白丁。
細草遠連三徑綠,好山長借兩眸青。
浚池小貯連天碧,待與人間洗濁涇。
謙抑從來不務爭,
于人唯恐失其情。
若于禮義愆違處,
安得區區學面朋。
平生相識滿天地,此日何人片紙來。
數點淚彈浸墨跡,幾年夢去繞梅開。
土田兒女終浮沫,文字心肝總禍胎。
世事一番君已見,莫將白發殉黃埃。
問處分明答處親,
太平天子太平臣。
等閑喝散千峰雪,
此土西天一樣春。
凍合山河骨未摧,
重陰先透一陽回。
東風獨與春光首,
商鼎調羹俟子來。
不堪急景擲飛梭,老矣何年喚渡河?
沅芷湘蘭生是獨,天荊地棘一何多!
美人絕代思空谷,君子當時想在阿。
試問王孫歸去不?無須補屋更牽蘿。
河漢有秋意,浮陰入夏清。
水涵天影闊,月是故鄉明。
迢遞從知己,別離方見情。
若教吟興足,行盡復重行。
水底圓如天上圓,天嬋娟映水嬋娟。
一雙玉兔搗復搗,兩個嫦娥顛倒顛。
水玉壺間蘋藻地,水晶宮里桂花天。
分明照出源頭闊,云影天光在眼前。
未許揮戈上戰場,閑居景物細平章。
萍因岸障風難散,荷為花嬌葉自香。
竹影半窗清畫絕,桐陰遍地碧云涼。
新詩寫就渾無事,臥聽鄰雞唱夕陽。
十七篇詩酒滿壺,
贛州風景塞繩樞。
詩中有畫今摩詰,
安用當年八境圖。
柳似腰肢。月似蛾眉。看千嬌、百媚堪憐處,有紅拂當筵,金蓮襯步,玉筍彈棋。
心事一春誰問,同心結,斷腸詞。嘆雙魚、不見征鴻遠,蕉心綠展,櫻唇紅滿,梅子黃肥。
小喬初嫁小周郎,莫扮虞姬與霸王。
千種野花雙芍藥,一池春水兩鴛鴦。
金箍閃耀西游記,刀馬縱橫北大荒。
傍晚人爭趨老院,今宵三打祝家莊。
龐君居鹿門,
鄭子耕谷口。
西山蕨正肥,
此樂君知否。
臥痾傳句寵稱觥,歸序仍能腹稿成。
十日死生逢絕筆,萬流依倚失長城。
亂離殘客原同命,博大真人不可名。
留詠荊軻一樓影,哀迎終古海濤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