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閱堂
左轄諸郎朝散君,頃年于此岸綸巾。
誰知還是風炎日,我亦來為堂上人。
菡蓞波澄端自倚,桄榔煙靜幾番新。
靜中閱盡榮枯事,獨愛龍山萬古春。
左轄諸郎朝散君,頃年于此岸綸巾。
誰知還是風炎日,我亦來為堂上人。
菡蓞波澄端自倚,桄榔煙靜幾番新。
靜中閱盡榮枯事,獨愛龍山萬古春。
左轄諸郎中的朝散君,當年曾在此處頭戴綸巾。誰能料到在這炎熱的日子里,我也來到這靜閱堂中。荷花在澄澈的水波中獨自挺立,桄榔樹在寧靜的煙霧里幾番換新貌。在靜謐中看盡世間榮枯之事,唯獨喜愛龍山那萬古不變的春意。
左轄:官職名。諸郎:郎官們。朝散君:指有朝散大夫等散官頭銜的人。
岸綸巾:指掀起頭巾,形容灑脫自在的樣子。
菡蓞(hàn dàn):荷花。
桄榔(guāng láng):一種樹木。
龍山:可能是當地的一座山名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推測詩人在炎熱時節來到靜閱堂,看到此地景色,聯想到曾經在此的朝散君,感慨世事變遷,從而創作此詩。當時社會環境或許較為平常,詩人在靜閱堂中尋求內心的寧靜。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對寧靜生活的向往和對世事的感悟。其特點是借景抒情,意境清幽。在文學史上雖可能沒有重大影響,但展現了詩人細膩的情感和對自然的敏銳觀察。
秉黃鉞,建朱旗。
震八表,清二儀。
帝業顯,王道夷。
受景命,啟皇基。
天命降鑒,帝德惟馨。
享祀不忒,禮容孔明。
奠璧布幣,薦純獻精。
神祐以荅,敷錫永寧。
未到故鄉時,將為故鄉好。
及至親得歸,爭如身不到。
目前相識無一人,出入空傷我懷抱。
風雨蕭蕭旅館秋,歸來窗下和衣倒。
夢中忽到江南路,尋得花邊舊居處。
桃臉蛾眉笑出門,爭向前頭擁將去。
皎潔三秋月,巍峨百丈樓。
下分征客路,上有美人愁。
帳卷芙蓉帶,簾褰玳瑁鉤。
倚窗情渺渺,憑檻思悠悠。
末得金波轉,俄成玉筯流。
不堪三五夕,夫壻在邊州。
開九門,懷百神。
通肸蚃,接氤氳。
明粢薦,廣樂陳。
奠嘉璧,燎芳薪。
珍重郭四郎,臨行不得別。
曉漏動離心,輕車冒殘雪。
欲出主人門,零涕暗嗚咽。
萬里隔關山,一心思漢月。
藍袍竹簡佐琴堂,縣僻人稀覺日長。
愛靜不嫌官況冷,苦吟從聽鬢毛蒼。
閑尋野寺聽秋水,寄睡僧窗到夕陽。
騫翥會應霄漢去,漁竿休更戀滄浪。
卷簾遲日暖,睡起思沈沈。
遼海音塵遠,春風旅館深。
疎篁留鳥語,曲砌轉花陰。
寄語長征客,流年不易禁。
不得遼陽信,春心何以安。
鳥啼窗樹曉,夢斷碧煙殘。
綠鑒開還懶,紅顏駐且難。
相思誰可訴,時取舊書看。
師離?水動王侯,心印光潛麈尾收。
碧落霧霾松嶺月,滄溟浪覆濟人舟。
一燈乍滅波旬喜,雙眼重昏道侶愁。
縱是了然云外客,每瞻缾幾淚還流。
結茅曾在碧江隈,多病貧身養拙來。
雨歇汀洲垂釣去,月當門巷訪僧回。
靜臨窗下開琴匣,悶向床頭潑酒醅。
游宦等閑千里隔,空余魂夢到漁臺。
籩豆簠簋,黍稷非馨。
懿茲彝器,厥德惟明。
金石匏革,以和以平。
由此無疆,期乎永寧。
秋光雖即好,客思轉悠哉。
去國身將老,流年雁又來。
葉紅堆晚徑,菊冷藉空罍。
不得師相訪,難將道自開。
佛日西傾祖印隳,珠沈丹沼月沈輝。
影敷丈室爐煙慘,風起禪堂松韻微。
只履乍來留化跡,五天何處又逢歸。
解空弟子絕悲喜,猶自潸然對雪幃。
貪程只為看廬阜,及到停舟恨頗濃。
云暗半空藏萬仞,雪迷雙瀑在中峰。
林端莫辨曾游路,鳥際微聞向暮鐘。
長愧昔年招我入,共尋香社見芙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