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韻四首呈至父 其三
文卷縱橫未易名,
欲捜佳筆送王庭。
去留彼我心無著,
工拙錙銖眼盡經。
老信虛名真畫餅,
忙知急景甚飛星。
自憐考閱專精甚,
不覺猝然柱破霆。
文卷縱橫未易名,
欲捜佳筆送王庭。
去留彼我心無著,
工拙錙銖眼盡經。
老信虛名真畫餅,
忙知急景甚飛星。
自憐考閱專精甚,
不覺猝然柱破霆。
文書案卷雜亂堆疊難以輕易命名,想尋得精妙文筆呈送朝廷。去留之間彼此心境無有執著,優劣細節皆經雙眼逐一審視。年老方信虛名不過畫餅充饑,忙碌更覺光陰飛逝快過流星。自嘆考核審閱專注如此之深,竟未察覺突然如柱被雷霆擊破。
縱橫:形容文卷雜亂堆疊的樣子。
易名:輕易命名,此處指輕易評定。
王庭:指朝廷。
無著:無執著,超然。
錙銖:古代重量單位,此處指極細微的差別。
畫餅:比喻虛名無實際益處,典出《三國志》“畫餅不可充饑”。
急景:急促的光陰,景同“影”,指日影。
考閱:考核審閱。
柱破霆:如柱被雷霆擊碎,形容突然的沖擊或警醒。
推測此詩為作者晚年參與文卷考閱等公務時所作。詩中“老”“忙”等詞體現其年歲漸長、事務繁冗的狀態,“考閱專精”或反映其認真履職的態度,整體透露出對官場虛名與時光流逝的真切感悟。
全詩圍繞考閱文卷的日常場景展開,通過細節描寫與人生感慨的結合,展現作者對虛名的清醒認知與對時光的珍惜,語言平實而情感真摯,是一首融合生活觀察與哲理思考的佳作。
玉爐香,紅蠟淚,偏照畫堂秋思。眉翠薄,鬢云殘,夜長衾枕寒。 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
松老赤松原,松間廟宛然。人皆有兄弟,誰得共神仙。 雙鶴沖天去,群羊化石眠。至今丹井水,香滿北山邊。
柳絲長,春雨細,花外漏聲迢遞。驚塞雁,起城烏,畫屏金鷓鴣。 香霧薄,透簾幕,惆悵謝家池閣。紅燭背,繡簾垂,夢長君不知。
同上最高臺,山頭晚色開。 風才驅雨去,月漸出云來。 世事悲秋扇,吟情付酒杯。 誰家砧杵動,寒計又相催。
本凈本不覺,由斯妄念起。知真妄即空,知空妄即止。
止處名有終,迷時號無始。因緣如幻夢,何終復何始?
此是眾生源,窮之出生死。
百草應節生,含氣有深淺。 秋蓬獨何辜,飄遙隨風轉。 長飆一飛薄,吹我之四遠。 搔首望故株,邈然無由返。
炎官司印未十日,暑氣駸駸著病翁。 卷地吹來忽驚散,今朝還遇楝花風。
鞭搖五馬踏沙隄,秋晚除書下紫泥。 蘚壁篆碑猿捧硯,松關吟句鶴分題。 裴休故宅今為寺,謝朓閑官昔仕齊。 太守宴歸賓客從,數聲山鳥日西。
姑孰逢官署,于今巳廿年。齊名顧與李,?草墓為田。
空遂還山愿,徒勞點鬼編。古人多地下,吾計正茫然。
我哭汪夫子,悽然涕淚多。此生真偃蹇,力學未蹉跎。
奧衍廣陵對,清華寶鼎歌。幽情寄碑碣,小像署維摩。
海棠花下春風里。曾拚千場醉。如今老去謾情多。步繞芳叢無力、奈春何。 蜀鄉不遠長安遠。相向空腸斷。不如攜客過西樓。卻是江山如畫、可消憂。
相逢何處梅花好。深院宇、笙歌繞。春入侯門長不老。羅幃繡幕,護香藏粉,卻許行人到。 遏云清唱傾城笑。玉面花光互相照。銀燭頻更尊屢倒。明年應是,對花相憶,君已班清要。
淺寒天氣雨催冬。梅梢糝嫩紅。天教來壽黑頭公。和羹信已通。斟滟滟,勸重重。新篘琥珀濃。他年賜酒拆黃封。還思此會同。
鴛瓦曉霜濃,酒力漸消寒力。好是一堂和氣,勝十分春色。 髯翁笑領彩衣郎,同祝壽千百。看取明年歡宴,更強如今日。
澹云微月。又是一年,新秋佳節。天上歡期,人間何事,翻成離別。清尊欲醉還歇。怕飲散、匆匆話別。若是經年,得回相見,甘心愁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