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室公壽挽詞二首 其一
昔在熙寧日,
葭莩接貴游。
題詩奉先寺,
橫笛寶津樓。
天網恢中夏,
賓筵禁列侯。
但聞劉子政,
頭白更清修。
昔在熙寧日,
葭莩接貴游。
題詩奉先寺,
橫笛寶津樓。
天網恢中夏,
賓筵禁列侯。
但聞劉子政,
頭白更清修。
當年在熙寧年間,我以遠親的身份結識了您這位貴族才俊。曾一起在奉先寺題詩,于寶津樓上橫笛吹奏。后來朝廷法度覆蓋中原,宗室宴飲之禮受到限制。只聽說您如漢代劉子政般,即便年老仍保持高潔的修養。
葭莩(jiā fú):蘆葦莖中的薄膜,比喻遠親。
貴游:指貴族交游的人。
奉先寺:唐代名寺,此處或指宋代同名寺廟,為文人雅集之地。
寶津樓:宋代汴京(今開封)景點,位于金明池畔,為皇家園林中的樓閣。
天網:指朝廷法度或統治。
賓筵禁列侯:指限制宗室貴族參與宴飲的朝廷規定。
劉子政:即劉向,漢代經學家、目錄學家,以學識淵博、品行高潔著稱,此處借指公壽。
此詩為挽悼宗室公壽而作。熙寧年間(1068-1077)是宋神宗推行變法的時期,宗室貴族的活動可能因政策調整受限(如“賓筵禁列侯”)。公壽身處此背景下,仍保持清修品格,詩人通過回憶與其交往的片段及贊頌其品行,表達追思。具體創作時間當在公壽去世后,具體年份待考。
全詩以“昔”“今”為線,前半回憶與公壽在熙寧年間的雅集交游,后半轉向時局變化中公壽的清修堅守,借劉向典故凸顯其品格。語言質樸而情感深沉,是一首兼具懷舊與頌德的挽詩佳作。
孤村漸雨逐秋涼,逆旅愁人怨夜長。
不寐相看惟櫪馬,悲歌互答有寒螀。
天寒滯穗猶橫畝,歲晚空機任倚墻。
勸爾一杯聊復睡,人間貧富海茫茫。
道人胸中水鏡清,萬象起滅無逃形。獨依古寺種秋菊,要伴騷人餐落英。
人間底處有南北,紛紛鴻雁何曾冥。閉門坐穴一禪榻,頭上歲月空崢嶸。
今年偶出為求法,欲與慧劍加礱硎。云衲新磨山水出,霜髭不剪兒童驚。
公侯欲識不可得,故知倚市無傾城。秋風吹夢過淮水,想見橘柚垂空庭。
故人各在天一角,相望落落如晨星。彭城老守何足顧,棗林桑野相邀迎。
千山不憚荒店遠,兩腳欲趁飛猱輕。多生綺語磨不盡,尚有宛轉詩人情。
猿吟鶴唳本無意,不知下有行人行。空階夜雨自清絕,誰使掩抑啼孤惸。
我欲仙山掇瑤草,傾筐坐嘆何時盈。簿書鞭撲晝填委,煮茗燒栗宜宵征。
乞取摩尼照濁水,共看落月金盆傾。
十年身不到朝廷,欲伴騷人賦落英。
但得低頭拜東野,不辭中路候淵明。
艤舟苕霅人安在,卜筑江淮計已成。
千里論交一言足,與君蓋亦不須傾。
苻堅破荊州,止獲一人半。
中郎老不遇,但喜識元嘆。
我今獨何幸,文字厭奇玩。
又得天下才,相從百憂散。
陰求我輩人,規作林泉伴。
寧當待垂老,倉卒收一旦。
不見梁伯鸞,空對孟光案。
才難不其然,婦女廁周亂。
世豈無作者,于我如既盥。
獨喜誦君詩,咸韶音節緩。
夜光一已多,矧獲累累貫。
