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林正老真贊
高坐清涼道場,截斷東南路口。
一萬菩薩列在下風,天下衲僧聞者稽首。
挺超佛越祖之意氣,有抽釘拔楔之妙手。
拶得額頭汗出,又向王舍城中哮吼。
高坐清涼道場,截斷東南路口。
一萬菩薩列在下風,天下衲僧聞者稽首。
挺超佛越祖之意氣,有抽釘拔楔之妙手。
拶得額頭汗出,又向王舍城中哮吼。
端坐在清涼的修行場所,阻斷了東南方向的通道。一萬尊菩薩都在其下風之列,天下的僧人聽聞其名都會稽首致敬。有著超越佛祖和祖師的意氣,具備拔除困惑癥結的妙手。逼得人額頭冒汗,又在王舍城中大聲宣揚佛法。
清涼道場:指清凈的修行場所。
截斷東南路口:比喻其佛法高深,有獨特見解,阻斷了世俗的思路。
衲僧:指僧人。稽首:佛教禮節,跪下,兩手伏地,以頭近地或著地。
抽釘拔楔:比喻解決疑難問題。
拶:逼迫。
王舍城:古印度摩揭陀國都城,是佛教圣地。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從詩的內容來看,當時佛教應該有一定的發展和影響力。詩人創作此詩可能是在聽聞慧林正老的事跡和佛法造詣后,出于對其的敬仰而作,想要通過詩歌來宣揚慧林正老的佛法精神和崇高地位。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慧林正老的佛法高深和超凡能力。其突出特點是運用佛教意象和夸張手法塑造人物形象。在佛教文學中,它為我們展現了當時高僧的風采和佛教的影響力。
祠壇縹緲遏云孤,肸蚃英靈颯有無。象應星辰天北極,氣蟠龍虎帝神都。
羞從禪代論金檢,喜向侯邦乞寶符。混辟將何酬圣主,祁連不遣祭休屠。
郁盤河朔古今雄,柴望千秋禮數崇。黑展靈旗開水德,白飛穹石見神功。
尊同四岳非真拜,秩比三臺是寓公。聞道率然元爾陣,可無風雨凈遙空。
幾時不見。秋光面,紅顏老已如許。翠微高聳洞天低,此是尋秋處。
喜一徑、幽無人遇。深林只有山魈語。滴古瀑層巖,石牖外、天光浸綠,似賞疏雨。
指顧斷壁危崖,蓬萊直接,飄然我欲飛去。修篁瘦影認依稀,塵慮而今悟。
照一碧、玉潭秋聚。伶俜恍憶前身住。半晌間、茫茫也。嶺外疏鐘,隔花風度。
堯夫非是愛吟詩,詩是天津秋盡時。
見慣不驚新物盛,話長難說故人稀。
云疏煙淡山仍遠,露冷天高草已衰。
賴有馀樽自斟酌,堯夫非是愛吟詩。
謀國規模闊,絕人才具高。
三朝千載遇,四海一身勞。
儒將通鴛序,樞庭握豹韜。
皇家資柱石,天遽奪伊皋。
妾本若邪女,少小名嬌嬈。好為蕩舟戲,來往浣紗橋。
玉釵壓云鬟,繡帶束纖腰。十四為君婦,羞容未可挑。
感君頻寵顧,贈妾英瓊瑤。愿言佩胸臆,白首以逍遙。
浮云西北來,蕩子策輕辀。借問欲何之,鳴鞭向薊州。
落日照顏色,凄風吹征裘。一去萬里途,安知經幾秋。
飛鳥繞樹間,噭噭戀其儔。豈無瑯玕食,念子不能酬。
紅顏坐成老,空想大刀頭。
玉碗冰寒滴露華。粉融香雪透輕紗。晚來妝面勝荷花。
鬢亸欲迎眉際月,酒紅初上臉邊霞。一場春夢日西斜。
皓齒明眸世所希,
觀金別玉辨幾微。
筵前唱罷翾風曲,
四壁香塵不敢飛。
神龍矯云穹,澍霖沛中野。
纖纖眾草姿,濯濯受沾灑。
靡靡掇遺芳,熒熒照光冶。
豈惟矜昏瞆,將以開來者。
群流趨廣洋,黃潦無廢舍。
愿言策疲馬,游戲山泉下。
會景吐奇葩,臨流命清斝。
逸武敢追攀,所愧知音寡。
邀此瓊瑤報,沈衷用申寫。
一病方知客,思家意陡歸。
昏明每計杪,潦燠自斟衣。
倚枕夢痕碎,侵人藥影肥。
數行游子淚,未敢寄庭闈。
天上群仙臺望居,
芹宮未是辱泥途。
莫邪變化須臾事,
一點一镕金在爐。
由來古寺出高僧,
四海云游下武林。
梵典千載崇佛祖,
一餐留與聞鄉音。
想見湖山只欲飛,
急逃緣累拯衰遲。
無心云伴無心客,
杖屨相從更許誰。
民以食我兵,兵以衛我民。
此事非兩易,實由如一身。
孫策入江東,菜茄不動塵。
呂蒙入荊州,一笠威必伸。
彼生割據時,勘亂尚假仁。
煌煌圣明朝,湛恩如陽春。
邊吏一不謹,遺害不可陳。
特簡爪牙士,來拯水火人。
爾亦由閭閻,升為貔虎臣。
胡不念民苦,迅捷報楓宸。
漠漠青云掩赤霞,
長河風急捲銀花。
空林落葉秋無主,
一片殘陽噪晚鴉。
季路三都不盡隳,
城狐尚許脫阽危。
一日西家鼠運去,
太丘忽有社亡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