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之南讀彥光詩有作
君家父子俱能詩,天遣俶鳥鳴春時。
文窮抵掌定不免,齊竽不學君何疑。
平生說詩喙三尺,只今蹇吃成期期。
愿君高處古無上,抑以自驚無邪思。
君家父子俱能詩,天遣俶鳥鳴春時。
文窮抵掌定不免,齊竽不學君何疑。
平生說詩喙三尺,只今蹇吃成期期。
愿君高處古無上,抑以自驚無邪思。
你家父子都擅長寫詩,仿佛上天派遣俶鳥在春天啼鳴。文思窮盡時抵掌交談也難以避免,你不學那濫竽充數的人,有什么可遲疑的呢。我平生談論詩歌口若懸河,如今卻變得口吃、說話不流暢。希望你能達到古人難以企及的高度,抑制自我、保持思想純正無邪。
次韻:按照別人詩的韻和用韻的次序來和詩。之南、彥光:人名。
俶鳥:善鳴之鳥。
抵掌:擊掌,形容談話時情緒激動。
齊竽:指齊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處士請為王吹竽,宣王說之,廩食以數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這里指濫竽充數之事。
喙三尺:形容人善于言辭。
蹇吃:口吃,說話不流利。期期:漢代周昌口吃,曾說“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
無邪思:《詩經·魯頌·駉》有“思無邪”,指思想純正。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的內容推測,可能是詩人讀到之南讀彥光詩后有感而發,或許當時詩歌創作氛圍濃厚,詩人希望之南能在詩歌創作上有所建樹,于是寫下此詩進行鼓勵和勸勉。
這首詩主旨在于夸贊之南父子詩才,并勸勉之南在詩歌創作上追求更高境界。其突出特點是用典自然,情感真摯。在文學史上雖可能沒有重大影響,但展現了當時文人之間的詩歌交流和相互鼓勵的風氣。
異縣羈棲久,高樓有所思。
江流殘雪凈,鳥沒夕陽遲。
搖落逢時序,艱難出鬢絲。
誰云天下士,貧賤欲何之。
見說紅塵罩九衢,貪名逐利各區區。
論得失,問榮枯,爭似儂家占五湖。
今年今夕送
明歲明晨迎
只此憂勤念
乾乾無滅生
吐飯成蜂驚《抱樸》
唾盤為獺說樊姑
漫將狡獪矜奇術
我亦能拋米作珠
吾人為學學為人,要學為人莫遠人。耳目聰明今現在,言談抵對更何真。此時豈屬修為力,當處無勞說夢頻。識得便從如此去,康衢擊壤做堯民。
感慨千年絕學來,徒將影響自疑猜。懸思妙悟翻成寐,更說真修轉屬乖。萬里只從跬步去,六經都把現前該。平平是法無凡圣,直向羲皇未畫開。
無圣無凡無不同,希賢希圣錯施功。身心背戾從茲起,夢覺紛紜何處通。云物浮游山自定,江流蕩漾月還空。半生學道吾何有,只是當年未發蒙。
一樣風光處處同,誰因彼此自分封。既知飛躍皆吾性,卻為愚柔有別功。氣質標題原宋語,誠明色目自中庸。中庸宋語都推卻,半夜聲來何處鐘。
柳絲何意。百尺閑垂地。收拾春光都是你。只有春愁還系。
小橋流水無聲。和云和雨分明。不愿生同舞絮,如何死化浮萍。
絕壑春林映綠,半山曉霧迷紅。長憶西巖夢覺,小舟欸乃聲中。
隱隱遙分樹色,蕭蕭似聽風聲。何處江傾海墮,隔山霧白煙明。
追飾崇湯沐,遺芳藹禁闈。
秋原森羽衛,夜壑掩容輝。
睿藻悲難盡,公宮望不歸。
笳簫向煙霧,疑是綵鸞飛。
善應隨流妙意深,
明明一箭中紅心。
當鋒不是由基眼,
對面鐵山高萬尋。
我貧無酒為君歡
渴夢相從碾鳳團
薄暮白衣才有饋
試令分減愧酸寒
銅鞮葛公子,
逢掖魯諸生。
淮海推能賦,
江津返獨行。
劍鳴秋氣早,
馬躍暮云平。
看爾持雙璧,
秦人待客卿。
憶數年間,為汗漫游,輕去其鄉。正城樓入夜,無邊草白,關河放溜,極目沙黃。廣武山雄,碻磝路隘,何必愁人始斷腸。風吹盡,是三河俠少,六郡名王。
牛衣仍臥王章。笑病馬依然戀戰場。恰何來同調,金荃一卷,重逢高會,紅燭千行。風刮琵琶,霜枯篳篥,又惹歸帆帶雨張。頻回首,是難忘官閣,酒綠茶香。
渺渺凌波去絕蹤,每看遺掛恨重重。魂同睡蝶招難返,血比啼鵑拭更濃。黃土有情封玉骨,青銅無計鑄花容。君行正近高唐路,腸斷巫陽第幾峰。
一別妝樓閉寢門,梨花風雨泣黃昏。蚌枯滄海珠無淚,魚葬青山玉不溫。金谷尚傳三斛價,羅幃空負十年恩。春來忍看孤飛燕,恐是嬌姬戀主魂。
久矣摳衣闕過庭。
柴門松徑已新開,
舊日求羊亦不來。
雙鶴至今猶戀主,
早晨放去夕飛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