相思君欲瘦,不往我真懦。
吾儕眷微祿,寒夜把寸炭。
何時定相過,徑就我乎館。
飄然東南去,江水清且暖。
相與訪名山,微言師忍粲。
問君謫南賓,野葛食幾尺。
逢人瘴發黃,入市胡眼碧。
三年不易過,坐睨倚天壁。
歸來貌如故,妙語仍破鏑。
那能廢詩酒,亦未妨禪寂。
愿為尚書郎,還賜上方舄。
江湖渺故國,風雨傾舊廬。
東來三十年,愧此一束書。
尺椽亦何有,而我常客居。
羨君開此室,容膝真有余。
拊床琴動搖,弄筆窗明虛。
后夜龍作雨,天明雪填渠。
夢回聞剝啄,誰乎趙陳予。
添丁走沽酒,通德起挽蔬。
主孟當啗我,玉鱗金尾魚。
一醉忘其家,此身自籧篨。
周詩記荼苦,茗飲出近世。
初緣厭粱肉,假此雪昏滯。
嗟我五畝園,桑麥苦蒙翳。
不令寸地閑,更乞茶子蓺。
饑寒未知免,已作太飽計。
庶將通有無,農末不相戾。
春來凍地裂,紫筍森已銳。
牛羊煩呵叱,筐筥未敢睨。
江南老道人,齒發日夜逝。
他年雪堂品,空記桃花裔。
良農惜地力,幸此十年荒。
桑柘未及成,一麥庶可望。
投種未逾月,覆塊已蒼蒼。
農夫告我言,勿使苗葉昌。
君欲富餠餌,要須縱牛羊。
再拜謝苦言,得飽不敢忘。
連山蟠武昌,翠木蔚樊口。我來已百日,欲濟空搔首。
坐看鷗鳥沒,夢逐麇麚走。今朝橫江來,一葦寄衰朽。
高談破巨浪,飛屨輕重阜。去人曾幾何,絕壁寒溪吼。
風泉兩部樂,松竹三益友。徐行欣有得,芝術在蓬莠。
西上九曲亭,眾山皆培??。卻看江北路,云水渺何有。
離離見吳宮,莽莽真楚藪。空傳孫郎石,無復陶公柳。
爾來風流人,惟有漫浪叟。買田吾已決,乳水況宜酒。
所須修竹林,深處安井臼。相將踏勝絕,更裹三日糗。
徂徠無老松,易水無良工。
珍材取樂浪,妙手惟潘翁。
魚胞熟萬杵,犀角盤雙龍。
墨成不敢用,進入蓬萊宮。
蓬萊春晝永,玉殿明房櫳。
金箋灑飛白,瑞霧縈長虹。
遙憐醉常侍,一笑開天容。
我有方外客,顏如瓊之英。
十年塵土窟,一寸冰雪清。
朅來從我游,坦率見真情。
顧我無足戀,戀此山水青。
新詩如彈丸,脫手不暫停。
昨日放魚回,衣巾滿浮萍。
今日扁舟去,白酒載烏程。
山頭見月出,江路聞鼉鳴。
莫作孺子歌,滄浪濯吾纓。
吾詩自堪唱,相子棹歌聲。
故國非喬木,興王有世臣。
嗟余后死者,猶及老成人。
德業經文武,風流表搢紳。
空余行樂地,處處泣遺民。
平生弱羽寄沖風,此去歸飛識所從。
好語似珠穿一一,妄心如膜退重重。
山僧有味寧知子,瀧吏無言只笑儂。
尚有讀書清浄業,未容春睡敵千鐘。
顛張醉素兩禿翁,追逐世好稱書工。
何曾夢見王與鐘,妄自粉飾欺盲聾。
有如市娼抹青紅,妖歌嫚舞眩兒童。
謝家夫人澹豐容,蕭然自有林下風。
天門蕩蕩驚跳龍,出林飛鳥一掃空。
為君草書續其終,待我他日不匆匆。
過淮山漸好,松檜亦蒼然。
靄靄藏孤寺,泠泠出細泉。
故人真吏隠,小檻帶巌偏。
卻望臨淮市,東風語笑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