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陽十詠 桃花塢
種樹臨谿流,開亭望城郭。
當年孟張輩,載酒來行樂。
斯人久埃滅,節物今猶昨。
看取不言華,春風自相約。
種樹臨谿流,開亭望城郭。
當年孟張輩,載酒來行樂。
斯人久埃滅,節物今猶昨。
看取不言華,春風自相約。
在溪水邊種植樹木,建造亭子遙望城郭。當年孟張這些人,帶著酒來這里尋歡作樂。這些人早已消逝,而節令景物如今依舊如昨。且看那默默綻放的花朵,與春風自然相約。
臨:靠近。
孟張輩:指當年在此游玩的人,具體所指不詳。
埃滅:消逝、湮滅。
節物:節令景物。
不言華:即默默開放的花,華通“花”。
具體創作時間和背景不詳,但從詩中可推測,詩人可能是在游覽歷陽桃花塢時,看到眼前景色,聯想到曾經在此游玩的人,從而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在于感慨時光易逝、人事無常,同時贊美自然的永恒。其特點是借景抒情、對比鮮明。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詩人對生活和自然的思考。
有一范仲淹,人將重名節。
馬上地曹郎,翩翩起吾粵。
引滿花下杯,延緣坐中客。
醉不大袖歌,孰云此門窄。
鬢影吹涼,眉痕替月,煙綃卷盡宮羅。露腳斜飛,點塵不到鷗波。水天共色秋無價,似泛查、人在銀河。動清吟、驚起雙鴛,好夢梨窩。
彭郎祠宇新題換,自神州劫后、未忍重過。曲曲回闌,蘋飔微飐殘荷。湖山不負清游興,賺詞人、心上秋多。更何時、一棹莼絲,一笛漁歌。
將軍能好客,藩臬會高堂。
鲙切銀絲細,羹傳玉粉香。
箏聲哀象板,觴政急桑郎。
酩酊還留坐,梅花月轉廊。
貪看新月不成眠,
仿佛清宵對玉娟。
詩思君家推絕調,
吟成白雪卻非鹽。
木樨香里坐論詩。瘦骨倦支持。歲華容易拋人去,任西風、吹鬢成絲。遙憶江樓人倚,云山夢里歸期。
空庭露冷夜遲遲。鴉睡正酣時。昨宵明月今何處,料嫦娥、也怕相思。恐有悲秋兒女,檀欒不許人知。
閩海烽煙首重回,當年攬轡識君才。半生偃蹇慚同調,浮世風波敢自媒?秋向西山鴻雁起,月依碣石白云來。軺車按塞難為御,又負清宵五百杯。
延津分劍寒,別后還從萬里看。雁塞更將蘭作佩,鹓行尚憶筆簪冠。聲名天下無雙士,保障軍中有一韓。抵掌不須談往事,顛毛種種識艱難。
東向榆關離思賒,外臺只尺是天涯。自憐燕越分前箸,誰謂歌鐘阻暮笳!塵滿三秋孺子榻,眼穿八月使君槎。主恩不薄行間吏,遮莫風霜襲鬢華。
知是皇家幾世仁,天開人物作長城。元崇雅號濟時相,景略真成間代英。
天路旂常鋪績用,中原草木識威名。北征西略公馀事,應念同胞百萬生。
疏戇煩公刮目看,肯持諛語祝加餐。千鈞弩上機寧易,百尺竿頭步轉難。
事遇快時聊復忍,民當急處略須寬。掃除荊棘栽梨棗,累璧重圭耐歲寒。
深宮違定省,經月戀晨昏。
率土方為養,蒼生共戴尊。
題書千里重,托物寸心存。
遣使旌門外,踟躕望九閽。
殘經臥佛隱孤峰,
誰咒飛泉養伏龍。
手撫蒼官宜作弟,
道光二十八年松。
天邊處處望鄉臺,久客相逢亦快哉。
疏雨忽從京甸過,片云新自岱宗來。
烹魚河上頻書札,下馬燈前共酒杯。
醉后不知沾濕去,密荷深竹一徘徊。
高巖跨層巔,一徑入蒼翠。
三休徹上頭,卻立睨平地。
當年寶藏興,中夜出光氣。
至今石縫裂,篝火尚能記。
盈虛誰可測,開闔神自秘。
空房有殘僧,骨冷夜無寐。
綠楊堤,青草渡。花片水流去。百舌聲中,喚起海棠睡。斷腸幾點愁紅,啼痕猶在,多應怨、夜來風雨。
別情苦。馬蹄踏遍長亭,歸期又成誤。簾卷青樓,回首在何處。畫梁燕子雙雙,能言能語,不解說、相思一句。
鹿門空有約,
林慮舊山孤。
何處尋真隱,
人間見畫圖。
策杖獨行游,青山一何深。
道逢采藥人,問我松脂林。
見月時一吟,夜涼天稱心。
回頭望東川,流水無古今。
幻跡有去來,達觀無古今。
長嘯人不聞,山風吹羅襟。
楊柳馀朽株,梧桐但疏陰。
小臥不出門,不知秋已深。
不堪雙鬢已成絲,
久客難歸事可知。
無數興衰經眼過,
老年記取少年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