謁狄梁公廟
九江浪粘天,氣勢必東下。萬山勒回之,到此竟傾瀉。
如公廷諍時,一快那顧借。君看洗日光,正色甚閑暇。
使唐不敢周,誰復如公者。古祠蒼煙根,碧草上屋瓦。
我來春雨余,瞻嘆香火罷。一讀老范碑,頓塵看奔馬。
斯文如貫珠,字字光照夜。整帆更遲留,風正不忍掛。
九江浪粘天,氣勢必東下。萬山勒回之,到此竟傾瀉。
如公廷諍時,一快那顧借。君看洗日光,正色甚閑暇。
使唐不敢周,誰復如公者。古祠蒼煙根,碧草上屋瓦。
我來春雨余,瞻嘆香火罷。一讀老范碑,頓塵看奔馬。
斯文如貫珠,字字光照夜。整帆更遲留,風正不忍掛。
九江的浪濤連接著天際,其氣勢必定是向東奔涌。眾多山峰將它阻攔,到這里最終還是傾瀉而下。就像狄公在朝廷直言諫諍時,暢快表達毫不顧忌。你看他能扭轉局勢,神色莊重且從容。讓唐朝沒有被武周取代,誰還能像狄公這樣呢。古老的祠堂在蒼煙籠罩的根部,碧草長上了屋瓦。我在春雨過后前來,瞻仰感嘆完香火之事。讀了范仲淹寫的碑記,頓時覺得塵世如奔騰的馬。這文章如成串的珍珠,字字都能照亮黑夜。我整理船帆還想多停留,風正順卻不忍心掛帆離去。
謁:拜謁。狄梁公:指狄仁杰,封梁國公。
勒:約束、阻攔。
廷諍:在朝廷上直言諫諍。
洗日光:指狄仁杰匡復唐室,扭轉局勢。
老范碑:范仲淹曾撰寫《唐狄梁公碑》。
斯文:指范仲淹所寫的碑文。
具體創作時間地點不詳。狄仁杰是唐朝名相,在武則天時期力保李唐江山。詩人拜謁狄梁公廟,有感于狄仁杰的功績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狄仁杰匡復唐室的功績。其特點是借景喻人,以景襯情。在文學史上體現了后人對狄仁杰的敬仰與歌頌。
百蟲聲里坐,夜色共冥冥。
遠憶諸峰頂,曾棲此性靈。
月華澄有象,詩思在無形。
徹曙都忘寢,虛窗日照經。
取盡風騷妙,名高身倍閑。
久離王者闕,欲向祖師山。
幕府秋招去,溪鄰日望還。
伊余豈酬敵,來往踏苔斑。
無況來江島,逢君話滯留。
生緣同一國,相識共他州。
竹影斜青蘚,茶香在白甌。
猶憐心道合,多事亦冥搜。
莫染亦莫鑷,任從伊滿頭。
白雖無耐藥,黑也不禁秋。
靜枕聽蟬臥,閑垂看水流。
浮生未達此,多為爾為愁。
千株含露態,何處照人紅。
風暖仙源里,春和水國中。
流鶯應見落,舞蝶未知空。
擬欲求圖畫,枝枝帶竹叢。
舊隱終牽夢,春殘結束歸。
溪山無伴過,風雨有花飛。
片石留題字,孤潭照浣衣。
鄰僧喜相接,掃徑與開扉。
白發久慵簪,常聞病亦吟。
瘦應成鶴骨,閑想似禪心。
上國楊花亂,滄洲荻筍深。
不堪思翠??,西望獨沾襟。
去歲來尋我,留題在蘚痕。
又因風雪夜,重宿古松門。
玉有疑休泣,詩無主且言。
明朝此相送,披褐入桃源。
兵火銷鄰境,龍沙有去人。
江潭牽興遠,風物入題新。
雪湛將殘臘,霞明向早春。
郡侯開宴處,桃李照歌塵。
八月江行好,風帆日夜飄。
煙霞經北固,禾黍過南朝。
社客無宗炳,詩家有鮑昭。
莫因賢相請,不返舊山椒。
未得凌云價,何慚所買真。
自知桃李世,有愛歲寒人。
瑟瑟初離澗,青青未識塵。
寧同買花者,貴逐片時春。
津亭雖極望,未稱本心閑。
白有三江水,青無一點山。
新鴻喧夕浦,遠棹聚空灣。
終遂歸匡社,孤帆即此還。
舊溪千萬竿,風雨夜珊珊。
白首來江國,黃金買歲寒。
乍移傷粉節,終繞著朱欄。
會得承春力,新抽錦籜看。
早晚逐茲來,閑門日為開。
亂蛩鳴白草,殘菊藉蒼苔。
困臥誰驚起,閑行自欲回。
何時此攜手,吾子本多才。
潔白雖堪愛,
腥膻不那何。
到頭從所欲,
還汝舊滄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