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開示詩再用前韻
川滔海積歲月久,書禿十毫未停手。
昔人四十夸專城,公佩黃金來帝右。
當年逸足起江西,時輩共喜星之斗。
榮華未滿眾所望,天啟叔季侍清光。
莫言晝錦歸故鄉,莫對秋雁思南翔,且登金門上玉堂。
川滔海積歲月久,書禿十毫未停手。
昔人四十夸專城,公佩黃金來帝右。
當年逸足起江西,時輩共喜星之斗。
榮華未滿眾所望,天啟叔季侍清光。
莫言晝錦歸故鄉,莫對秋雁思南翔,且登金門上玉堂。
江河滔滔大海積聚歷經長久歲月,寫禿了十支毛筆都未曾停手。古人四十歲就夸能治理一城,您帶著黃金印綬來到皇帝身邊。當年您從江西起步,才華出眾,同輩人都把您當作明星北斗般欣喜。榮華還未滿足眾人期望,上天開啟末世讓您侍奉在皇帝清光之下。不要說衣錦還鄉,不要對著秋雁想著南歸,暫且登上金門進入玉堂。
川滔海積:形容時間長久,積累深厚。
書禿十毫:寫禿了很多毛筆,指勤奮寫作。
專城:指管理一城,做地方長官。
黃金:指黃金印綬,象征高官。
逸足:指駿馬,比喻才能出眾的人。
叔季:末世,這里指當時的時代。
清光:指皇帝的光輝。
晝錦:指富貴還鄉。
金門:漢代宮門名,后泛指宮門。
玉堂:官署名,這里指翰林院。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的內容推測,當時曾子開在仕途上已有一定成就,但作者認為他還有更大的發展空間。可能是在北宋時期,社會相對穩定,文人之間交流頻繁,作者通過此詩鼓勵曾子開繼續為朝廷效力。
這首詩主旨是鼓勵曾子開在仕途上更進一步。其特點是語言質樸,情感真摯。在文學史上雖無顯著地位,但反映了當時文人之間相互勸勉、積極入世的風氣。
鸕鶿,鸕鶿,江煙渺渺波彌彌。
捎空欲下不肯下,投深未飛俄急飛。
碧中食,青中眠,風吹亂聲嘩滿川。
嗚呼此友兮良可嘉,高紅低紫無干花。
北海鯤從化,南枝蟻戰勛。
宋龜靈自困,周蝶夢誰分。
外物不可必,此形何足云。
勞生竟不覺,幻境徒紛紛。
花藥之列,無先我梅。宜江宜山,最宜幽溪。
其次桃李,色香俱美。難哉李孟,諸君之子。
在我窩兮不欲稀,舍南舍北多令姿,足未出門心已歸。
日吾來此居,時已聞子名。墮地驥??俊,破殼陵伽鳴。
過我不憚勞,琳瑯照柴荊。圖史備商榷,辭章嘆縱橫。
夤緣托末契,歲月今崢嶸。相望百里遠,尚記十載情。
袖中河梁句,規摹漢西京。賞子圭璧姿,愧我蜩蛩聲。
城麋反見迫,欲語還自驚。斯文煨燼余,作者夷跖并。
苦苣不耐秀,涇流自為清。差池百年內,望子為長城。
已知蓄積富,更在淘汰精。君看上歲田,寧可鹵莽耕。
石槃久則穿,誓勿寒此盟。床頭有濁酒,會與子同傾。
露水班白未全白,長江大湖喜為客。
西風漸少北風多,腳底路聲行格格。
一袍兩??都無余,腰間一二三葫蘆。
生涯如此祇如此,如此如此無他須。
紅黃彌漫雜奔走,觀旁亦有可人否。
公卿將相總不問,蓑衣鐵拐豈無有。
青山綠水逢迎時,亟來相報令吾知。
戴起一頂青蒻笠,拖將七尺紫藤枝。
因緣渺茫多阻隔,斯人吾前亦不識。
且吞溪玉濯心神,更攬月輪摩眼力。
摩到無明醉夢醒,挹袖拍肩須有人。
嘆息朱夫子,新詩手自編。
正應前輩似,不厭老夫看。
駑馬難言駕,修涂更贈鞭。
風聲與富貴,他日定雙全。
大慶通宣德,西華近保和。
草荒朱雀道,沙壅護龍河。
九廟煙塵暗,七陵風露多。
君王既神武,父老莫悲歌。
屈陸兒,屈陸兒,元無屈陸何呼為。
雜樹停陰雜花靜,相招相喚無人知。
屈兮陸,陸兮屈,凌亂沖花花纖絲。
嗚呼此友兮莫相疑,相伴空山深掩扉。
昔欲全家托,今惟只影依。
任從龜左顧,獨自鵲南飛。
災淺謀三至,心危泣百揮。
英豪天下少,不敢廢依歸。
干為天兮為圓,有時兮不然。醒復醒兮日月皆為之右轉,醉復醉兮天勿為之左旋。
騖遐觀兮北睨,斂孤照兮南?。天下有道則庶人不議兮,夫何波浪之彌漫。
柯欒欒兮我眄,松蕭蕭兮我撫。阿衡去我兮已遠,我獨歌兮獨舞。
化無輿兮曷乘,盡無宅兮曷歸。今茫茫兮何是,昨莽莽兮何非。
北窗睡起復西窗,心事悠悠付枕囊。
日靜無人驚燕雀,野青隨意臥牛羊。
愁中故自傷游子,別后還應憶漫郎。
萬里梅邊尋斗米,夫君身世亦遑遑。
富貴移人或望塵,獨于衰病卻情親。
瀾翻未聽渠儂語,骯臟懸知我輩人。
正續黃粱今日夢,敢尋紫陌向時春。
三年兩踏蓬蒿徑,此客他時不是新。
踵門人已笑,那更話因依。
我技真呈拙,君材自造微。
一官俱蠹簡,兩地各鶉衣。
踏遍江南路,扁舟今又歸。
怨春風之不仁兮,既發我群芳與眾葩。羌無遠而不屆兮,爛錦綺之紛華。
柳青青兮花漫漫,黃鸝擲兮聲度轉。香襲衣兮馡馡滿路,又吹殘兮何故。
匪黔嬴之媢嫉兮,是殘丑類。摧傷物之通美兮,且以成其獨異。
彼丹葩兮適榮樹端,今飄零兮匝地漫漫。昔芬馨兮襲人旖旎,今質存兮已魄然而少氣。
野之草兮,昔芽萌其嫩綠。今生砌兮,亦盤盤而錯錯。
余啟卜于靈氛兮,問其何故。靈氛視余以其繇兮,曰皇之常度。
在天地萬物其盡然兮,夫子何疑。暢其理而誠告兮,子其知之。
曰人生百年猶樹花兮,三春發榮粲其葩兮。光彩馨香能幾何兮,壹昔飄風竟辭柯兮。
彼隨飆兮展轉,或歸根兮或遠。或一墜于庭闈兮,或遂沈于坑圊。
風何知而花何有兮,子之心焉眷眷。
嗟世態之汩于是非兮,孰通其說。西施見斥兮嫫母為說,毀棄尺璧兮鼠璞見珍,明月沈埋兮魚目為??。
美自美而惡自惡兮,贗與真其誰分。春與秋其代謝兮,子何與而傷春。
余不得此之高意兮,懷達人之至言。斯從事于來今兮豈然。
之子何方去,荊江上渚宮。
頗知君筆力,能嗣我宗風。
境熟拈來是,心圓觸處通。
贈之一轉語,收了萬年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