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赴省諸先輩
國朝人物盛溫陵,秋賦呦呦鹿食蘋。
人倍平原門下士,文聯韓愈榜中名。
丹墀何止三千字,云翼行看九萬程。
勸駕龍鐘老太守,籃輿準擬出郊迎。
國朝人物盛溫陵,秋賦呦呦鹿食蘋。
人倍平原門下士,文聯韓愈榜中名。
丹墀何止三千字,云翼行看九萬程。
勸駕龍鐘老太守,籃輿準擬出郊迎。
本朝人才在溫陵很興盛,秋季科舉考試時考生們如呦呦鳴叫求友的鹿在吃著蘋草。這里的考生人數是平原君門下食客的數倍,文章才華可與韓愈榜中的名士相連。在朝廷上的策論何止三千字,很快就能如大鵬展翅飛行九萬里。我這老態龍鐘的太守來勸勉大家赴考,準備坐著竹轎到郊外迎接你們考中歸來。
國朝:指本朝。
溫陵:地名。
秋賦:指秋季舉行的科舉考試。呦呦鹿食蘋:出自《詩經·小雅·鹿鳴》,原句“呦呦鹿鳴,食野之蘋”,這里用來形容考生們求學問、求進取。
平原門下士:平原君是戰國時期趙國貴族,以養士著稱,門下有食客數千人。
文聯:文章相連,形容才華相當。韓愈榜:指韓愈主持科舉考試時錄取的人才。
丹墀:宮殿前的紅色臺階,這里指朝廷。
云翼:像大鵬一樣的翅膀,出自《莊子·逍遙游》中大鵬“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
勸駕:勸人任職或赴考。龍鐘:老態、行動不靈便的樣子。
籃輿:竹轎。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但從詩中可知當時溫陵地區人才輩出,科舉氛圍濃厚。詩人作為當地太守,在考生們赴省參加科舉考試時,寫下此詩勸勉和鼓勵他們。
這首詩主旨是鼓勵考生赴考,突出溫陵人才興盛、考生才華出眾的特點。在文學史上雖無重大影響,但反映了當時科舉文化和地方人才培養的情況。
摩天積石遞靈湫,客子尋源到上頭。 吳楚江分雙白發,軒轅宮近九垂旒。 昆侖西北星連海,瀑布高低漢倒流。 忽漫盤空云氣合,群龍應奉帝車游。
春風欲來山已知,山南梅萼先破枝。 高人去后春草草,萬古孤山跡如掃。 巢居閣畔酒可沽,幸有我來山未孤。 笑問梅花肯妻我,我將抱鶴家西湖。
西山通虎穴,赤壁隱龍宮。 形勝三分國,波流萬世功。 沙明拳宿鷺,天闊退飛鴻。 最羨漁竿客,歸船雨打篷。
綠翦一窗煙,夜漏如何許。 碧月蒙蒙不到門,竹露聽如雨。 獨自出籬根,樹影拖鞋去。 一點螢燈隔水青,蛩作秋僧語。
數年前也放狂,這幾日全無況。閑中件件思,暗里般般量。真個是不精不細丑行藏,怪不得沒頭沒腦受災殃。從今后花底朝朝醉,人間事事忘。剛方,篌落了膺和滂;荒唐,周全了籍與康。
欲整別離情,怯對尊中酒。野梵幽幽石上飄,搴落樓頭柳。不系黃金綬。粉黛愁成垢。春風三月有時闌,遮不盡、梨花丑。
疏英乍蕾馀寒淺。蹋枝小鵲嬌猶顫。謾炷水沈香。簾波不是湘。 清愁支酒力。畏聽江城笛。恁忍說華年。垂垂欲暮天。
簫鼓卻微寒,猶是芳菲時節。分付塞鴻歸后,勝一鉤寒月。雙垂錦幄謝殘枝,馀香戀衣結。又被鳥聲呼醒,似征鞍催發。
一門相種,勝河英岳粹,共扶昌箓。夾輔正宜資魯衙,左右秉持鈞軸。緩駕輕車,任回虎節,何事勞山國。東民欲靖,作新少借康叔。 況是鸑鷟佳辰,雪霜深處,秀孕椿松綠。天意特教榮晚節,挺挺世臣喬木。繡斧功成,袞衣促觀,莫恨公歸速。一陶和氣,要令天下蒙福。
臘后寒收,柳眼青歸,梅花笑生。正陽和有腳,日邊送暖,洪鈞換軸,天上回星。試巧春盤,介眉春酒,生意從頭樂意新。須知道,是東風近也,玉燕逢辰。 舉頭閶闔開明。便穩駕輕車熟路行。向玉堂青瑣,從容灑翰,長淮赤壁,談笑麾兵。周洛猶塵,商巖未雨,天下蒼生望太平。休盤澗,任清溪九曲,不放舟橫。
玉箸凝腮憶魏宮,朱弦一弄洗清風。 明晨追賞應愁寂,沙渚煙銷翠羽空。
千絲風雨萬絲晴。年年長短亭。暗黃看到綠成陰。春由他送迎。 鶯思重,燕愁輕。如人離別情。繞湖煙冷罩波明。畫船移玉笙。
天闊玉屏空。輕陰弄、淡墨畫秋容。正涼掛半蟾,酒醒窗下,露催新雁,人在山中。又一片,好秋花占了,香換卻西風。簫女夜歸,帳棲青鳳,鏡娥妝冷,釵墜金蟲。 西湖花深窈,間庭砌、曾占席地歌鐘。載取斷云歸去,幾處房櫳。恨小簾燈暗,粟肌消瘦,薰爐煙減,珠袖玲瓏。三十六宮清夢,還與誰同。
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縱芭蕉不雨也颼颼。都道晚涼天氣好,有明月、怕登樓。 年事夢中休。花空煙水流。燕辭歸、客尚淹留。垂柳不縈裙帶住。漫長是、系行舟。
玉纖間捻花間集。赤闌干對芭蕉立。 薤葉晚生涼,竹陰移小床。 拗蓮牽藕線,藕斷絲難斷。 彈水沒鴛鴦,教尋波底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