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杖贈張從道
群木蔚蒼蒼,
烏藤壽最長。
一朝隨翦伐,
千里任持將。
扣觸如金石,
摧殘耐雪霜。
﨑嶇伴蠟屐,
閑暇倚巖墻。
我亦筋骸乏,
君方步履強。
臨岐輒分贈,
縞纻莫相忘。
群木蔚蒼蒼,
烏藤壽最長。
一朝隨翦伐,
千里任持將。
扣觸如金石,
摧殘耐雪霜。
﨑嶇伴蠟屐,
閑暇倚巖墻。
我亦筋骸乏,
君方步履強。
臨岐輒分贈,
縞纻莫相忘。
眾多樹木茂盛蒼蒼,烏藤壽命最為久長。一旦被砍伐下來,便隨人攜帶千里使用。敲擊時聲如金石般清越,歷經雪霜依然堅韌。伴你走過崎嶇山路,閑暇時倚靠巖墻。我已筋骨疲弱,你正腳步強健。臨分別時贈你此杖,愿友誼如縞纻般長久不忘。
烏藤:指烏桕樹的藤條,此處代指藤杖。
翦伐:砍伐。
持將:攜帶使用。
扣觸:敲擊觸碰。
﨑嶇(qí qū):同“崎嶇”,形容山路不平。
蠟屐:涂蠟的木屐,古人登山常用的鞋具。
筋骸乏:筋骨疲弱,指身體衰老。
臨岐:面臨岔路,指分別之際。
縞纻(gǎo zhù):白色的細絹和苧麻織物,代指深厚的情誼。
此詩應為詩人與友人張從道分別時所作。詩人見烏藤制成的杖堅韌耐用,聯想到友人正值壯年、步履強健,而自己已筋骨衰疲,故以藤杖相贈,寄托對友人的關切與友情長久的期許。
全詩以藤杖為線索,先詠藤杖之堅韌長壽、用途廣泛,再轉寫自身與友人的身體狀況對比,最后點明贈杖表誼的主旨。語言平實,情感真摯,通過尋常物象傳遞深厚友情,體現了古典贈別詩含蓄質樸的特點。
魂夢天南垂,宿昔萬里道。
池臺花氣深,到處生春草。
高蓋山頭日影微,
黃昏獨立宿禽稀。
林間滴酒空垂淚,
不見丁寧囑早歸。
軒轅鑄鏡誰將去,曾被良工瀉金取。
明月中心桂不生,欲向高臺對曉開,不知誰是孤光主。
朝旦微風吹曉霞,散為和氣滿家家。
不知容貌潛消落,摩娑酒甕重封閉,待入新年共賞花。
萬里茫茫天塹遙,
秦皇底事不安橋。
錢塘江口無錢過,
又阻西陵兩信潮。
騏驥忻知己,嘶鳴忽異常。
積悲攄怨抑,一舉徹穹蒼。
跡類三年鳥,心馳五達莊。
何言從蹇躓,今日逐騰驤。
牛皂休維縶,天衢恣陸梁。
向非逢伯樂,誰足見其長。
水國寒消春日長,燕鶯催促花枝忙。
風吹金榜落凡世,驊騮一百三十蹄,踏破蓬萊五云地。
物經千載出塵埃
粉光花色葉中開,
荷氣衣香水上來。
棹響清潭見斜領,
雙鴛何事亦相猜。
窗外卷簾侵碧落,
檻前敲竹響青冥。
黃昏不欲留人宿,
云起風生龍虎醒。
荒塞峰煙百道馳,
雁門風色暗旌旗。
破圍鐵騎長驅疾,
歸來長揖功成后,
黃石當年故有期。
一從東越入西秦,十度聞鶯不見春。
試向昆山投瓦礫,中夜自將形影語,古來吞炭是何人。
流鶯春曉喚櫻桃,
花外傳呼殿影高。
抱里琵琶最承寵,
君王敕賜玉檀槽。
嗟君沒世委空囊,
幾度勞心翰墨場。
半面為君申一慟,
不知何處是家鄉。
表質自堅貞,因人一扣鳴。
靜將金并響,妙與樂同聲。
杳杳疑風送,泠泠似曲成。
韻含湘瑟切,音帶舜弦清。
不獨藏虹氣,猶能暢物情。
后夔如為聽,從此振琮琤。
東方曉日上翔鸞,西轉蒼龍拂露盤。
渭水寒光搖藻井,暫輟去蓬悲不定,一憑金界望長安。