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周作韻送范忱夫舉歸
白日高懸照九垓,
天門欲上卻飛回。
雖聞西蜀題橋去,
未放東都走馬來。
豐劍有神須會合,
荊珉蘊璞且徘徊。
明年八翮乘風起,
一振鵬程九萬開。
白日高懸照九垓,
天門欲上卻飛回。
雖聞西蜀題橋去,
未放東都走馬來。
豐劍有神須會合,
荊珉蘊璞且徘徊。
明年八翮乘風起,
一振鵬程九萬開。
白日高高懸掛,光輝遍照九州大地;本欲直上天門,卻又折翼飛回。雖聽聞你如司馬相如題橋立誓赴考,可惜未能像中舉者般在東都騎馬游街。豐城寶劍自有靈性終會相遇,荊山璞玉蘊含珍寶暫且徘徊。待到來年,你定能如大鵬展開強健的翅膀乘風而起,一飛沖天,鵬程萬里。
九垓(gāi):指九州,代指全國。
天門:喻指科舉入仕的途徑。
西蜀題橋:用司馬相如典故,相如過成都升仙橋時題“不乘高車駟馬,不過此橋”,喻指立志功名。
東都走馬:指科舉中第后騎馬游街的榮耀,東都代指都城。
豐劍:豐城劍典故,《晉書·張華傳》載豐城地下有劍氣,掘得雙劍,喻人才終將顯露。
荊珉(mín)蘊璞:和氏璧典故,《韓非子》載楚人卞和于荊山得璞玉,喻人懷才待識。
八翮(hé):指鳥的健翅,喻指強健的才能。
鵬程九萬:出自《莊子·逍遙游》“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喻遠大前程。
此詩為送友人范忱夫科舉落第返鄉所作。宋代科舉競爭激烈,士人應試多有起伏。作者以詩贈別,既安慰友人暫時失意,又借典故肯定其才德,鼓勵其來年再試,反映了宋代文人之間相互扶持、積極進取的交游風氣。
全詩圍繞“送歸”主題,先述友人應試未捷的現狀,再以典故喻其才德未顯,最后以大鵬展翅的宏愿激勵,主旨鮮明。既體現了對友人的深切關懷,又展現了對人才終將顯露的信念,是一首典型的科舉贈別勵志之作。
秋水雙眉黛,春風兩鬢鴉。滿窗風露綠云斜。漫把粉兒加。
顧影應先惜,新妝已足夸。癡情猶自問鄰娃。人面可如花。
宿幸依劉表,
時蒙說項斯。
方為感知賦,
遽作送行詩。
萬里通吳蜀,
千山隔夢思。
江頭野梅發,
應記共吟時。
秋光偏媚客,
長嘯獨登臺。
誰蘸幽篁冷,
煙霏玉檻開。
茶香風送枕,
花落雨馀杯。
延佇深懷想,
先公側帽來。
白頭湖海愧婆娑,高致如公見幾何。射鴨堂深明月滿,養魚池迥落花多。登山不必攜紅粉,近水還應衣綠荷。從此寄聲公信否,鑒江分我半煙波。
少年相約事經綸,未老公先作隱淪。山屐踏殘花底月,海螺傾盡甕頭春。眼前好事三更夢,身后虛名半點塵。我亦本來能曉了,卻遭人笑是貪嗔。
怒氣隱隱。
陣云滾滾。
鐵馬風號,石羊淚滲。
怨血泛作西湖。水模糊。
凄涼五國城邊月。
梓宮撇。
歲歲飛冰雪。
孤臣那忍朽骨。
偏葬山頭。
恨悠悠。
江夏無雙第一人,清明久矣動簪紳。心平氣勁無偏黨,好在皇朝作爭臣。
宅家親擢得真才,柏府蘭堂更外臺。未問遄驅向溝壑,半途應有詔書催。
從來軒冕一毫輕,朝跡初收去玉京。打破畫瓶無個事,不妨游戲繡衣行。
論詩才了便談禪,鄙吝冰消更豁然。稽首心空先及第,敢將癸未論同年。
玉節光華照日曦,揚清激濁正當時。阿連幸出百僚底,正恐翁歸不受私。
古郢城邊秋草深,
我來無處覓知音。
朱簾畫棟俱塵土,
千載誰傳宋玉心。
由畿尉,擢言路。如何新進臣,敢說陛下誤。
文章一代推中唐,柳韓元白各擅場,品端終屬兩侍郎。
漸覺流光暮,
蕭條倍慘然。
秋心最搖落,
病骨況纏綿。
奉佛三生石,
焚香一縷煙。
藥爐伴禪榻,
消盡菊花天。
故人來我夢,告我家垂死。
同生百年中,半生已如此。
圣賢漠不援,詩書徒空紙。
憐君愧我貧,淚下不能止。
精誠結中夜,欲別情逶迤。
輕肥遍市朝,蹭蹬君獨爾。
古調乏賞音,庸碌多知己。
男兒不驚人,等倫直無耳。
經綸起屠釣,勉力愿無已。
千里風塵澒洞間,
故園秋共一尊閒。
帆前滄海盧敖路,
杖底朱明葛令山。
越騎兵戈聞息戰,
漢家金鐵許通關。
知君不上干時策,
落日漁樵數往還。
鴨綠江頭秋水溟,燕支山下曉笳停。漢時玉塞休中閉,此日金微即外扃。
中原雜種莫相侵,皎日安能翳尺陰。酋首終須懸漢闕,帝羓久在殺胡林。
西風一夜掃東胡,南狩從茲奠北都。□□千年調玉燭,神州十載罷金□。
介休側看未成峰,
攬古難舒磊塊胸。
不見異人文彥博,
豈無名士郭林宗。
近鄰雍絳頻輸粟,
往歲燕云尚舉烽。
衰草夕陽殘雪路,
原田每每說堯封。
皂蓋蠶叢去,
青祗鳳歷頒。
雪林猿叫峽,
春院鳥啼山。
文字傳三楚,
恩威化八蠻。
政成明主召,
九虎啟天關。
山雨無時歇,
江波上岸流。
泥深未免出,
橋斷更堪憂。
房淺鄰糟甕,
宵寒攬絮裘。
朝來勢未已,
歸路恐操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