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鄭十三東齋言事二首 其二
春光故故惱人情,新葺茆茨欲醉經。
積雨水衣龍頷滑,晚晴山翠佛螺青。
月邊柳色疏疏見,風外梅花細細聽。
半夜白云生石枕,潤珠蒸濕醉魂醒。
春光故故惱人情,新葺茆茨欲醉經。
積雨水衣龍頷滑,晚晴山翠佛螺青。
月邊柳色疏疏見,風外梅花細細聽。
半夜白云生石枕,潤珠蒸濕醉魂醒。
春光故意撩撥人的情思,新修的茅屋中我想沉醉于經籍。積聚雨水的蓑衣像龍頷般光滑,傍晚天晴,山巒翠綠如佛頭頂的螺髻。月光下柳色稀疏可見,微風中能細細聆聽梅花的動靜。半夜白云在石枕邊生出,濕潤的水珠蒸起,讓沉醉的神志清醒。
故故:故意。
葺:修理,修建。茆茨:茅屋。醉經:沉醉于經籍。
水衣:蓑衣。龍頷:龍的下巴。
佛螺:佛頭頂的螺髻,這里形容山巒的形狀。
潤珠:濕潤的水珠。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推測是詩人在一個閑適的時期,居住在新修的茅屋中,被周圍的春光美景所觸動而創作。當時可能處于相對平靜的生活狀態,有閑暇去感受自然、沉浸于經籍。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春日的清幽之景,展現閑適心境。其特點是寫景細膩,意境優美,語言清新。在文學史上雖可能未產生重大影響,但體現了詩人對自然的敏銳感知和獨特的審美情趣。
蜚廉西北來,長途肆狂愎。鞭駑渡清河,凜冽勢轉亟。揚沙瞇雙眸,舉袂頻自拭。豈容披襟當,正藉貂裘敵。行行抵山陵,薄暮殊未息。且須就村舍,把酒慰寒色。
明皇八駿爭馳道,還是開元是天寶。長安花發萬年枝,不識年華醉中老。奎章閣下文書靜,袞衣高拱唐虞圣。莫言此畫徒爾為,千載君王作金鏡。
鶯啼三月過維揚,來上平山郭外堂。江左繁華隋柳盡,淮南形勝蜀岡長。百年往事悲陳跡,千里歸人喜近鄉。滿地落花春醉醒,晚風吹雨過雷塘。
華表飛來鶴姓丁,鹿巖依舊故山青。正緣松菊留仙隱,肯為弓車到郡廳。德者能言書有力,仁人自壽藥非靈。坐看世事公應笑,落水楊花萬點萍。記得公歸自汴京,瞭然目為小生青。行能致遠由推轂,到即成渠荷建瓴。松柏歲寒知節操,芝蘭室邇化芬馨。白圭三復成陳跡,感德傷懷涕泗零。
柴門臨水稻花香,垂穗盈疇日漸黃。漫悵粗糠難果腹,須知新谷快登場。飽經烽火三邊赤,又試秋風一味涼。人隔蒹葭從未得,獨扶藜杖看斜陽。
天然石室踞云根,上有飛泉勢若奔。千尺素簾寒不捲,一潭碧玉碎無痕。風飄馀濕沾香案,月漏疏光射洞門。我欲捫蘿登絕頂,桃花流水細窮源。
弱柳千條拂地垂,向陽亭館日遲遲。杏花最得春光蚤,屋角斜橫四五枝。
路直苑墻東,臺因選將雄。云屯丹組甲,月抱綠沉弓。定虜憑驍騎,誇胡笑射熊。君王非好武,頻奏幕南功。
草與殘枝競暮秾,短衣溫眼看千沖。更無風影來多事,斜陽靜守百家桐。
別有臨觴意,非關飲興頻。琴樽徒寂寞,詩酒漫逡巡。狎厭東山妓,喧憎北海賓。胸原饒磊塊,世未息煙塵。何物堪酬主,斯時合致身。龍精驚在握,虎氣喜相親。雷煥占非偶,風胡辨獨真。芙蓉鍔上燦,霜雪匣中新。睥睨懷仇齒,盤桓念蹇屯。連呼盡百斗,此際意誰倫。
泰否冥斡運,大小互來往。童齡何愆戾,忽使墮毒枉。焉知循陔慶,遄成陟屺望。萬生皆有終,逆質胡不喪。
幽居暗室似枯僧,忽有飛蛾自在騰。有限生涯無限路,我投昏夢爾投燈。
軒楹正在翠微中,欲雪云生四面峰。璀璨地鋪紅瑪瑙,巑岏山聳碧芙蓉。
桂苑初輝碧漢隈,商歌休按紫云回。玉環當夕誰應剖,寶鏡臨妝半欲開。零落蒹葭催搗素,晚風樓閣待傳杯。嫦娥此際憐孤寢,斜抱銀鉤護影來。
同寅二三友,聯鑣陟嵚崟。郁郁龍虎地,蒼蒼松檜林。愛日麗中天,寶殿光流金。三陵若鼎峙,永鎮坤維深。圣靈仰在天,何以致居歆。虔恭相明祀,精白惟此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