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姜伯輝朝奉宿九曲池
當時樓闕已桑麻,陳跡何須置齒牙。
宛轉頹城圍綠野,嵚崟孤塔背明霞。
山云度晚飛瓊葉,海月生秋墮桂花。
圓嶠方壺同笑語,終宵疑在水仙家。
當時樓闕已桑麻,陳跡何須置齒牙。
宛轉頹城圍綠野,嵚崟孤塔背明霞。
山云度晚飛瓊葉,海月生秋墮桂花。
圓嶠方壺同笑語,終宵疑在水仙家。
當年的樓閣宮闕如今已變成了桑麻地,過往的陳跡何必再掛在嘴邊。曲折的頹敗城墻環繞著綠色田野,高聳的孤塔背靠著明亮的晚霞。山間云朵在傍晚飄飛如美玉之葉,海上秋月在秋夜升起似墜落桂花。與友人在圓嶠、方壺般仙境談笑,整夜都仿佛置身于水仙的家中。
次韻:按照別人詩的韻和用韻的次序來和詩。朝奉:宋代官名。
桑麻:泛指農作物或農事,這里指樓閣宮闕已荒廢成農田。
置齒牙:掛在嘴邊,提及。
頹城:倒塌的城墻。
嵚崟(qīn yín):形容山高峻,這里形容塔高聳。
瓊葉:美玉之葉,形容云朵。
圓嶠、方壺:傳說中的海上仙山。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從詩中對歷史變遷的感慨來看,可能是在社會經歷一定變革后,詩人與友人姜伯輝同游九曲池,看到昔日繁華不再,觸景生情而作。當時詩人或許在游覽中與友人交流,借景抒情,表達內心復雜情感。
這首詩主旨是借景抒發對歷史變遷的感慨和享受當下美景的超脫心境。其特點是將歷史與現實、實景與想象相結合。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詩人的文學才華和情感世界。
先子春秋僅八旬,一生多難只安貧。
豈期有子登清禁,亦復如今作老人。
共羨浮榮光故里,自慚實德忝吾親。
從前萬事皆逾分,只合歸休保此身。
已是頭童懶整冠,尊前猶欲強追歡。
浮生得滿七旬少,樂事能并四者難。
閑去稍知心地適,興來殊覺醉鄉寬。
入朝更誦公詩句,兩腋風生盛暑寒。
屏翳驅馳云陣疾,西山猶銜半輪日。
迅雷震地窗戶搖,急雨翻盆溝澮溢。
紫電燒空天為低,黑風逆浪海欲立。
縱多虐魃未為殃,直使長鯨那暇吸。
草木號呼山鬼驚,珠璣亂迸鮫人泣。
曲畦走水白紛紛,稚穗抽芒青戢戢。
童稚休傳蜥蜴歌,倉箱行貯生民粒。
枝端發翠喜濯枝,池面凝漚占戴笠。
猛省呼晴鳩婦鳴,旋看突漲魚兒出。
窗扉共賞一襟涼,屋漏俄驚半床濕。
鷗鷺盟邊引望遙,芭蕉聲里催詩急。
請君速著瑞雨頌,要上新編華萼集。
傷時已老壯夫顏,可使分攜一日間。
細細梅花薰別酒,依依寒日淡前山。
由來世上知音少,況是人生會面難。
他日詩成能念我,寄來莫放驛筒閑。
晚學知誰繼后塵,鄉閭舊仰老成人。
門無車馬何妨靜,室有詩書不厭貧。
閙里抽身甘寂寞,閑中覓句鬭清新。
杖藜莫惜頻過我,共醉床頭滿榼春。
急隠歸來趣轉深,靜中不放一塵侵。
日長宴坐風敲竹,夜久澄心月滿林。
詩句每從佳境得,酒杯長為故人斟。
時危莫用計然策,身在五湖空鑄金。
冬暖方憂雪意慳,俄然飄灑到人間。
夜聞便謂迷三徑,曉看依然在半山。
明日既容殘臘去,今朝已是迫春還。
如何滕六渾無意,不上云霄叩九關。
投紱歸來意適然,從今免詠式微篇。
但令晚歲胸中適,安用虛名身后傳。
顧我只宜乘載月,如君端合上凌煙。
功成或欲尋真去,莫惜馭風來揖仙。
一片湖光浄見沙,晚來閑上釣鳊槎。
山橫平野堆寒玉,水繞孤城綰臥蛇。
遙認茶煙知禁苑,忽聞機杼得人家。
夕陽歸路西風急,笑倩旁人整帽斜。
老夫吟詠本非長,僻性年來忽異常。
唯是平生愛風月,致令清夜夢池塘。
正慚遣與非工部,卻喜言詩有卜商。
佳句偶從閑里得,片心如到白云鄉。
殘年腳力已摧頹,不謂登高尚可來。
每恨故人多爽約,那知今日共銜杯。
挪挲黃菊香仍在,悵恨朱顏挽不回。
君若此時猶惜醉,酒懷更待幾時開。
柘川之西有削石,屹立巍巍峻如壁。
下有滄浪百尺深,澄清恰似秋天碧。
逝者如斯竟不停,孺子長歌堪濯纓。
故知源頭有活水,支流分派迢迢清。
鴨綠前溪漲,鵝黃遠柳垂。
微波卷羅帶,細葉展顰眉。
愛酒常歌頌,傷春更賦詩。
東君無限思,全在野桃枝。
日在桑榆勢欲傾,此時那可更貪程。
屢憑熊軾慚無補,新葺燕巢欣有成。
便好棄官還故里,不妨把酒樂余生。
經綸事業須公等,看即持荷侍邇英。
德齒追前輩,聲華擅雋游。
心期師孔孟,文欲比曹劉。
丹桂枝高折,青云路未周。
日駒偷過隙,夜壑漫藏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