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羅漢贊十六首 其八
百和香中本無我,光透塵勞一一法。
佛法本從空處起,炳然字義照太空。
以此一香應發心,東方出日西方雨。
我今稽首伐阇羅,是真離欲阿羅漢。
百和香中本無我,光透塵勞一一法。
佛法本從空處起,炳然字義照太空。
以此一香應發心,東方出日西方雨。
我今稽首伐阇羅,是真離欲阿羅漢。
在百和香的境界里本就沒有自我,光明穿透煩惱塵勞而映照出一切佛法。佛法本是從空性中生起,鮮明的字義照亮了整個太空。憑借這一炷香應當發起求道之心,就像東方日出而西方降雨那樣自然。我現在向金剛神稽首禮拜,這位是真正遠離貪欲的阿羅漢。
百和香:多種香料合成的香。
塵勞:佛教指煩惱。
法:佛教術語,泛指一切事物。
發心:發起求道之心。
稽首:古時的一種跪拜禮,叩頭至地,是九拜中最恭敬的。
伐阇羅:即金剛神。
阿羅漢:小乘佛教修行的最高果位,意為殺賊、應供、不生,指已斷盡一切煩惱,應受人天供養,不再生死輪回者。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宋代佛教盛行,文人與佛教交流頻繁,蘇軾深受佛教思想影響。此詩可能是蘇軾在與佛教相關的活動中,或是對佛法有深刻感悟時創作,表達其對佛法教義的理解和對修行者的敬意。
這首詩主旨是宣揚佛法教義,強調佛法從空性中生起,倡導人們以虔誠之心修行。其突出特點是將佛法道理與自然現象相結合,以形象的語言表達抽象的佛理。在文學史上,體現了蘇軾對佛教文化的吸收和創作融合,豐富了宋代詩歌的題材和內涵。
早攀霄漢上天衢,晚落風波委世途。
雨露施恩無厚薄,蓬蒿隨分有榮枯。
傷禽側翅驚弓箭,老婦低顏事舅姑。
碧落三仙曾識面,年深記得姓名無。
宦途本自安身拙,世累由來向老多。
遠謫四年徒已矣,晚生三女擬如何。
預愁嫁娶真成患,細念因緣盡是魔。
賴學空王治苦法,須拋煩惱入頭陀。
坐愛前檐前,臥愛北窗北。
窗竹多好風,檐松有嘉色。
幽懷一以合,俗念隨緣息。
在爾雖無情,于予即有得。
乃知性相近,不必動與植。
麗句勞相贈,
佳期恨有違。
早知留酒待,
悔不趁花歸。
春盡綠醅老,
雨多紅萼稀。
今朝如一醉,
猶得及芳菲。
誰家第宅成還破,
何處親賓哭復歌。
昨日屋頭堪炙手,
今朝門外好張羅。
北邙未省留閑地,
東海何曾有定波。
莫笑賤貧夸富貴,
共成枯骨兩如何。
一從澤畔為遷客,兩度江頭送暮春。
白發更添今日鬢,青衫不改去年身。
百川未有回流水,一老終無卻少人。
四十六時三月盡,送春爭得不殷勤。
喜入山林初息影,厭趨朝市久勞生。
早年薄有煙霞志,歲晚深諳世俗情。
已許虎溪云里臥,不爭龍尾道前行。
從茲耳界應清凈,免見啾啾毀譽聲。
余杭邑客多羇貧,其間甚者蕭與殷。天寒身上猶衣葛,日高甑中未拂塵。
江城山寺十一月,北風吹沙雪紛紛。賓客不見綈袍惠,黎庶未霑襦袴恩。
此時太守自慙媿,重衣復衾有余溫。因命染人與針女,先制兩裘贈二君。
吳緜細輭桂布密,柔如狐腋白似云。勞將詩書投贈我,如此小惠何足論。
我有大裘君未見,寬廣和暖如陽春。此裘非繒亦非纊,裁以法度絮以仁。
刀尺鈍拙制未畢,出亦不獨裹一身。若令在郡得五考,與君展覆杭州人。
一從簪笏事金貂,
每借溫顏放折腰。
長覺身輕離泥滓,
忽驚手重捧瓊瑤。
馬因回顧雖增價,
桐遇知音已半焦。
他日秉鈞如見念,
壯心直氣未全銷。
朝餐多不飽,夜臥常少睡。
自覺寢食間,多無少年味。
平生好詩酒,今亦將舍棄。
酒唯下藥飲,無復曾歡醉。
詩多聽人吟,自不題一字。
病姿與衰相,日夜相繼至。
況當尚少朝,彌慙居近侍。
終當求一郡,聚少漁樵費。
合口便歸山,不問人間事。
秦吉了,出南中,彩毛青黑花頸紅。耳聰心慧舌端巧,鳥語人言無不通。昨日長爪鳶,今朝大觜烏。鳶捎乳燕一窠覆,烏琢母雞雙眼枯。雞號墮地燕驚去,然后拾卵攫其雛。豈無雕與鶚,嗉中肉飽不肯搏。亦有鸞鶴群,閑立高飏如不聞。秦吉了,人云爾是能言鳥。豈不見雞燕之冤苦,吾聞鳳皇百鳥主。爾竟不為鳳皇之前致一言,安用噪噪閑言語。
泰山不要欺毫末,顏子無心羨老彭。
松樹千年終是朽,槿花一日自為榮。
何須戀世常憂死,亦莫嫌身漫厭生。
生去死來都是幻,幻人哀樂系何情。
朝來又得東川信,欲取春初發梓州。
書報九江聞暫喜,路經三峽想還愁。
瀟湘瘴霧加餐飯,滟滪驚波穩泊舟。
欲寄兩行迎爾淚,長江不肯向西流。
長松樹下小溪頭
班鹿胎巾白布裘
藥圃茶園為產業
野麋林鶴是交游
云生澗戶衣裳潤
嵐隱山廚火燭幽
最愛一泉新引得
清泠屈曲繞階流
廢村多年樹,生在古社隈。為作妖狐窟,心空身未摧。
妖狐變美女,社樹成樓臺。黃昏行人過,見者心裴回。
饑雕竟不捉,老犬反為媒。歲媚少年客,十去九不回。
昨夜云雨合,烈風驅迅雷。風拔樹根出,雷劈社壇開。
飛電化為火,妖狐燒作灰。天明至其所,清曠無氛埃。
舊地葺村落,新田辟荒萊。始知天降火,不必常為災。
勿謂神默默,勿謂天恢恢。勿喜犬不捕,勿夸雕不猜。
寄言狐媚者,天火有時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