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行即事二首 其一
古岸生微靄,
空林掛夕陽。
霞輝明野色,
天影戰波光。
集鳥村墟暗,
鳴蟲禾黍荒。
秋高孤月靜,
天末巧云長。
沙晚橫歸艇,
川晴列去檣。
登臨自多感,
何必寄他鄉。
古岸生微靄,
空林掛夕陽。
霞輝明野色,
天影戰波光。
集鳥村墟暗,
鳴蟲禾黍荒。
秋高孤月靜,
天末巧云長。
沙晚橫歸艇,
川晴列去檣。
登臨自多感,
何必寄他鄉。
古老的江岸升起淡淡霧氣,空寂的樹林掛著西沉夕陽。霞光映亮了原野景色,天空倒影與波光交相蕩漾。歸鳥聚集讓村墟漸暗,秋蟲鳴叫中莊稼地顯荒涼。秋高氣爽孤月寧靜,天邊飄著綿長的巧云。暮色中沙灘橫陳歸船,晴川里排列著遠去的帆檣。登臨之際本就多感慨,何必非要漂泊在他鄉。
微靄:淡淡的霧氣。
戰波光:指天空倒影與波光相互激蕩。戰,這里形容光影交錯的動態。
禾黍荒:指莊稼地因秋深而顯得荒涼。禾黍,泛指莊稼。
天末:天邊。
巧云:形狀精巧、變化多姿的云。
歸艇:返回的小船。
去檣:指離去的船只(檣為船帆的桅桿,代指船)。
登臨:登高望遠,此處指在舟中眺望。
此詩應為詩人秋日行舟途中所作。秋景本易引發感懷,詩人于舟中眺望兩岸,見暮色漸起、歸鳥蟲鳴、孤月巧云、往來舟楫,觸景生情,寫下這組記錄旅途所見所感的“即事”詩。
全詩以“舟行”為線索,細致描繪秋江傍晚的景物變化,由遠及近、由景及情,展現了自然之美與旅思之幽。語言平實而意境深遠,是一首情景交融的秋日行旅佳作。
漁翁生長不識字,坐對滄江有好懷。
不用滿船載書畫,一篷獨掛酒篘來。
燕市逢君感舊游,亂馀文酒未全酬。
使星曉動幨帷色,暮雨寒生繡斧秋。
蜀道休論天共險,巴江還愛字成流。
泠泠上界峨嵋雪,不盡詩清攬轡收。
王師一舉疾于雷,
頃刻俄聞破敵回。
且喜將門還出將,
檻車生致鬼章來。
相別已經年,
快睹春風面。
空山有冷香,
深情托紈扇。
諸佛日日降生,圣人時時出現。
與大地群生,同一耳聞,同一眼見,同此一心,同此一念。
共樂太平時,大家呈笑面。
有誰更問,日與長老,孰近孰遠,大千沙界含元殿。
短夢初回新睡后。
浥露輕盈,幾縷翻風牖。
有意低垂還拂酒。掏花偏是柔荑手。
海燕窺簾飛未透。
過眼行云,隱約回峰秀。
和盡瑤章知幾首。地遙人遠空思舊。
污泥曾不染,隔浦遞幽香。
何用沾新露,猶然怯曉霜。
愿生諸佛國,可集野人裳。
舊社荒蕪甚,池塘夢正長。
盈盈荷上露,灼灼如明珠。
寢共織成被,絮以同攻綿。
夏搖比翼扇。冬坐比肩氈。
衣用雙絹,寢無絳幬。
夜半殘燈坐不眠,
孤吟霜月小寒天。
昏昏病眼時無恙,
又托精誠向簡編。
庭院無風雪自披,風光雪色感當時。
良心真切含新蕊,明德馨香襲舊枝。
有譜金蘭皆可畫,無聲玉笛妙難吹。
漫將歲月從頭數,十二年來過眼遲。
天閟華燈亦有情,
知君新不顧傾城。
遙憐擁被哦詩句,
卻遣隋珠照夜明。
家道頗相類,慨深詩易成。
紅羊劫身在,青簡灶灰傾。
終究歸人境,那堪論世情。
劇憐霜月迥,寒漫讀書燈。
一介書生逢圣主。十年諫草人爭睹。滿目風波渾不顧。思砥柱。也曾獨障狂瀾住。
孤忠久被奸邪妒。君恩深重難拋去。明日辭官還上疏。天應許。白圭免受青蠅污。
夫子信與點,賜也敢望回。
遙知成春服,復此登春臺。
一水近清淺,眾峰遠崔嵬。
林端白云暝,竹下清風來。
谷深鶯徐囀,川迥雁仍哀。
賓至賦樂胥,觴行詠康哉。
詞鋒與醉墨,馀響若底頹。
何以喻珍奇,繁露將玉杯。
禪翁安禪不出山,畫史為畫山中閒。
寒月高懸碧蘿幌,曉云深護青松關。
寶地樂聲聞澗底,梵天香氣識林端。
定回幽壑猿叫斷,食邊絕巘馬飛還。
蓋頭把茆亦自好,棲身十笏何其煩。
貫休能詩誇宇內,文暢得序傳人間。
新圖摩挲重嘆息,舊徑髣髴窮躋攀。
聽師拂塵說善果,使我拂袖辭塵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