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湯泉二首 其一
滿斛泠泠注不窮,幻塵干慧洗皆空。
法流水接諸天上,神瀵香聞一國中。
金粟示為除病惱,跋陀仍已獲圓通。
馬蹄又入風埃去,回首吳吟謝迮翁。
滿斛泠泠注不窮,幻塵干慧洗皆空。
法流水接諸天上,神瀵香聞一國中。
金粟示為除病惱,跋陀仍已獲圓通。
馬蹄又入風埃去,回首吳吟謝迮翁。
滿滿的一斛清涼泉水不斷注入,能把虛幻的塵念和世俗的智慧都洗凈。這如佛法般的流水連接著諸天之上,神泉的香氣能飄滿整個國家。像金粟如來一樣是為了消除人們的病惱,如同跋陀尊者一樣已獲得了圓通之境。我的馬蹄又要踏入風塵之中,回首告別這吳地吟唱,感謝迮翁。
斛:古代量器名,也是容量單位。
泠泠:形容清涼、冷清。
幻塵:虛幻的塵世。
干慧:指脫離實際的智慧。
法流:佛教語,指佛法。
神瀵:指神奇的泉水。
金粟:指金粟如來,即維摩詰大士。
跋陀:即佛陀跋陀羅,東晉時期的高僧。
迮翁:可能是作者在吳地結識的一位老者。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推測作者可能在游覽湯泉時,被湯泉的清幽和相關的佛教文化氛圍所感染,從而有感而發創作此詩。當時可能社會上佛教文化較為盛行,作者也受到一定的影響。
這首詩以湯泉為主題,將湯泉與佛法相結合,展現了作者對超凡境界的追求。詩中用典巧妙,意境清幽,體現了作者較高的文學素養和對佛教文化的深刻理解,在同類題材的詩歌中有一定的特色。
西風滿眼莫登樓,回望鄉關去末由。晚色不催金絡馬,夜燈空夢玉搔頭。梁王行識相如賦,楚國方悲宋玉秋。萬里長途知不晚,一杯聊為老人留。
卿云絢綵捧晴暾,春滿皇都十二門。苑樹嫩黃煙著色,宮溝微綠雪消痕。秧分過社新針水,麥種經秋秀被村。愿見年豐人飽飯,廣文官冷底須論。
山擬金山小,宛在水中央。蓬萊幻樓閣,西湖開草堂。一窗晴塔影,十里夏荷香。問誰恣領略,老衲據禪床。
自來閩中郡,僑寓公宇偏。身病縻服餌,單居日如年。憲署歷三試,愚庸寡所宣。茲行臨辟道,黽勉以周旋。日夕登高臺,遙盼四山川。山川亦云美,宜與萬念捐。慈幃隔江關,稚子目娟娟。連夜夢新堂,嬉戲在我前。祿食無寸補,遠游何當還。東風號陰澤,此土候氣先。草木相衰榮,已復爭碧鮮。思及方春時,買船向邵延。長歌蕩暄景,吹笛玉臺煙。行止欽圣訓,義著艮象篇。此豈不在人,虛心以勉旃。
地入臨安界,山藏遏逆村。夷門解迎客,牽馬到柴門。
翠袖湘江曲,秋林淚點斑。冥冥煙雨里,不見九疑山。
沽酒村中來,得酒村中住。村里滿葡萄,村人為架樹。藤長不能制,沿樹上屋宇。瓦上千葉開,粲若十八女。握酒重行行,行行出村去。村外小溪橫,水低橋高舉。橋面如鞋寬,橋底波容與。相隔等層霄,欲步心先懼。且坐橋頭石,更酌一杯許。不知誰家犬,來舔吾足屨。淡淡天中云,忽忽微來雨。遂醉不知歸,時飲溪中水。
年少官高寵命頻,推封兩度及雙親。凄涼莫起賢勞嘆,遭遇如君有幾人。
力盡謀窮內變生,無須血刃下堅城。等閑一曲黃河水,誰信強于十萬兵。
孤兒當門泣,門外霜皓皓。今年許裁襦,兄但視其嫂。
晉國衣冠掃地空,漁歌長在水云中。倚欄欲問興亡事,木末琉璃墜曉風。池上高臺倚碧空,郡樓相對出煙中。讀書太守今何在,寂寞無人繼此風。
妾家住近橫塘隅,鴛鴦紋繡紅羅襦。蛾眉淡掃遠山碧,耳榼低垂明月珠。蘭風吹散大堤上,柳絲搖金花作障。玉壺清酒波粼粼,鯉魚尾雜猩猩唇。艷歌宛轉凝流云,勸郎徘徊留好春,好春不留愁殺人。
當年鐵馬渡襄江,敵國聞風夜納降。今日卻歸江上去,峴山青滿讀書窗。五月樓船始到家,山中無處不桑麻。今人卻笑東門老,白發春田獨種瓜。
用發織郎衣,縱橫系胸腹。縛不得人心,千絲那能足。
人家星散水中央,十里芹羹菰飯香。想得薰風端午后,荷花世界柳絲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