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頌一一二首 其八七
出門便是草,閑殺龍門老。
北去禮文殊,南來登五老。
鬢發已蒼浪,言歸恨不早。
獨立秋風前,相思望江島。
好,好,不用更尋討。
出門便是草,閑殺龍門老。
北去禮文殊,南來登五老。
鬢發已蒼浪,言歸恨不早。
獨立秋風前,相思望江島。
好,好,不用更尋討。
一出門滿眼都是荒草,龍門老人清閑得很。向北去禮拜文殊菩薩,向南來攀登五老峰。兩鬢頭發已經斑白,后悔沒有早點回去。獨自站在秋風中,思念著江中的小島。好啊好啊,不用再去尋覓探求了。
偈頌:佛經中的唱詞,此處為類似偈語的詩。
龍門老:可能指一位隱居在龍門的老者。
文殊:即文殊菩薩,佛教四大菩薩之一。
五老:指廬山五老峰。
蒼浪:形容頭發斑白。
具體創作時間和背景難以確切考證。從詩中內容推測,詩人可能經歷了一番游歷,在年老時回顧過往,感慨時光匆匆,產生了對歸處的向往和對人生的思考。
這首偈頌詩主旨圍繞人生感慨與情感抒發。其特點是語言質樸,情感真摯。在文學史上雖未產生重大影響,但體現了當時類似禪意詩歌的風格。
秋深佳景滿東園,
楊柳微殘映小軒。
好菊傲霜三徑茂,
西風落葉掩柴關。
東吳初建國,四海此來同。地跨六朝盛,江連三輔雄。玉墀留夜月,金殿鎖春風。正睹周基茂,千齡詠鎬豐。
襟帶河山是,規模南北同。銅盤萬歲露,玉井兩秋桐。江漢思明主,乾坤憶舊宮。到來歌舞地,猶想太平風。
漢家敦懿戚,周室重尊親。揖讓勞明主,艱危仗節臣。豪華卑六代,父老望三秦。萬古鐘山氣,長瞻舊紫宸。
名都一何綺,鐘阜據玄湖。萬國舟車輳,千官劍佩趨。翠華游鳳輦,碧殿想龍圖。盛德興王地,元為天下樞。
蓬萊閒綵仗,長樂罷霓旌。白動吳江直,青連楚岫平。暮云雙闕鳳,春竹萬家鶯。故老思豐沛,抽毫賦兩京。
避喧遷出郭,
歲晚尚擔簦。
陋室大于斗,
長途滑似冰。
豈無問字酒,
共守讀書燈。
老病須微祿,
歸田恨未能。
把酒花前欲問他。對花何吝醉顏酡。春到幾人能爛賞。何況。無情風雨等閑多。
艷樹香叢都幾許。朝暮。惜紅愁粉奈情何。好是金船浮玉浪。相向。十分深送一聲歌。
淩波仙子隔銀河,環佩遲來莫怨佗。
為俟良辰開粉面,果然如意發心窩。
凝妝不屑張紅傘,點額還疑蘸碧螺。
贏得蓮溪開口笑,翻新本色費描摩。
九霄日月耀宸斿,萬國舟車擁冕旒。南望湖湘云樹綠,君王不是愛春游。
前驅都護度關津,宛洛春原官舍新。郡邑分門供廩餉,黃昏馬上點行頻。
三春川峽下荊門,襄漢江聲萬馬翻。錦纜棋舟成輦道,琉璃新筑帝城垣。
清道女兒千萬家,帝王南狩羽旗賒。舊時楊□今芳草,空度春風憶物華。
得自苦時終入苦,
來從哀處卒歸哀。
既非哀苦中間得,
此樂直從天外來。
人與沙頭雁,南飛共此程。
捷凌初起勢,喜和欲歸聲。
雪落單于壘,秋生上谷城。
夢中如識路,先慰倚門情。
午夜沈沈香薄覆。夢醒春依舊。怕得燕雙歸,帶卻愁來,偏向人心授。
一剪東風寒欲逗。漸逼檀眉瘦。也擬醉花陰,膩白夭紅,凄雨先僝僽。
石資水磨磋,鋒斂無外炫。
水東石向西,雖圓誓不轉。
悲哉秋也,況登山臨水,黯然欲別。千里長江流夜月,萬里長城空闊。白板船開,青楓樹老,極目徒悲切。君歸梁苑,漢家何限陵闕。
疇昔讓棗推梨,謝家兄弟,才氣人爭說。一夜西風吹蒼莽,吹散封胡遏末。兄作楚囚,弟成秦贅,枕上鵑啼血。阿龍超甚,教他長誦明發。
滄溟萬里自天開,云漢歌殘此地來。身隱漫勞浮海伴,民窮還仗濟川才。沙分鳳野聲含雨,浪起龍門勢作雷。為問昌黎歸去后,不知登眺幾人回。
五岳曾隨一鶴游,奇觀今日此全收。奔濤乍駭群龍斗,乘水翻疑積雪浮。天外帆飛唯片葉,夢中人去已千秋。蒼茫頓起凌空思,欲倚乘槎泛斗牛。
錦石繽紛儼翠翹,神功天鑿障秋潮。云梯直下三千尺,鐵纜斜牽五十條。伏虎彎弓應錯認,非熊垂釣可須招。山童報道靈湫出,佇看甘霖下九霄。
年來海上已忘機,此日看山思欲飛。為有清標兼二妙,況聞麗藻逼玄暉。懸崖細草承仙佩,滾浪飛花濕羽衣。莫道太空渾無意,層云西北正霏霏。
結得茆檐瞰碧溪
閑云之外不同棲
猶嫌未遠函關道
正睡剛聞報曉雞
深春惟有夢
茅屋不妨貧
合浦沉珠盡
衡陽過雁新
虞翻猶在粵
王粲欲歸秦
日暮風偏急
江蘋寄遠人
秋日匆匆去,冬寒忽已回。
將殘籬畔菊,初放嶺頭梅。
戶閉風聲急,天寒雪意催。
千山飛木葉,小飲共徘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