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登臺光亭示主人莫亢
亭據炎方第一州,旌旗曾向此中留。
臺光不逐春光改,花影長隨桂影浮。
誰謂嶺云收白雨,偶然莎徑入青眸。
它年南北遙相望,應記匆匆秉燭游。
亭據炎方第一州,旌旗曾向此中留。
臺光不逐春光改,花影長隨桂影浮。
誰謂嶺云收白雨,偶然莎徑入青眸。
它年南北遙相望,應記匆匆秉燭游。
這座亭子雄踞在南方第一州,曾經有旌旗在這里停留。亭上的光芒不隨春光改變,花的影子長久地隨著桂樹的影子浮動。誰說嶺上的云收住了白色的雨,偶然間莎草小徑映入眼簾。將來南北遙遙相望時,應該會記得這匆匆的秉燭夜游。
炎方:指南方炎熱之地。
臺光:亭上的光芒。
桂影:桂樹的影子。
白雨:暴雨。
莎徑:長著莎草的小徑。
青眸:眼睛,這里指映入眼簾。
秉燭游:指及時行樂,這里指夜晚游覽。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中“炎方”可知是在南方。詩人可能在夜晚游覽臺光亭,有感于亭的歷史和眼前景色,又想到日后可能的分離,于是寫下此詩贈給主人莫亢。
這首詩主旨是記錄夜游臺光亭的經歷與感受。其特點是景中含情,將眼前景與心中情巧妙融合。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詩人細膩的情感和對生活的感悟。
于赫皇祖,
宮墻高嶷。
邁彼厥初,
成茲峻機。
縵樂簡簡,
閟寢翼翼。
祼饗若存,
惟靈靡測。
天涯作客不勝愁,
相約良宵汗漫游。
窗外湖山收一色,
簾前花竹自千秋。
談禪有客攢眉坐,
斗韻何人叉手留。
樂極不知更欲盡,
歸來斜月下西樓。
懊恨饒家軍,
常年掠江北。
誰遣渡江來,
相呼打興國。
溫飽無心夢亦安,壯懷牢落放教寬。
江山笑我垂垂老,風雨撩春故故寒。
宦思若何宜解組,世情如此且加餐。
東郊按轡看農事,多少窮檐望駐鞍。
一卷新吟水石香
頓教塵濁變清涼
喚醒心下十年夢
拜舞薰風面舜廊
共誰虛室細談玄,東望江云意渺然。
憶昔少年今老矣,不堪吟對菊花天。
西風吹老木犀花,
上有幽禽玩物華。
底事千巖搖落后,
一巖光景在人家。
丹山峭壁聳嵯峨,
江水無聲月色多。
漫興誰能重載酒,
洞簫吹和扣舷歌。
配天列圣萬年功
弓劍衣冠覆載中
赤羽九烏齊捧日
白翎一鳥亦呼風
金山御氣千年紫
銀海神燈乙夜紅
看說諾皋應拊手
官家終古屬劉翁
一鞭塵影誤芳時,
無限情懷系碧絲。
河北地偏愁庾信,
江南書到憶邱遲。
蝦蟆庭院春燈滅,
蝴蝶階除夕照移。
極目關山青未了,
新年鄉夢滿天涯。
束裝歸去卷殘書
衙署將辭尚掃除
靜對老妻聊一笑
不知天地本蘧廬
稻飯雪翻白,
魚羹金斗黃。
鮚埼千蚌熟,
花嶼一村香。
海近春蒸濕,
湖靈夜放光。
北窗休寄傲,
大隱即吾鄉。
西蜀地暖北地寒,
長條殿春走衣冠。
江亭巧作故時面,
濯濯宮錦花成團。
一日秋陽十日寒,
李下多機難整冠。
戴崇彭宣各天性,
玉斧何當新月團。
壺蜂蛺蝶日徘徊,
只欠生香去復來。
應是春風隨玉指,
剪刀行處一花開。
器宇潭潭,風骨巖巖。
云夢之氣吞八九,嵩少之道落二三。
守一爻生成之機紐,秉諸祖烹鍛之錘鉗。
捏聚放行也肖岳蓄而海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