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君以建昌霜橘見寄報以蛤蜊
贈我以海昏清霜之橘,
報君以淮南紫唇之蛤。
橘膚軟美中更甜,
蛤體堅頑口長合。
開花結子幸采摘,
沒水藏泥豈蘄得。
二物同時有不同,
賦形與性由天公。
請君下筯聊一飽,
莫索珠璣向此中。
贈我以海昏清霜之橘,
報君以淮南紫唇之蛤。
橘膚軟美中更甜,
蛤體堅頑口長合。
開花結子幸采摘,
沒水藏泥豈蘄得。
二物同時有不同,
賦形與性由天公。
請君下筯聊一飽,
莫索珠璣向此中。
你贈我海昏經霜的橘子,我回贈你淮南紫唇的蛤蜊。橘子外皮軟嫩果肉更甜,蛤蜊外殼堅硬雙殼常合。橘樹開花結果幸被采摘,蛤蜊沒入泥水哪敢求被得。兩種事物同時存在卻不同,天生形態與特性由天注定。請你動筷暫且飽嘗美味,莫要在此中尋求珍寶珠玉。
海昏:古縣名,漢置,治所在今江西永修東,唐時廢。
紫唇之蛤:指蛤蜊,殼緣呈紫色,故稱紫唇。
蘄得:祈求得到。蘄,通“祈”。
下筯:動筷子,指品嘗食物。筯,同“箸”,筷子。
珠璣:珍珠與小珠,泛指珍寶,此處喻指額外的價值或深意。
此詩應為詩人與友人朱君互贈土產時所作。朱君寄送建昌(今江西南城)經霜后甜美的橘子,詩人以淮南產的蛤蜊回贈,借物抒懷,記錄日常交游中的溫情。
全詩圍繞橘與蛤的互贈展開,通過對比二者形態、處境的差異,既展現友人往來的真摯情誼,又暗含對自然造物各有其性的豁達認知,語言質樸而意蘊平實,是宋代文人日常交游詩的典型之作。
唐三百年,時惟開元。猗歟明道,開元同言。
問學知君有所從,未聞論事劇談鋒。滔滔元自濫觴水,凜凜定期寒歲松。不負師承經子厚,共于人物惜元龍。漣川川上書堂路,寧復斯人舊履蹤。
卻又早、綠葉成陰,深深院遍。
小窗紗、流鶯囀。
問可是、城東第一妍。
詞章禁苑傳。
謫仙才、人爭羨。
看山早已隘方州,
放眼關河屐齒收。
萬灶貔貅前出塞,
一篇鸚鵡獨登樓。
笑攙吳語供賓戲,
澆醒秦灰餉鬼愁。
莫更遼陽春色誤,
亂紅高柳拍天浮。
忍犯春寒破曉行,
尖風料峭雨微冥。
大屯一角渾如睡,
寂寂青山喚不醒。
璨山詞客已名家,二酉書成鬢未華。
地歷銅標辭印綬,園開錫浦臥煙霞。
郁林只載孤舟石,勾漏曾求五釜砂。
笑是歲星猶避世,欲從海上醉桃花。
春云不定琉瓈凍。
壓住梅花夢。
誰家羌笛起愁聲。
不道江關消損庾蘭成。
玉顏應妒歸鴉影。
綠鬢文窗冷。
燕支塘畔水無香。
爭得一條寒碧與情長。
曠代斯文責,
肩茲若有神。
謳吟恒自得,
商榷定誰真。
風雅將興日,
乾坤未死身。
立言誠大業,
天意屬何人。
朝出扶桑來,
莫入虞淵去。
胡不緩馳驅,
百歲一朝暮。
我行古穎谷,慨懷穎封人。
當日君臣直兒戲,許以純孝殊不倫。
鄭莊能使祭足射中肩,豈有見生母,必欲及黃泉。
人臣格非有正道,教君遂過烏得賢。
寤生既不孝,考叔復不忠。
不忠遺母羹,不孝將毋同。
翔空跡自絕,
不在青青山。
荒山無道路,云氣隨我身。漸覺笠檐重,沾袂細如塵。
幽花齊吐艷,仙鳥群相親。泉石自太古,耳目愈清新。
銀河忽倒瀉,云際垂天紳。可望不可即,對立峰嶙峋。
陣云如滾馬,歸云如懸鶉。身立云氣上,看云態彌真。
下山腳下襪,細草藉如茵。塵世日方杲,陰晴氣不均。試將山中景,說與山下人。
商飆激疏牖,蟋蟀鳴墻陰。志士恒感秋,況乃違所欽。之子役王事,遠適閩江潯。攬衣起追送,渺彼川涂深。少小從子游,方軌馳文林。時去志愿違,素發忽滿簪。撫景嘅今昔,惻愴情難任。愿言顧離索,惠我瓊瑤音。
威鳳天際翔,潛虬澤中蟠。嚴子時閉肆,貢公乃彈冠。顯晦豈必同,各以性所安。子行樹遠績,奮身青云端。鄙人棲蓬藿,蹇拙聊自完。丈夫志千載,飛沈何足嘆。相期保貞素,歲晚同金蘭。
老態迂疏未可移,
寸心真與故人期。
寒梅冷沁詩魂好,
翠竹輕搖客夢遲。
榾柮火殘嫌仆懶,
經書塵滿笑兒癡。
坐來深夜閒惆悵,
剝啄誰家巧弄棋。
碧山投老始成游,總為昭陵土一抔。片語不留身后計,一生長抱域中憂。人非金石誰千古,世有神仙定十洲。欲識姓名傳遠近,遙天星斗大江流。
又見青山雪后童,神游何處躡星虹。無金可鑄春風象,有筆難形化雨功。洛社衣冠觴詠里,孔庭詩禮笑言中。追尋不覺成今古,猶對遺編望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