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十六首 其九
踏破化城,來至寶所。
不采輝山之璧,不探驪頷之珠。
壞衲堆肩,擁爐閑坐。
喚作無事道人,堪受人天供養。
踏破化城,來至寶所。
不采輝山之璧,不探驪頷之珠。
壞衲堆肩,擁爐閑坐。
喚作無事道人,堪受人天供養。
踏破虛幻的化城,來到真正的寶所。不采那輝山的美玉,也不探驪龍頷下的寶珠。破舊的僧衣堆在肩上,擁著爐火悠閑而坐。若把這樣的人稱作無事的道人,那他確實配得上人天的供養。
化城:佛教語,一時幻化的城郭,比喻小乘境界。
寶所:指佛所居住的地方,也比喻大乘境界。
輝山之璧:指珍貴的美玉。
驪頷之珠:驪龍頷下的寶珠,比喻珍貴難得之物。
壞衲:破舊的僧衣。
偈是佛教中僧人用來表達禪機、教義的語句。這首偈可能創作于佛教修行的場所,當時佛教思想盛行,修行者追求精神解脫和對佛法的領悟。詩人或許是在修行過程中有所感悟,通過此偈表達自己對修行境界的理解和追求。
這首偈的主旨是宣揚超脫世俗名利、追求精神解脫的修行理念。其特點是用簡潔的語言和鮮明的對比闡述深刻的哲理。在佛教文學中,這類偈語有助于傳播佛法思想,對后世佛教修行者有一定的啟示作用。
名振金閨步玉京,
暫留滄海見高情。
眾花盡處松千尺,
群鳥喧時鶴一聲。
朱閣簟涼疏雨過,
碧溪船動早潮生。
離心不異西江水,
直送征帆萬里行。
南徐來往飽經過,總餉賓寮入禮羅。子去幸陪鄒湛輩,君今還是伯休那。金閨通籍時方可,鐵甕名城景最多。我有凈名遺記在,試從萬井訪維摩。
十人兄弟五人存,心事方欣得細論。可但衰遲憐遠別,祇因喜懼有慈尊。倚門何止期吾子,發策還知望好孫。從此三年風雨夜,寂寥棋局與清樽。
十里清風舞檜杉,先生高臥白云巖。
苔生石上嗔人掃,花落門前許燕銜。
自古養生惟一致,于今處世務三緘。
老來會得閒滋味,咀嚼方知蔗境甜。
天得一,地得一,王得一兮無等匹。一得一,又何必,閃電光中加霹靂。
朝來細雨灑危層,八面風清照紅日。
山邑分符政已成,筑臺甘露表賢聲。
銅盤八月分雙闕,玉樹三危注五城。
南海總歌明主瑞,西京曾識使君名。
臣清本是胡家事,不少中原攬轡情。
貧余歸葬少,亂后上墳稀。烽火驚魂竄,川原戰血肥。
暮云聞鬼哭,落日見烏飛。作客樓頭者,頻番淚濕衣。
魏征勸我遠佞人,佞人誰,士及裴矩同封倫。
君不見,佞人畢竟不可離,兩朝富貴封德彝。
猗嗟此一生,生難盡慧識。幸不墮頑蠢,造物豈我嗇。況藉古初人,闡微先我力。得每不踐機,失亦難偽飾。用轉欺慊機,慎哉勿自賊。
野棠開后楊花亂,街頭賣花聲里。乍暖辰光,無人院落,斜日秋千嫞倚。番風尚幾。算榆筴青錢,送春婪尾。片霎陰晴,漢南誰種樹如此。
東來西去漸遠,漸聞行路,嘆當面千里。半枕香存,曾城霧沒,消息銀瓶井底。抽刀斷水。柰玉押輕簾,玳梁殘壘。過社飛回,舊年新燕子。
氣淩山岳有馀輝,欲竭經綸補舜衣。云錦發殘天地隱,陽秋評盡古今非。英賢有道曾何究,造化無情不慭遺。靜對襜褕懷舊德,月寒風冷幾歔欷。
東風聯轡杏花旁,幾載金蘭道誼長。共擬人龍終作瑞,寧知玉樹不禁霜。生芻萬里懷封鬣,落月三更滿屋梁。惆悵九京無可作,石渠今日少文章。
人言我身長,尺度難為裁。
居然一瓠壺,略可當酒杯。
口交市井談,面涴俗子埃。
謂予倘不化,未覺逆旅猜。
但恐醉語誤,積毀能焚骸。
殷勤王先生,脫襪何賢哉。
長江連遠海,萬里易生風。扁舟三十日,旬時九相逢。擊楫徒興感,溯流安可從。吳云漠咫尺,憑憑且難通。
極目燕天北,杳矣碧霄同。浮槎何日至,搔首問蒼穹。天風九萬里,直下大江東。海波十千丈,倒流蓬壺宮。長鯨翻白屋,挾此遠生雄。鬐鬣蒸云霧,怪怒起蛟龍。巨鰲驚縮首,恍惚三山帆。而況扁舟者,綿力欲與馮。箜篌不堪聽,癡殺渡河翁。
去向瀟湘路若何。
亂云如墨水如羅。
癡心識著江南好,
只道朱門世上多。
長相憶,
官閣樂偏饒。
小室圍爐朝煮雪,
高亭臨水夜聽簫。
回首總魂銷。
風雪逼歲除,稱觴又今日。
泉壤去不返,十載夢魂隔。
隨侍安可期,顧復悲疇昔。
常聞兒初生,每擬堪巾櫛。
設帨非懸弧,頗覺期望失。
郁懷誰為寬,勞瘁易致疾。
晨夕已減餐,提攜仍懇切。
最小偏垂憐,寢食依親側。
長往遺孤兒,雛發猶覆額。
豈識罔極恩。但苦音容沒。
千行赤子淚,何補春暉德。
一樽長跪奠,芳草墓門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