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江
扁舟臨朝陽,匹馬渡江北。
志士豈懐居,征夫樂行役。
東風吹高原,生意密如織。
早晚卸塵鞍,皇州正春色。
扁舟臨朝陽,匹馬渡江北。
志士豈懐居,征夫樂行役。
東風吹高原,生意密如織。
早晚卸塵鞍,皇州正春色。
我乘著小船迎著朝陽,又騎著匹馬渡過長江到了北岸。有志之士怎會貪戀家居安逸,遠行之人樂于奔波服役。東風吹拂著高原,大地上生機勃勃、草木茂密如織。不久后我就能卸下沾滿塵土的馬鞍,此時京都想必正是一片春色。
扁舟:小船。
懐居:留戀家居安逸。
行役:因公務或戰事而在外奔波。
生意:生機,生命力。
皇州:京都。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中可以推測詩人可能是一位為了理想或公務踏上行程的志士。當時社會或許處于相對穩定發展階段,詩人懷著積極的心態奔赴京都。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不戀安逸、樂于行役的志向。其特點是情感積極,借景抒情自然。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古代志士的精神風貌。
屬玉風前藕葉香,殘蟬聲里柳枝黃。
生前天遣耕云土,身后人來問雪堂。
樊口戰船旗似錦,黃坡突騎劍如霜。
先生儻有歸來夢,更覺春江雨后忙。
甲子諸孫行,丁年北夢行。
歸來古于越,友事晉參卿。
旋展升堂拜,方瞻賜紱榮。
故山耆舊少,蕭瑟更佳城。
客有功名志,時平未急才。
淚臨淮水落,眼向越山開。
且著萊衣去,仍隨桂子來。
春明見天子,可以議云臺。
世已憎吾屬,天宜赦此賢。
忍教名百代,不使壽中年。
蘭謝無傳業,蘋荒久絕弦。
凄涼楚江上,鴻影獨翩翩。
衰病久忘情,相逢淚忽傾。
見君重娶婦,于我尚如兄。
秩滿無人事,官卑有政聲。
歸裝詩卷送,薦牘漕臺迎。
二祖名俱重,孤身責詎輕。
長將今仕看,勿遣后圖更。
悄悄窗戶暗,青燈讀殘書。
忽聽踈雨落,稍知涼氣初。
披襟聊自適,掩卷方躊躇。
亦念同懷人,悵望心煩紆。
鳴琴愛靜夜,樂道今閑居。
岑岑空山中,此夕知焉如。
今日天香去,當時晝夢然。
試烘千歲鼎,如見一川田。
潤帶仙壇石,芳連古柏煙。
靜中觀篆大,依約畫秦阡。
周郊奉犬用刑樽,堯蠟迎貓似捕神。
直是蘇公比臺諫,未知韓子喻家人。
鷹鹯化作鸞將鳳,獬廌移成騶與麟。
煦煦徐徐何必善,使知剛毅有深仁。
世味元無著,詩情自不閑。
撩人五字句,為客萬重山。
我已移文就,公能盡興還。
歸來宋玉宅,作賦動江關。
舊學淵衷記,新阡玉色疑。
似聞形嘆慨,未忍失容儀。
海道空赍志,西州只貯悲。
平生謝公愿,后世子云知。
秋風一舸下滄浪,想見占繇聽鵲忙。
兩夏作僧猶有債,三旬為客更須償。
君才有用今千里,我拙無堪尚一方。
好去玉霄云海上,寄聲江漢永相望。
云垂天闊歲將闌,一室翛然獨掩關。
擁褐不知風折木,開軒惟見雪漫山。
玄空杳靄低迷外,碧樹瓏璁掩映間。
吟罷左思招隠句,扁舟無路過長灣。
前年倚席湘山下,曾得新篇勝玉葩。
今日題輿秋浦上,又煩佳句溢瓊華。
云霄策足君方駛,風雨論心我未涯。
正向齊山插黃菊,遙知已對紫薇花。
貝闕珠宮日月長,青鸞白鳳恣翺翔。
試煩鐘子傳琴操,莫向田郎問國香。
風里翠鬟慵整頓,月中幽恨自凄涼。
鷗波萬頃情何限,未羨春花占洛陽。
屋后回堤可當山,屋前溝港轉清灣。
行人自笑高花外,倦客方吟積翠間。
曲折故應憐窈窕,崎嶇未覺厭躋攀。
小橋直下前村路,百頃平園錦繡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