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李伯時畫黃知命騎馿圖
長安城頭烏夜棲,長安道上行人稀。浮云卷盡暮天碧,但見明月流清輝。
君獨騎馿向何處,頭上倒著白接?。長吟搔首望明月,不學山翁醉似泥。
到得城中燈火鬧,小兒拍手攔街笑。道傍觀者那得知,相逢疑是商山皓。
龍眠居士畫無比,搖毫弄筆長風起。酒酣閉目望窮途,紙上軒昂無乃似。
君不學長安游俠夸年少,臂鷹挾彈章臺道。君不能提攜長劍取靈武,指揮猛士驅貔虎。
胡為腳踏梁宋塵,終日飄飄無定所。武陵桃源春欲暮,白水青山起煙霧。
竹杖芒鞋歸去來,頭巾任掛三花樹。
長安城頭烏夜棲,長安道上行人稀。浮云卷盡暮天碧,但見明月流清輝。
君獨騎馿向何處,頭上倒著白接?。長吟搔首望明月,不學山翁醉似泥。
到得城中燈火鬧,小兒拍手攔街笑。道傍觀者那得知,相逢疑是商山皓。
龍眠居士畫無比,搖毫弄筆長風起。酒酣閉目望窮途,紙上軒昂無乃似。
君不學長安游俠夸年少,臂鷹挾彈章臺道。君不能提攜長劍取靈武,指揮猛士驅貔虎。
胡為腳踏梁宋塵,終日飄飄無定所。武陵桃源春欲暮,白水青山起煙霧。
竹杖芒鞋歸去來,頭巾任掛三花樹。
長安城頭烏鴉在夜里棲息,長安道上行人稀少。浮云散盡,傍晚天空一片碧藍,只見明月灑下清冷光輝。你獨自騎著毛驢要去哪里,頭上倒戴著白接?。一邊長聲吟詩,一邊撓頭望著明月,不像山翁那樣爛醉如泥。到了城中燈火喧鬧處,小孩們拍手在街邊嬉笑。路旁觀看的人哪里能知曉,相逢還以為是商山四皓。龍眠居士的畫無比精妙,揮毫潑墨好似長風驟起。酒興正濃時閉目遙想前路,紙上的你氣宇軒昂,莫不是如此。你不像長安游俠那樣夸耀年少,臂上架著鷹、手拿彈弓在章臺道上游蕩。你也不能提著長劍去收復靈武,指揮猛士如驅猛虎。為何要腳踏梁宋的塵土,整日漂泊無定。武陵桃源春天將盡,白水青山間升起煙霧。不如拄著竹杖、穿著芒鞋回去吧,頭巾隨意掛在三花樹上。
白接?:一種白色的帽子。
山翁:指山簡,晉代將領,性嗜酒。
商山皓:即商山四皓,秦末漢初四位隱居商山的老者。
龍眠居士:指李伯時,北宋著名畫家。
章臺道:漢代長安章臺下的一條路,后泛指繁華游樂之地。
靈武:地名,唐肅宗曾在此即位。
貔虎:比喻勇猛的軍隊。
梁宋:今河南開封、商丘一帶。
三花樹:未詳,可能是一種樹名。
具體創作時間不詳。當時社會可能處于相對穩定或動蕩的階段,詩人看到李伯時畫的黃知命騎驢圖,有感而發。詩人或許對友人黃知命的生活狀態有所關注,同時也結合自身對人生的思考進行創作。
這首詩主旨在于描繪黃知命騎驢的形象,表達對友人的贊賞與感慨,同時流露出歸隱之意。詩中人物形象鮮明,對比手法運用巧妙,在文學上展現了詩人對生活和人生的思考,具有一定的藝術價值。
荷芰衣寒想舊林,片帆江上別秋陰。
樹無多葉那堪落,燕有空巢尚可尋。
古驛夕陽停一馬,石梁明月抱孤琴。
十年同此離家興,今日輸君久住心。
陰云彌四野,
心地長塵埃。
試請回光看,
生從何處來。
碧落初明月未收,露華香滴杏梢頭。
玉闌干外東風暖,人在重云第幾樓。
池上繁紅沁曙霞,
喧天簫吹教坊家。
龍舟近晚傳回輦,
催進姚黃一朵花。
露井雙梧落葉輕。聲聲寒雁勸歸耕。
三更燈火愁無奈,千里江鄉去不成。
多少路,短長亭。洞庭秋色與云平。
世間倘有餐霞客,陪我乘風到赤城。
回心三月不違仁,
已后元曾小失真。
一片云花輕著水,
冥冥不復省漓醇。
一紙情書訂夙因,妙蓮香里證明神。
姻緣注定他生簿,才貌脩如見在身。
說到死期心轉快,記來前世事須真。
風輪小劫隨飄墮,佳耦先逢絕代人。
孤城云外。當日樓臺今何在。
細雨紅樓。一夜江聲枕上愁。
山川如許。彩筆題詩深夜語。
入耳砧聲。揚子江頭月自明。
朧月魂傍花陰立。
紅淚留痕,一片花枝濕。
袖兒寒。佩兒寒。
依舊五更風急,夢吹殘。
天上月圓,人間月半。
七八是數,事卻難算。
祖師妙訣,別無可說,直饒釘觜鐵舌。
未免弄巧成拙,凈名已把天機泄。
祀夏功何薄,
尊周義不成。
凄涼庾信賦,
千載共傷情。
高步云衢二十年,新恩特許暫歸田。
文園病渴憐同告,親舍承顏羨獨賢。
客路迥臨吳苑外,鄉山遙倚鑒湖邊。
別來相憶心應切,夜雪思乘剡曲船。
萬事中年懶,諸人近日疏。不忘惟墨客,愿見有音書。倚伏休詢鵩,生涯且釣魚。問奇終缺酒,不是草玄居。
蹈虎看賢達,攀龍幾奮飛。長歌百年內,慘淡萬情歸。種竹從過檻,栽桑不慮衣。神交古有在,莫遣北鴻稀。
頭上松濤足底泉,
松間草閣住詩仙。
不愁寂寞無儔侶,
有個間鷗略彴邊。
不敢窮居老歲華,布衣今去走天涯。
孤蹤過嶺如吹葉,彩筆臨秋散作霞。
寒近漸知江北路,夢長猶戀日南花。
穆之已作丹陽今,定有檳榔贈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