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氏釣魚臺
當時呂望要周室,渭水垂綸恣遺佚。
后來嚴陵傲漢家,七里灘頭釣月華。
二賢一旦辭隱淪,當年平步升青云。
至今蹤跡耀經史,千載何人能繼此。
宜陽高人真賢族,構亭仍以釣魚目。
時人盡詠釣魚詩,獨我來歌釣魚曲。
君不見吳山青,湘水綠,唯愛夏弦春誦聲相續。
以軻雄百氏為絲綸,以周孔六經為餌屬。
遇時伸,不時縮。人言君釣魚,我言君釣祿。
盛代兒孫滿場屋,前春舉手得鯨鼇,猶恐主人心不足。
當時呂望要周室,渭水垂綸恣遺佚。
后來嚴陵傲漢家,七里灘頭釣月華。
二賢一旦辭隱淪,當年平步升青云。
至今蹤跡耀經史,千載何人能繼此。
宜陽高人真賢族,構亭仍以釣魚目。
時人盡詠釣魚詩,獨我來歌釣魚曲。
君不見吳山青,湘水綠,唯愛夏弦春誦聲相續。
以軻雄百氏為絲綸,以周孔六經為餌屬。
遇時伸,不時縮。人言君釣魚,我言君釣祿。
盛代兒孫滿場屋,前春舉手得鯨鼇,猶恐主人心不足。
當年呂望想要輔佐周室,在渭水垂釣任情自在。后來嚴陵輕視漢家,在七里灘頭釣著月光。這兩位賢人一旦告別隱居生活,當年便平步青云。至今他們的蹤跡在經史中閃耀,千年以來有誰能繼承他們呢?宜陽的高人出自賢良家族,建亭子還以釣魚命名。當時的人都吟詠釣魚詩,只有我來歌唱釣魚曲。你沒看見吳山青蔥,湘水碧綠,他只喜愛夏天弦歌、春天誦讀的聲音不斷。把孟子、揚雄等諸子百家當作釣絲,把周公、孔子的六經當作魚餌。遇到時機就施展才能,沒時機就收斂。別人說您在釣魚,我說您在釣取祿位。在昌盛的時代,他的兒孫們都在考場,前一年春天有人一舉考中,還怕主人心里不滿足。
呂望:即姜子牙,曾在渭水垂釣,后輔佐周武王滅商。
垂綸:垂釣。
嚴陵:即嚴光,字子陵,曾與劉秀同學,劉秀稱帝后,他隱居富春山,在七里灘垂釣。
經史:經書和史書。
夏弦春誦:夏天誦詩,春天弦歌,指學校的教學活動。
軻雄百氏:孟子和揚雄等諸子百家。
周孔六經:周公和孔子整理的六經。
場屋:科舉考場。
鯨鼇:比喻科舉中第。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中可推測,當時社會科舉風氣較盛,人們追求功名利祿。詩人可能看到宜陽高人以‘釣魚’為名,實則有追求祿位之嫌,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在于借古諷今,通過對比古代賢士和當下宜陽高人,諷刺了當時社會借高雅之名追求功名利祿的現象。其特點是用典恰當,對比鮮明。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反映了當時的社會風氣和文人的思考。
聞說花源堪避秦,
幽尋數月不逢人。
煙霞洞里無雞犬,
醉臥白云閑入夢,
不知何物是吾身。
禪門居此地,瞻望在虛空。
水國月未上,蒼生如夢中。
上人知機士,瓶錫慰樊籠。
彼土諸梵眾,嗟君揚道風。
客意天南興已闌,不堪言別向仙官。
夢搖玉佩隨旄節,想得故山青靄里,泉聲入夜獨潺潺。
一身無定處,萬里獨銷魂。
芳草迷歸路,春流滴淚痕。
幾時休旅食,何夜宿江村。
欲識相思苦,空山啼暮猿。
客程終日風塵苦,蓬轉還家未有期。
林色曉分殘雪后,流蕩此心難共說,
千峰澄霽隔瓊枝。
西陵潮信滿,島嶼沒中流。
越客依風水,相思南渡頭。
寒光生極浦,落日映滄洲。
何事揚帆去,空驚海上鷗。
山頭戒壇路,幽映雪巖側。
四面青石床,一峰苔蘚色。
松風靜復起,月影開還黑。
何獨乘夜來,殊非晝所得。
彌天稱圣哲,象法初繄賴。
弘道識行藏,匡時知進退。
秦王輕與舉,習生重酬對。
學文古篆中,義顯心經內。
法服應華夏,金言流海岱。
西方浮云間,更陪龍華會。
湖南通古寺,來往意無涯。
欲識云門路,千峰到若耶。
春山子敬宅,古木謝敷家。
自可長偕隱,那言相去賒。
石室初投宿,仙翁喜暫容。
花源隔水見,洞府過山逢。
泉涌階前地,云生戶外峰。
中宵自入定,非是欲降龍。
林間出定戀庭闈,圣主恩深暫許歸。
雙樹欲辭金錫冷,此去不須求彩服,紫衣全勝老萊衣。
未識龍宮莫說珠,識珠言說與君殊。空拳只是嬰兒信,豈得將來誑老夫。
萬法從心起,心生萬法生。法生同日了,來去在虛行。寄語修道人,空生慎勿生。如能達此理,不動出深坑。
極目觀前境,寂寞無一人。回頭看后底,影亦不隨身。神識茍能無掛礙,廓周法界等虛空。不假坐禪持戒律,超然解脫豈勞功。
日用事無別,惟吾自偶偕。頭頭非取舍,處處勿張乖。朱紫誰為號,青山絕點埃。神通并妙用,運水及搬柴。
十方同聚會,個個學無為。此是選佛場,心空及第歸。
焰水無魚下底鉤,覓魚無處笑君愁。可憐谷隱老禪伯,被唾如何見亦羞。
初放到滄洲,前心詎解愁。
舊交容不拜,臨老學梳頭。
禪室白云去,故山明月秋。
幾年猶在此,北戶水南流。
日日愛山歸已遲,
閑閑空度少年時。
余身定寄林中老,
心與長松片石期。
清晨有高會,賓從出東方。
楚俗風煙古,汀洲草木涼。
山情來遠思,菊意在重陽。
心憶華池上,從容鴛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