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興次韻和晁應之四首 其三
女幾山前云雨收,五更星斗轉西樓。
蒼蒼淡月關河曉,裊裊西風觀閣秋。
獨鶴有求時飲啄,孤云無事任沉浮。
可憐白發張公子,還望西山歌四愁。
女幾山前云雨收,五更星斗轉西樓。
蒼蒼淡月關河曉,裊裊西風觀閣秋。
獨鶴有求時飲啄,孤云無事任沉浮。
可憐白發張公子,還望西山歌四愁。
女幾山前的云雨已經停歇,五更時分星斗移轉到西樓。灰白色的淡月照著關河迎來破曉,輕柔的西風讓觀閣充滿了秋意。獨鶴有所需求時而飲水啄食,孤云無所事事任其漂浮起落。可憐那白發蒼蒼的張公子,還望著西山吟唱《四愁詩》。
女幾山:山名。
裊裊:形容微風輕輕吹拂的樣子。
張公子:可能指詩人自己或友人。
四愁:指東漢張衡的《四愁詩》,多表達憂愁情緒。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晁應之即晁沖之,詩人與之唱和。當時可能社會局勢復雜,詩人仕途不順或生活不如意,從而借詩抒發感慨。
這首詩主旨是抒發詩人內心的愁緒和感慨。其特點是景中含情,以景襯情。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是特別著名,但展現了詩人的文學才華和情感世界。
蠶老乏婦,舍北舍南春已暮。小麥漸漸大麥黃,繰車掛壁塵生釜。蠶老乏婦。
老樹根深絡石頑,危檐飛棟插高寒。為誰洗盡蒼龍骨,成嶺成峰上上看。
羅衣乍解汗如珠,燭下光生白玉膚。更愛昭儀膏滑甚,蘭房出浴不曾濡。
固愛春陰好,兼愁秋雨聲。以茲無所植,獨坐有馀清。岸幘浮云度,攤書落照明。避人吾已足,何事更經營。
翻然矯首奉恩除,卻似當年擢第初。憔悴九衢林下客,光明一軸錦裝書。馮陵河岳才無敵,繪畫乾坤思有馀。方板赤虬何太迫,君王曾未識相如。平昔弦觴浪自怡,暮年薦鶚有新知。蛾眉翻作黃昏哭,樂府空傳白纻詞。上國音塵隨夢斷,東山簫管結秋悲。風亭月觀依然在,遼鶴歸來復幾時。行止非人不自謀,飄然一葉信沉浮。躊躇去步迷三徑,奄忽平生閉一丘。韶樂已聞更雅奏,瑤池尤喜近中秋。無人解寫升平事,惆悵騎鯨去不留。
板橋橫浦直,籬舍傍堤斜。年熟村多釀,秋深菊始華。溪魚寒聚藻,田蟹夜行沙。野趣渾無厭,吾生即有涯。
玉龍橋下水縱橫,迭鼓回帆斷續聲。城頭一片昆山月,多少人疑子晉笙。
庵屋幽僻靜無嘩,十里青山一徑斜。舊引泉流長繞澗,新移茶樹正開花。荒田草合多寒雀,曠野林稀少暮鴉。日夕相看誰是伴,清風明月與煙霞。
南風且絕唱,西陵最可悲。今日還蒿里,終非封禪時。
經過滟滪汎瞿唐,天險何如地險長。我愛越山投剡曲,君看吳水憶襄陽。季鷹思鲙乘高興,司馬探書念遠鄉。不是煙塵迷錦里,也還鷗燕逐牙檣。
牧叟園林跡已陳,此藤托地絳云鄰。問年紅豆差相仿,應見河東墊角巾。
回眸歷甘苦,朝暮已成歌。了悟古城月,行吟滄海波。詩求溫厚道,人敬老東坡。更約明春會,忘年意興多。
元朝學士宋家子,手得丹青古莫比。筆端點染入精妙,心上經綸乃如此。唐之畢宏宋郭熙,林木山水那兼美。一匹縑素動數旬,工夫細膩世絕倫。未論意象補造化,已覺氣勢生風云。眼中蛟龍相盤拿,風云變態何詫嗟。草間莫著王孫足,王孫芳草今天涯。君不見馬遠區區念宋家,殘山剩水胡為耶。
我曾到梅塢,正自畫不如。是處有風月,君無懷故居。
行不得也哥哥,巫山路遙湘水多。桂樹叢幽啼虎豹,桃花浪闊喧蛟鼉。行不得也哥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