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子開從駕朝謁景靈宮二首 其二
瑤池真氣降東萊,營室新臨渭北開。
載見辟王遐邇至,思齊任姒肅雝來。
龍胡尚泣遺弓劍,燧火俄驚變柳槐。
誰識九重宵旰意,中天云漢望昭回。
瑤池真氣降東萊,營室新臨渭北開。
載見辟王遐邇至,思齊任姒肅雝來。
龍胡尚泣遺弓劍,燧火俄驚變柳槐。
誰識九重宵旰意,中天云漢望昭回。
瑤池的祥瑞之氣降臨東萊之地,新建的宮室在渭水北岸巍然矗立。各地諸侯朝見周王般遠近咸集,效仿太任太姒的后妃們肅穆和諧而來。黃帝乘龍升天時群臣攀龍髯泣留弓劍的往事仍令人悲泣,鉆木取火的季節更替間,柳槐已換了新色令人驚心。有誰能理解帝王深夜處理政務的勤勉心意?只愿如天空銀河般清明的治世景象早日顯現。
瑤池:傳說中西王母的居所,此處借指景靈宮的神圣。
東萊:古地名,今山東萊州一帶,此處泛指祥瑞降臨之地。
營室:原指二十八宿之一,此處代指新建的景靈宮宮室。
辟王:指周王,《詩經》有“率見辟王”句,此處借指宋朝皇帝。
任姒(sì):周文王母太任、周武王母太姒,均以賢德著稱,此處代指隨行的后妃。
龍胡:指黃帝乘龍升天,群臣攀龍髯(胡)而泣,遺落弓劍的典故,借指先帝去世。
燧火:古代鉆木取火,因季節不同用不同木材,此處代指時間流逝。
九重:指帝王所居深宮,《楚辭》“君門九重”。
宵旰(gàn):宵衣旰食,指帝王天未亮就穿衣,天黑才吃飯,形容勤于政務。
云漢:天河,此處喻指清明的政治景象。
景靈宮是北宋皇室奉祀祖先的重要宮觀,始建于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后屢有擴建。此詩為和詩,當是作者隨皇帝參與朝謁景靈宮儀式時所作。詩中既描繪了宮室新建的盛景與朝謁的莊重,又通過“龍胡”等典故暗含對先帝的追思,反映了宋代士大夫參與皇家祭祀時的復雜心境,以及對帝王勤政、國家興盛的期望。
全詩通過朝謁景靈宮的場景描寫,融合歷史典故與現實圖景,既展現了皇家祭祀的莊嚴,又表達了對先帝的追懷與對帝王勤政的贊頌,最終以“中天云漢”的愿景收束,含蓄傳遞出對清明治世的期待,體現了宋代宮廷詩歌莊重典雅、托物寄意的特點。
數家茅屋小江頭,一夜西風旅雁秋。曲水亂山紅樹晚,閑看新月上簾鉤。
日邊有詔起徵君,遙望長安隔萬云。一炷清香天在上,徵君只欲斷知聞。
花月可憐春,房櫳映玉人。思繁纖指亂,愁劇翠蛾顰。授色歌頻變,留賓態轉新。曲終仍自敘,家世本西秦。
一水天末明,馀霞亂相射。錯落披金膏,噴流萬瑟瑟。長嘯招天風,為我馭海席。吳越指掌間,黃花正秋色。
梅蕊凌寒雪未消,青簾紅旆巧相招。十年不踏江山路,過盡吾村獨木橋。出處平生豈有心,心憂時事力難任。飽看雁蕩佳山水,卻入江西劍戟林。過盡關山到水村,衾裯猶訝四時溫。朔風凜凜催飛雪,似與幽人洗瘴痕。
衡南秋更好,過客賞心并。風物重陽近,江流雙練明。何年開勝會,此地集儒英。晚發臨湘詠,千秋水石清。
朝花易值風,暮花難照水。時人重顏色,賤妾非不美。發紺尚高髻,袖長拖艷紫。似可君心憐,初疑群伴恥。誰知寵易衰,玉顏徒為爾。寂莫無人看,看將明鏡里。得時眾所羨,薄命終何以。
輸盡王租生理微,野僧行乞暮還歸。山空日落無鐘鼓,只有虛堂蝙蝠飛。
久疏仗義屠沽輩,敢覓仙人辟谷方?香肉已應驚佛老,俗身料未列門墻。世堪白眼姑同醉,酒少青梅肯自嘗。可惜不當風雪夜,灰紅旋撥破鐺旁。
蟠桃枝上露漙漙,青鳥書來墨未乾。笙鶴群仙云外降,冠裳九老畫中看。香浮玉斝椰漿白,紅壓金盤荔子丹。甚欲登筵祝眉壽,可憐兩臂不生翰。
西風又急。細雨黃花濕。樓枕一篙煙水,蘭舟漾、畫橋側。念昔。空淚滴。故人何處覓。魂斷菱歌凄怨,疏簾卷、暮山碧。
風俗河豚會,秋來樂事多。乘潮下生釣,濫口峭帆過。
西有華胥國,北有拘盧州。那堪此中住,耐可少時游。
隴西四戰地,羽檄歲時聞。護羌擁漢節,校尉立元勛。石門留鐵騎,冰城息夜軍。洗兵逢驟雨,送陣出黃云。沙長無止泊,水脈屢縈分。當思勒彝鼎,無用想羅裙。
敕下行營嚴號令,官軍不敢犯秋毫。民間尚未知恩旨,關閉柴門個個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