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臥病焚香禮佛甚蕭寥也成四韻
漸覺流光暮,
蕭條倍慘然。
秋心最搖落,
病骨況纏綿。
奉佛三生石,
焚香一縷煙。
藥爐伴禪榻,
消盡菊花天。
漸覺流光暮,
蕭條倍慘然。
秋心最搖落,
病骨況纏綿。
奉佛三生石,
焚香一縷煙。
藥爐伴禪榻,
消盡菊花天。
漸漸感覺時光流逝到了暮秋,景物蕭條更添心中的慘然。秋日的心境最是零落,何況病體纏綿難愈。禮奉佛祖于三生石前,點燃一炷香,青煙裊裊。藥爐陪伴著禪床,就這樣消磨了整個菊開的秋日。
流光:流逝的時光。暮:指秋暮。
秋心:秋日的心境,“秋”與“心”合為“愁”字,隱含愁緒。搖落:草木凋零,此處引申為心境的零落。
病骨:病弱的身體。纏綿:指病情延續(xù)難愈。
三生石:佛教傳說中記錄前世、今生、來世因果的石頭,象征輪回與緣分。
禪榻:僧人或修行者坐禪用的床榻。
菊花天:指秋末菊開的時節(jié),代指整個秋季。
此詩當創(chuàng)作于詩人秋日抱病之際。具體時間、地點未明,但可推知是在秋意漸濃、身體違和時,詩人通過焚香禮佛排遣病中孤寂,抒發(fā)對時光流逝的感慨與精神寄托。
全詩以秋日臥病、焚香禮佛為核心場景,借秋景、病體、佛事等意象,抒發(fā)時光易逝之悲、病軀纏苦之痛,以及借佛自慰的復雜心境。語言質樸,情景交融,展現了困境中尋求精神解脫的文人情懷。
金雀無舊釵,緗綺無舊裾。
唯有一寸心,長貯萬里夫。
南軒夜蟲織已促,北牖飛蛾遶殘燭。
祗言眾口鑠千金,誰信獨愁銷片玉。
不知歲晚歸不歸,又將啼眼縫征衣。
閑臥銷長日,親朋笑我疎。
詩篇隨分有,人事度年無。
情性僻難改,愁懷酒為除。
誰能思此計,空備滿床書。
長憶青山下,深居遂性情。
壘堦溪石凈,燒竹灶煙輕。
點筆圖云勢,彈琴學鳥聲。
今朝知縣印,夢里百憂生。
內殿臣相命,開罇話舊時。
夜鐘催鳥絕,積雪阻僧期。
林靜寒聲遠,天陰曙色遲。
今宵復何夕,鳴珮坐相隨。
露花浮翠瓦,鮮思起芳叢。
此際斷客夢,況復別志公。
既歷天臺去,言過赤城東。
莫說人間事,崎嶇塵土中。
曉鐘驚睡覺,事事便相關。
小市柴薪貴,貧家砧杵閑。
讀書多旋忘,賒酒數空還。
長羨劉伶輩,高眠出世間。
老母別愛子,少妻送征郎。
血流既四面,乃一斷二腸。
不愁寒無衣,不怕饑無糧。
惟恐征戰(zhàn)不還鄉(xiāng),母化為鬼妻為孀。
白日逍遙過,看山復遶池。
展書尋古事,翻卷改新詩。
賒酒風前酌,留僧竹里棋。
同人笑相問,羨我足閑時。
九衢難會宿,況復是寒天。
朝客清貧老,林僧默悟禪。
眠遲消漏水,吟苦墮寒涎。
異日來尋我,滄江有釣船。
自知狂僻性,吏事固相疎。
祗是看山立,無嫌出縣居。
印朱霑墨硯,戶籍雜經書。
月俸尋常請,無妨乏斗儲。
長沙事可悲,普掾罪誰知。
千載人空盡,一家冤不移。
吟寒應齒落,才峭自名垂。
地遠山重疊,難傳相憶詞。
主人庭葉黑,詩稿更誰書。
闕下科名出,鄉(xiāng)中賦籍除。
山春煙樹眾,江遠晚帆疎。
吾亦家吳者,無因到弊廬。
性疎常愛臥,親故笑悠悠。
縱出多攜枕,因衙始裹頭。
上山方覺老,過寺暫忘愁。
三考千余日,低腰不擬休。
作吏無能事,為文舊致功。
詩標八病外,心落百憂中。
拜別登朝客,歸依煉藥翁。
不知還往內,誰與此心同。
好景時牽目,茅齋興有余。
遠山經雨后,庭樹得秋初。
道侶憐栽藥,高人笑養(yǎng)魚。
優(yōu)游隨本性,甘被棄慵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