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暮晚泊望廬山不見因懷岳僧呈察判
貪程只為看廬阜,及到停舟恨頗濃。
云暗半空藏萬仞,雪迷雙瀑在中峰。
林端莫辨曾游路,鳥際微聞向暮鐘。
長愧昔年招我入,共尋香社見芙蓉。
貪程只為看廬阜,及到停舟恨頗濃。
云暗半空藏萬仞,雪迷雙瀑在中峰。
林端莫辨曾游路,鳥際微聞向暮鐘。
長愧昔年招我入,共尋香社見芙蓉。
一心趕路只為了能看看廬山,等船停下卻滿心遺憾。云霧昏暗遮蔽了半空的萬仞高山,大雪迷茫讓雙瀑藏于中峰。樹林頂端已辨認不出曾經(jīng)游玩的路,鳥飛之處隱隱約約聽到傍晚的鐘聲。一直愧對當年邀請我入山的僧人,沒能和他一起到香社去看芙蓉花。
廬阜:廬山。
萬仞:形容山極高。古代八尺或七尺叫一仞。
香社:東晉慧遠于廬山東林寺結(jié)社念佛,號為白蓮社,也稱香社。
芙蓉:這里可能指廬山的芙蓉峰,也可能指蓮花
具體創(chuàng)作時間地點不詳。從詩中可推測,詩人趕路去看廬山,到了卻因云霧雪等原因未能得見,結(jié)合提到的岳僧和香社,可能詩人曾有僧人朋友邀他入廬山修行,而此次未能見到廬山引發(fā)了他對過去邀約的愧疚。
這首詩主旨圍繞未能見到廬山的遺憾和對岳僧的懷念。其特點是借景抒情,景色描寫生動,情感真摯。在文學史上雖不算特別著名,但展現(xiàn)了詩人細膩的情感和對自然人文的關(guān)注。
船頭月午坐忘歸,不管風鬟露滿衣。橫玉三聲湖起浪,前山應有鵲驚飛。
黃塵車馬夢初闌,杳杳騎驢紫翠間。飽識千峰真面目,當年拄笏漫看山。
憐爾頻年苦病攢,于今花甲轉(zhuǎn)支干。
只憑點點婆心在,留得雙雙鶴發(fā)看。
禮佛焚香無外事,含飴啖素有馀歡。
丹書況屢旌賢淑,高枕蒲團夢也安。
板橋絲柳黃泥路,曾是從公送人處。
麻衫掃地額沾沙,蒿里一聲公又去。
長堤雨暗血滋衣,幡旐遙遙捲飛絮。
白楊無數(shù)鬼啼風,三十六人唱煙霧。
人生要死何用愁,白日紅輪攀不住。
赤髭黃卷懺他生,皓齒清歌樂朝暮。
薄留風雅駐歡場,高筑糟丘驅(qū)大怖。
一斗憨憨睡寶池,大士心許佯赪怒。
少日倔強老更顛,料公拍手庵羅樹。
自昔愛春物,樽深眼底紅。
日斜花在落,身醉客西東。
歿嘆千年隔,生悲百事空。
君嘗知此理,不誤學陶公。
茅屋雞聲催早起,僮仆相呼戒行李。
擁袍無計沖曉寒,野店村醪薄于水。
羊頭小車鐵裹輪,后催前挽聲轔轔。
平原極目但衰草,西風忽起迷沙塵。
坦途才過十里馀,行行曲磴多崎嶇。
松林杳藹不見日,凍霧作雪沾衣裾。
黃土山岡高復陡,車夫努力成牛吼。
須臾下坂一何易,勢若駿馬爭先走。
嘗憶當年未為客,縱覽方輿遍圖籍。
太行蜀道雖漫聞,七里八岡今始識。
男兒初生掛弧矢,豈分拘拘老松梓。
他年會作子長游,剩賦新詩滿人耳。
語近離奇未可箋,朦朧月色尚窺簾。
廊橋夢斷江南雨,驛館衾寒嶺外天。
阮醉何妨眠婦側(cè),徐妝應莫負君前。
疏狂已惹時人誤,恐續(xù)香詞第十篇。
巢燕春歸又在林,炎荒萬木立森森。
瀾滄路為他人渡,赤水天窮海國陰。
如此河山髯拂傳,是誰翻覆雨云心。
日南新鬼今多少,吉蔑城頭哭夜砧。
殷士周家亦可推,
大元此老殺何為。
我知世祖終寬厚,
天授非人識者誰。
仕路馳名四十年,而今行道更能專。
斯民命脈存儲積,總憲風霜慰倒縣。
身向留都還重本,學從嶺表得真?zhèn)鳌?
亦知不久歸臺輔,天子英明正用賢。
迢迢西望越山青,
水宿山行是幾程。
為憶象耕遺跡事,
勞心雖苦未勞形。
藍田廳壁記,又向浦江鐫。
棋壘須延敵,吟疆旋拓邊。
鏡空鸞獨舞,幌冷鶴先眠。
八詠弦難續(xù),麒麟角可煎。
青衣江水青楓林,靈巖樓閣冠靈岑。鯨音曉徹三峰靜,漁唱霄連五渡深。
三峰五渡招提景,雙林八水氛埃屏。花雨諸天白壁云,松風六月丹崖冷。
丹崖白壁上清虛,石竇云龕縹渺居。玄度每過支遁室,陶潛常醉遠公廬。
子別靈巖歲初改,早見聲儀動江海。仙舟玉節(jié)下清泠,煙巒霞嶼生光彩。
巖前落木秋紛紛,樓下澄江靜練紋。登臨定擬湯休作,好寄新題向碧云。
青驄紫陌。花叢里戟門深宅。障泥繡錦珊瑚策。問柳章臺,折取舊春色。
笙歌日暮能留客。山公沉醉接?側(cè)。院西漸隱姮娥魄。拌取明朝,短夢小窗白。
重尋朱戶烘春面。淺笑天傳電。
劇憐小別倍清癯,不負鶯兒呼夢逐羅裾。
癡蠶繭后厭厭病。愁被東風警。
畫簾花事不分明,如此春宵依舊短檠燈。
峭寒霜葉又辭柯,有恨如人離拆。
此際多愁多感,明月寧知得。
片云佇到天涯,清露滴殘秋色。
已拌云山遙隔。空系人思憶。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習,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或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