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西行三首 其二
隴西四戰地,羽檄歲時聞。護羌擁漢節,校尉立元勛。石門留鐵騎,冰城息夜軍。洗兵逢驟雨,送陣出黃云。沙長無止泊,水脈屢縈分。當思勒彝鼎,無用想羅裙。
隴西四戰地,羽檄歲時聞。護羌擁漢節,校尉立元勛。石門留鐵騎,冰城息夜軍。洗兵逢驟雨,送陣出黃云。沙長無止泊,水脈屢縈分。當思勒彝鼎,無用想羅裙。
久聞慈姥巖,今作巖中游。驚嗟未省見,入蜀今白頭。
松道夾蕭森,石門閉清幽。蘚字崖壁古,蟲書山葉秋。
突然起平地,劃若三神丘。其旁寶瓶峰,特立高岑樓。
錯摩碧瑯玕,刻削青琳球。周觀劍東西,孰得與此侔。
尊者何方來,杖錫乃肯留。乞泉為洗心,一飲吾無求。
尊者默然許,勿忘早歸休。
紺殿肇何年,古雅足幽賞。
嵌空結寶蓋,玲瓏如綺幌。
誠哉運斤手,巍然閱今曩。
丹碧浮霄漢,斑剝亦蒼莽。
境界半村郭,清浄絕塵壤。
諦聽萬籟寂,時聞松風響。
盛夏此中憩,納爽思解網。
聊以歷三匝,情想為一蕩。
種竹不必高,搖綠當我楹。向來三家墅,無此笙簫聲。
皇天有老眼,為閟十月晴。護我蕭蕭碧,偉事鄰翁驚。
同林偶落此,相向意甚平。何須俟迷日,可笑世俗情。
明年萬夭矯,穿地聽雷鳴。但恨種竹人,南山合歸耕。
他時夢中路,留眼記所更。蒼云屯十里,不見陳留城。
虬須天人世不有,兩河股裂群兇手。
健兒誰復知大家,養子朝朝飲牛酒。
廟堂坐論贊皇公,三鎮便同牛馬走。
濯手為雨噫為風,斡旋六合臂運肘。
奇章器僅等罍樽,公人中龍彼犬豚。
數百年來號牛李,氣塞不堪今重論。
感時念古寸心切,更覺會昌勛業尊。
未應精爽焄蒿盡,試哦楚些招斷魂。
師席高振,大成是集。
至道克傳,賢達斯執。
善道云袤,儒風可立。
漁陽之士,得跂而及。
資州有佳兒,賢哉青云器。
過我池上游,長嘯薄炎熾。
折花愛欹紅,墮葉輕拾翠。
風流良不凡,可用觀子志。
得得浮家帝里游,西歸節物共南州。
群鷗自得水空闊,遠客肯因船滯留。
千頃白蘋風掠岸,一年黃菊雨深秋。
醉名未忍成狂率,任脫烏紗笑白頭。
周衰偽隆,政在群公。
廉恥道微,家臣聿崇。
不為屈節,?默自容。
子于是時,凜然清風。
越鳥巢南枝,胡馬嘶北風。
貍奴并白牯,寸步不曾通。
千山都坐斷,萬派盡朝東。
天王才合掌,那咤撲帝鐘。
邊上秋風生,眾芳感蕭瑟。何由九地底,一氣回暖脈。
官居類僧坊,忽有芝草坼。駢跗間紅紫,合蓋暈黃白。
秋菌苦爭氣,渠自凡眼窄。此理豈人為,信我匪天厄。
年余竊邊廩,菜飽固不擇。謬政鬼所笑,敢望神意格。
山中合歡桃,隴上六歧麥。一年獲三瑞,助我動行色。
歸來及受厘,借口緩誅責。從今歸商山,舉手謝樵客。
蓬萊弱水三萬里,片帆風便一日耳。
世間眾水集枯溝,鼃黽自夸河伯秋。
況于平地鑿戶牖,此豈有水仍推舟。
先生彈鋏太不惡,昔人野航今改作。
明知此意不為魚,船頭船尾千卷書。
笭箵活計大如斗,欲駕雷電凌空虛。
白波漲天須少待,小劫未遲蒼鬢改。
安排去作踏浪兒,幾度桑田變成海。
稽首普賢,不可思議。
出頭露面,開言吐氣。
拍盲擔板,忘恩斷義。
事無寸長,熏天炙地。
物我相軒輊,乘除只自知。
兒臨池上字,母養鏡中絲。
竹靜泉生乳,花深地產芝。
舊時雙燕子,來往亦儀儀。
前時布谷鳴,早種不入土。
翻然變陰沴,兩旬作淫雨。
半夜水囓堤,一決不及御。
貧民無燈火,下床已沒股。
曉登樹杪呼,出沒見屋膂。
舟車或幸災,桂玉豈易煮。
天數茍有定,民患誰適與。
我窮一席地,此憂豈暇汝。
為汝愁天公,閉戶不欲語。
往者華陽公,熊軾始西還。不斷吳松江,但取江中山。
千巖與萬壑,歸置函丈間。白云生宴坐,青壁照蒼顏。
高標可想見,逸駕難追攀。公孫喟然嘆,顧我敢自閑。
要興故老家,再立清朝班。結綬思登畿,棄??行入關。
嗟予忝父客,送子亦涕潸。愿謹視風水,魚龍多神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