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過盱眙城追寄普照老
篷背有霜篷底眠,夢中猶念草鞋錢。
強炊五斗官倉米,也趁千艘落水船。
居士禿巾撩楚鴈,僧伽孤塔供淮天。
盱眙城在石色古,浪打至今端可憐。
篷背有霜篷底眠,夢中猶念草鞋錢。
強炊五斗官倉米,也趁千艘落水船。
居士禿巾撩楚鴈,僧伽孤塔供淮天。
盱眙城在石色古,浪打至今端可憐。
船篷上結著霜,我在篷底入眠,夢中還惦記著草鞋錢。勉強煮著官倉里的五斗米,也跟著千艘船順流而下。居士戴著禿巾驚擾了楚地的大雁,僧伽孤塔映襯著淮天。盱眙城的石頭顏色古樸,浪濤拍打至今實在讓人憐惜。
篷:船篷。
強炊:勉強煮。
居士:文人雅士自稱。
禿巾:一種頭巾。
僧伽:指僧伽塔。
端:實在。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較難確切知曉。從詩中內容推測,詩人可能在乘船奔波途中,生活或許較為清苦,路過盱眙城時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生活的無奈與對盱眙城的感慨。其特點是語言平實,情感真摯。在文學史上雖不算有重大影響,但展現了詩人細膩的情感和對生活的觀察。
待汝頻扳桂,憐予久系匏。無嫌一日長,愿結百年交。
啟戶驚黃葉,開尊藉白茅。自無奇可問,何怪世人嘲。
兒童操翰墨,四十且無成。自汝工諸體,令予畏后生。
吾里中丞裔,前朝太傅名。高才有如此,真不愧家聲。
我舅為生祖,生名較我嘉。忘年稱小友,累世屬通家。
王謝賢非乏,園廬路不遐。逼衰偏篤舊,數見惜年華。
信步南岡上,寒松一徑斜。浮杯當柳色,促席坐桃花。古殿明丹壑,方塘漾彩霞。紅妝晚成隊,拾翠傍晴沙。
步步春原色,尋芳意自閒。石枰疏竹里,金鐸亂松間。一壑停蒼佩,千峰峙翠鬟。平生雙屐在,天闊任躋攀。
遠天橫霽色,箕踞坐莓苔。竹露晨猶滴,松風午漸來。翠微懸絕壑,蒼靄覆平臺。十日猶能客,將無典綠醅。
潦倒悲華發,追隨暫少年。煖風抽麥日,微雨拗花天。游女矜環佩,居民競管弦。維揚好春色,何地著絲鞭。
瘦頸隆肩碧眼生,
翰林親贊虎頭能。
終年不語看如意,
似證禪心入大乘。
九月嚴霜塞下飛,
連營回首望寒衣。
將軍縱上移屯奏,
無柰公卿半是非。
此邑吾鄰境,嘗聞嘆恨深。
有田盡增稅,無楮可為衾。
愿布中和政,毋懷忿疾心。
歸田當有日,好聽宓生琴。
堂前春已背人歸,檢點馀光付品題。
曲徑愁鋪芳草路,小橋橫斷落花溪。
無情夜月能相照,有恨流鶯莫亂啼。
贏得詩人多少意,碧桃空老雨凄凄。
翠水西流鐵艦通,
?州極目海云紅。
弓刀小駐元戎隊,
滿地秋蕪宋故宮。
云低雨細靜無風,
似著精神染異紅。
駐輦慈恩賞佳句,
若論今日定誰工。
中將登壇妙指揮,
宮妃鵠立亦戎衣。
連環拐馬連珠炮,
更請君王看一圍。
東坡筆端游戲,
槎牙老氣橫秋。
笑揖退廉博士,
信酷似文湖州。
避兵我向毗陵來,奉母爾向丁山去。
伯勞燕燕無成心,但安親意姑且住。
丁山近與蜀山鄰,東坡買田曾此處。
路幽徑僻民氣敦,俗儉資單盜賊恕。
侍親之外堪讀書,時于此間得佳趣。
歸期僂指明年春,好記桃花幾千樹。
惜共雕龍日,懷同并馬年。
別離今隔世,愁望亙長天。
宿草萌哀念,生芻結奠緣。
所嗟二三子,才藻總堪憐。
面目本來是道,陰陽造化成丹。騎牛尋犢不知原。真是三家村漢。
古圣立言設象,后人得象忘言。且如乾畫必三川。舍此如何烹煉。
風格天然是大家,不施金翠不鉛華。眉彎只仿三分月,心曲常期百合花。早喜嬌兒工蠟鳳,每嗤小婢學涂鴉。羅衣怕惹薰籠息,自有生香勝辟邪。
形影相隨語意關,調琴弄瑟兩都嫻。心如江漢交流水,夢在羅浮合體山。承露綺蘭雙箭起,凌波羅襪一弓彎。春晴不敢樓頭望,恐被桃花妒玉顏。
七情雕刻玉瓏玲,光徹玻璃一座屏。約伴彩箋書日子,試兒錦字認風丁。愁聽謝豹啼殘月,苦諷牽牛覓小星。修得閨房清福勝,不教鸚鵡念心經。
也愿紅顏也白頭,一分慧帶一分愁。恐防歸燕常開箔,怕見飛英不下樓。綺語尚耽平素癖,芳情早謝踏青游。簪花寫幅蘭亭帖,便當初三禊事脩。
天風忽然至,吹地轉蓬科。別淚隨江水,離聲雜棹歌。
花時臨赤壁,雁候渡黃河。京室懷予處,長搴舊薜蘿。
他時懷大士,何地望京華。詞賦留香草,衣裳見紫霞。
天邊今朔雁,澤畔已秋花。歸路沖寒色,翻思楚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