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介之求禮部唱和一閱
金紫相摩上玉堂,南宮詩戰鎮相將。
毫端寫出青春色,窗下吟銷白晝長。
辭艷迸開昆嶂火,文章翻出鐵林鎗。
愁中欲得神仙句,更藉夫君不閉藏。
金紫相摩上玉堂,南宮詩戰鎮相將。
毫端寫出青春色,窗下吟銷白晝長。
辭艷迸開昆嶂火,文章翻出鐵林鎗。
愁中欲得神仙句,更藉夫君不閉藏。
達官顯貴們相互簇擁進入翰林院,禮部的詩壇較量一直持續不斷。筆下能描繪出青春的色彩,在窗下吟詩消磨了漫長的白晝。辭藻艷麗如昆侖山燃起的烈火般絢爛,文章氣勢像鐵林中的槍陣般剛勁。我在愁悶中渴望得到如神仙般絕妙的詩句,還希望您能毫不保留地給予我。
金紫:指穿金印紫綬服的高官。
玉堂:翰林院的別稱。
南宮:唐宋時禮部的別稱。
鎮相將:一直持續、對峙。
毫端:筆尖。
昆嶂:昆侖山。
夫君:對對方的尊稱。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但從詩的內容來看,當時禮部詩壇唱和活動較為活躍,詩人可能身處其中,看到詩人們相互較量、創作的場景,自己在愁悶中希望能得到友人的佳作啟發。
這首詩以禮部詩壇為背景,描繪了詩壇的熱鬧景象和詩文的精彩。主旨在于向友人求取唱和之作。其特點是語言華麗、比喻生動,在當時的詩壇唱和文化中有一定的代表性。
鸕鶿山頭片云晴,揚州城里見潮生。
右相歷兵署,四松皆手栽。
??時驚鶴去,移處帶云來。
根倍雙桐植,花分八桂開。
生成造化力,長作棟梁材。
豈羨蘭依省,猶嫌栢占臺。
出樓終百尺,入夢已三臺。
幽韻和宮漏,余香度酒杯。
拂冠枝上雪,染履影中苔。
高位相承地,新詩寡和才。
何由比蘿蔓,攀附在條[枚](枝)。
還似不才命未通,相逢云水思無窮。
清時年少為幽客,寒月更深聽過鴻。
東越山多連楚疊,南朝城古枕江空。
蒼崖欲隱誰招我?姜子生涯只此中。
揚子東灣下板橋,密籬迂巷半通橈。
霜鳴郭外深秋月,消到門前半夜潮。
看著竹林成竹筍,別來箕樹長新條。
相逢未語平生意,莫忘傾樽慰寂寥。
平旦寅,荒村破院實難論。
解齋粥米全無粒,空對閑窗與隙塵。
唯雀噪,勿人親,獨坐時聞落葉頻。
誰道出家憎愛斷,思量不覺淚沾巾。
小寒連大呂,歡鵲壘新巢。
拾食尋河曲,銜紫遶樹梢。
霜鷹近北首,雊雉隱藂茅。
莫怪嚴凝切,春冬正月交。
東風(一作“青春”)晚兮芳節闌,
敷紫華兮蔭碧湍。
美斯鳥(一作“茲禽”)兮類鹓鸞,
具體微兮容色丹。
(見《文苑英華》卷一○八、《李文饒別集》卷一。)
延英面奉入春闈,亦選功夫亦選奇。
在治只求金不耗,用心空學秤無私。
龍門變化人皆望,鶯谷飛鳴自有時。
獨喜向公誰是證?彌天大士與新詩。
思思低思思,自嘆一雙眉。
向他勝地坐,萬事總不知。
六識若似眉,即得不思議。
六識若嫌眉,論時沒腦癡。
伊若去卻眉,即被世人欺。
饒你六識嘍啰漢,總成乞索兒。
何堪朔塞胡關曲,又是秋天雨夜聞。
青冢葬時沙莽莽,烏孫愁處雪紛紛。
知君怕病推辭酒,故遣琵琶勸諫君。(《白氏文集管見抄》)
與爾俱成淪沒世,艱難終日各東西。
胡笳曉聽心長共,漢月[宵](霄)看意自迷。
獨泣空房襟上血,孤眠永夜夢中啼。
何時骨肉園林會,不向天涯聞鼓鞞。
不到靈巖又二年,重來風景尚依然。
層巒迥出青霄外,倦鳥歸飛夕照邊。
坐愛云林泉石好,行尋煖谷野橋連。
同游不覺天將晚,暫借僧房一榻眠。
今日投機事莫論,
南泉不道遍乾坤。
還鄉須(《五燈會元》作“盡”)是兒孫事,
祖父從來不入(《五燈會元》“出”)門。
妙空妙用不思議,無滅無生無所依。
本覺性真為智父,父生智子妙難思。
智智不覺元來妙,遠見無觀即本如。
父子本來無二相,即今即本更無時。(同前)。
古時不異今,今時不異古。
生事日日滅,有所不能作。
世上乏錢財,守空無貨賂。
理詩日日新,朽宅時時故。
聞船未破漏,愛河須早渡。
出過三江口,逍遙神自悟。
損之又損之,俄成貝多樹。
臨行途路難,無船可相渡。
業老見閻公,沒你分疎處。
若見優曇花,處處無疑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