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峰讀駒父壁間詩次其韻二首 其二
仲氏趣玄遠,造詣非尺尋。
誰云干戈際,獲睹金玉音。
七日南山霧,一鳴幽谷禽。
依然拂塵壁,愁絕見予心。
仲氏趣玄遠,造詣非尺尋。
誰云干戈際,獲睹金玉音。
七日南山霧,一鳴幽谷禽。
依然拂塵壁,愁絕見予心。
二弟志趣高遠,造詣不止一尺一寸。誰說在戰亂之際,能聽到如金玉般珍貴的詩文。像南山的霧遮蔽七日,又像幽谷的鳥兒一鳴驚人。依舊撫摸著布滿灰塵的墻壁,憂愁至極,此詩正可見我心意。
仲氏:二弟。
尺尋:古代長度單位,這里指淺近。
干戈際:指戰亂時期。
金玉音:指美好的詩文。
南山霧:典出《后漢書·郭泰傳》,比喻隱居避世。
一鳴:出自“一鳴驚人”,比喻平時沒有突出表現,一下子做出驚人成績。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但從“干戈際”可知是在戰亂時期。詩人讀到二弟駒父寫在墻壁上的詩,有感而發寫下此詩,可能當時社會動蕩不安,詩人在艱難環境中為二弟的才華所觸動。
此詩主旨是贊賞二弟的才華,突出其在戰亂中仍有高遠志趣。特點是用典自然,情感真摯。在文學史上雖無重大影響,但展現了詩人在特定時期的情感和對親人的欣賞。
飛蓋西園夜,抽毫失謝君。
徘徊下修竹,暗澹入浮云。
素彩漫仍見,微芒細可分。
徒知此紈扇,離畢未前聞。
伐蒿種竹作清深,洗石鋤垣出翠紋。
玉節露勻新帶月,苔膚雨澀細留云。
四簷妍色開晴曉,一畝濃陰寄夕醺。
陶令醉時煩客去,夢魂瀟灑與誰云。
旅悰牢落愴離群,疊翠樓前日漸曛。
金餅光茫升海月,玉龍鱗甲護霜云。
星星淡火隨堤見,歷歷樵歌隔水聞。
馬足車音在何處,嶂南歧路鎖煙氛。
道源泠然白,疏通無一塵。
中扃泬寥生,太古以上人。
齋居不三月,水鏡冰壺身。
日觀紅未升,綠瑣先知晨。
逍遙且齊物,靜與鴻蒙親。
如求漆園吏,先與卜西鄰。
耆舊雕零盡,歸來悲故鄉。
云山橫爽氣,杖履屬空床。
蚤發名難沒,終榮德未央。
芝蘭日夜長,遺范在諸郎。
綠筿欹墻葉葉聲,夜涼風細露華清。
飄零何幸逢公子,邂逅相看不世情。
擬向伯倫求酒頌,不知東野解詩鳴。
三峰峰下文章伯,應憶當年阮步兵。
甑中如見欲生塵,不待人言廩自傾。
雖阻負歸同子路,且知書帖異貞卿。
鄰僧市井應無跡,野雀階除亦有情。
卻想萬鍾安享者,孰云天地極均平。
一掌巍然占碧巔,分明高舉欲擎天。
升沉盡待招攜力,指點都歸造化權。
好與清霄扶日月,莫留寒嶂弄云煙。
不知千古興亡事,屈指而今是幾年。
北風過河霜霧深,凍入毛骨殊侵尋。
行人已苦長安道,俗眼徒慚季子金。
風月秦樓愁處別,鶯花蜀國病中吟。
莫嗤今日西歸計,直為重安親老心。
直向忙中得少休,一生緣分屬清幽。
好山不許尋常見,野水從教自在流。
種竹養茶雙碧重,有僧無客四時秋。
當初著眼如低下,不識光芒射斗牛。
晚聞佳客過煙城,拋檄歸來掃榻塵。
連騎莫憂原叔病,食鮭誰謂庾郎貧。
定因殘雪尋穿履,聊覓江梅遺故人。
重與論文在何日,自應乘興一相親。
惡潮翻海真龍泣,未央庭露秋蓬濕。
崧云無意招不來,旌旗日月隨山入。
茅屋主人長臥揖,盛氣虬髯橫槊立。
漢陵白骨生春光,半夜平懷聽呼吸。
筆端隱語飛英略,潛拉秦原老鯢角。
天心不肯續金刀,渭橋水急妖星落。
千秋橋畔桑麻村,槐陰覆砌綠映門。
關門誰覓病居士,掩書不讀愔不言。
明窗養石作幽伴,蒼骨孤痩棲秋痕。
瀟湘洞庭入眼界,念隨魚鳥蘆花根。
端知此想無是處,聊遣幻變驅昏煩。
請言居士往少壯,烹羊炰羔酒拍盆。
離騷百過亦徑醉,萬事形影如空尊。
襄陽老孟識此意,數憑楚些招其魂。
秖今流落口吻燥,病乃乘間排吾閽。
病多諸念反衰冷,念冷卻覺丹田溫。
此田不應供喜怒,外物稂莠那可存。
誅稂去莠要及早,俗慮可吐不可吞。
雞犬相聞太古末,居士中有五畝園。
舒遲不稱子男服,要須結佩紉芳蓀。
此老諸緣薄,詩情忽漫深。
敲門移穩字,彈指得真心。
松竹藏幽討,溪山助苦吟。
解鞍聊為賦,去不負登臨。
平生故人同偪仄,近者不見云泥隔。
男兒命好百不憂,封侯起第如戲劇。
我癡正亦坐命窮,眼暗頭童守書策。
風吹破屋雪入懷,獨與蝸牛夜爭席。
舊雨人來今不來,唯有五窮充上客。
人生覊旅誰過我,欲歸豈惜還鄉幘。
腹中郁勃不耐事,何用使人輕跛瘠。
登山未厭日月流,掩關但恐功名迫。
讀書豈從升斗計,勞生卻為精神惜。
不能與君爭上車,主人未必如車澤。
但煩東風送帆腳,搖竿鼓枻三江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